食品科学 ›› 1998, Vol. 19 ›› Issue (5): 40-42.

• 食品科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省近海腹刺■属鱼种毒性变化的研究

 马群飞, 林升清, 付武胜, 张荣标, 何冠智, 郑加武, 程兴旺   

  1.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建省龙海市卫生防疫站; 福建省长乐市卫生防疫站;
  • 出版日期:1998-05-15 发布日期:2011-12-12

MA  Qun-Fei, LIN  Sheng-Qing, FU  Wu-Sheng, ZHANG  Rong-Biao, HE  Guan-Zhi, ZHENG  Jia-Wu, CHENG  Xing-Wang   

  • Online:1998-05-15 Published:2011-12-12

摘要: 应用酶联免疫法对福建近海的腹刺 主要鱼种的58尾分部位检测,毒素含量范围为<4.0×10-2~21.6MU/g。毒素含量:雌性大于雄性.性腺>肝脏>皮肤>肌肉。肌肉毒素含量为<4.0×10-2~8.9MU/g,多数属无毒或弱毒。毒素含量的种间差异显著,并存在同种鱼个体间的显著差异。经检测:暗鳍腹刺 、棕斑腹刺 各部位均属无毒级,淡鳍腹刺 属微毒或弱毒级。闽中、闽南渔场捕获的暗鳍腹刺 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季节捕获的暗鳍腹刺纯和棕斑腹刺纯肌肉毒性随时间呈有规律的变化。建议在监督控制下,批准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河纯鱼干品的加工生产,但只允许加工腹刺 属鱼种。

关键词: 河, 腹刺 属, 河 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