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A 庞广昌 %A 陈庆森 %A 胡志和 %A 解军波 %T 味觉受体及其传感器研究与应用 %D 2017 %R 10.7506/spkx1002-6630-201705047 %J 食品科学 %P 288-298 %V 38 %N 5 %X 中国传统饮食和食品的烹制与加工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又构成其核心标准。国际上也分为“五味”,分别为“酸、甜、苦、咸、鲜”,其中少了辣味,多了鲜味。也有人建议将脂肪的味道定义为“香”味,但是中国人的“香”实际上是“香气”,属于嗅觉,而非味觉。大量研究证明,多数味觉受体作为营养传感系统,如苦、甜、鲜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而且其分布并不限于味蕾、肠道等,其他组织均有分布,是药物筛选的重要靶标。然而,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进行味觉测定仍然依赖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等仪器设备,味觉受体传感器及其有关技术则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味觉受体和其他大多数受体一样,在与配体识别和启动信号传递时主要依赖于弱相互作用,如何将这些弱相互作用转变为传感器可以处理并放大的光、声、电、磁、热等信号,从而实现其定量测定是一个关键性难题。但是,由于味觉受体在医药筛选、食品添加剂、食品的功能性评价和代谢综合征预防等方面的巨大应用与开发前景,其检测方法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针对味觉受体及其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讨论其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U https://www.spkx.net.cn/CN/10.7506/spkx1002-6630-20170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