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食品科学2008 Vol.2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灭酶和脱脂预处理对麦胚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朱科学, 周惠明, 朱振
    食品科学    2008, 29 (1): 31-35.  
    摘要1107)   HTML1)    PDF (175KB)(401)    收藏
            分离制备分离蛋白目前是深度开发和利用小麦胚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通常情况下在开发和利用小麦胚资源之前首先要进行灭酶和脱脂预处理,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灭酶和脱脂预处理对麦胚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灭酶处理能够导致小麦胚分离蛋白的得率和纯度下降,而脱脂处理能使小麦胚分离蛋白的得率和纯度都有所提高。灭酶和脱脂处理都能够提高小麦胚分离蛋白的体外消化率和PER值,并且灭酶处理还能够明显提高小麦胚分离蛋白的BV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肉桂醛抑制黄曲霉机理初探
    戴向荣, 蒋立科, 罗曼
    食品科学    2008, 29 (1): 36-40.  
    摘要1213)   HTML0)    PDF (443KB)(414)    收藏
    肉桂油为新发现的天然抗菌防腐香精油,其有效成分为肉桂醛。本研究采用肉桂醛抑制黄曲霉生长过程,并通过测定不同抑制方式下孢子提取液光密度、丙二醛值的变化,初步揭示该醛抑菌防腐的生物化学机理,为其在食品上的抗菌防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肉桂醛的不同浓度、抑制方式毒化黄曲霉细胞孢子提取液的OD260nm、OD280nm值都增大,丙二醛(MDA)值也均上升,表明肉桂醛能通过损伤黄曲霉细胞质膜而进入细胞,使胞内大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并且有序的新陈代谢被破坏,导致抑制黄曲霉的生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山羊初乳成分及其免疫球蛋白构成变化的研究
    陈树兴, 赵胜娟, 石宝霞, 曾寿山, 任发政
    食品科学    2008, 29 (1): 41-44.  
    摘要1559)   HTML2)    PDF (168KB)(613)    收藏
     动物初乳对其后代健康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阿尔卑斯山羊产后一周内乳成分和其中免疫球蛋白(Ig)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产后48h内山羊奶的蛋白质、总固形物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均快速下降;脂肪含量在前三次的初乳中逐渐升高,随后又缓慢下降;乳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于4%~5%;经产山羊前三次初乳的蛋白含量分别达到了16.5%、10.7%和6.8%,显著地高于初产山羊前三次初乳的蛋白含量(7.0%、4.8%和4.1%);经产山羊前两次初乳的IgG含量达到了59.9mg/ml和34.7mg/ml,IgM含量达到了6.14mg/ml和2.37mg/ml,显著地高于初产山羊前两次初乳的IgG含量(18.1mg/ml和13.9mg/ml)和IgM含量(1.95mg/ml和0.98mg/ml);经产和初产山羊初乳的IgA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壳聚糖物化性质对其体外结合脂类和胆酸盐能力的影响
    刘静娜, 夏文水, 张家骊
    食品科学    2008, 29 (1): 45-49.  
    摘要1709)   HTML1)    PDF (174KB)(506)    收藏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测定了不同脱乙酰度和粘均分子量的壳聚糖对脂肪、胆固醇和胆盐的结合能力,探讨了壳聚糖物化性质对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结合脂肪能力受脱乙酰度和粘均分子量共同影响而呈现规律性变化,表现为随着这两个指标的增高而相应增强,而结合胆固醇能力则没有变化,但随着其粒径的增大,结合能力下降。壳聚糖结合胆盐能力受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大,分子量高,则结合能力强,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结合能力相差不大。说明壳聚糖物化性质对其结合能力有影响,影响大小取决于结合物和壳聚糖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茶黄素的酸性氧化形成研究
    张建勇, 江和源, 江用文
    食品科学    2008, 29 (1): 50-54.  
    摘要1225)   HTML1)    PDF (322KB)(442)    收藏
    选取FeCl3、Fe2(SO4)3、Fe(NO3)3三种化合物为氧化剂,对茶多酚酸性氧化制备茶黄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在FeCl3、Fe2(SO4)3、Fe(NO3)3三种酸性氧化剂条件下均可氧化形成茶黄素(TFs),且在酸性氧化剂浓度为40mg/ml时,茶黄素生成量最高。实验还就茶多酚酸性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人参与胡萝卜愈伤组织共培养的研究
    杨晶, 张美萍, 王义
    食品科学    2008, 29 (1): 55-59.  
    摘要1173)   HTML0)    PDF (216KB)(380)    收藏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人参(Panax ginseng)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两种植物组织共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同时比较了人参愈伤组织与共培养物的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人参与胡萝卜共培养所获得的愈伤组织在23℃,1000lx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最佳基质MS+2,4-D3mg/L+IBA2mg/L+KT0.5mg/L,在培养25d时皂苷含量达到最高,浓度达到1.6mg/L。共培养物的皂苷含量比人参愈伤组织皂苷含量高出6.25%,为人参与胡萝卜原生质体融合、获得营养型蔬菜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汁品质的影响
    赵玉生, 姚二民, 赵俊芳
    食品科学    2008, 29 (1): 60-63.  
    摘要1320)   HTML0)    PDF (157KB)(329)    收藏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热敏性纯猕猴桃汁经100~500MPa超高压处理后品质的变化情况。考察的指标有果汁色泽、黏度、pH、单宁、总酸、果胶、总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并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果汁对照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能较好保持果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但有些现象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山楂果胶的黏度特性及其与化学构造的关联性
    李拖平, 王娜, 李苏红, 郭梅, 张陈云
    食品科学    2008, 29 (1): 64-68.  
    摘要1464)   HTML0)    PDF (280KB)(347)    收藏
    山楂果实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其果胶溶液的黏度高于同等条件下市售柠檬果胶的黏度。山楂果胶与柠檬果胶黏度不同的主要是由山楂果胶与柠檬果胶中中性糖组分(Hf1、Lf1)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构造的不同以及山楂果胶中存在而柠檬果胶中不存在的酸性糖组分(Lf2)所引起的。对山楂果胶中中性糖组分Hf1的化学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Hf1是一种含有Glc(1→3)Xyl与Xyl(1→6)Glc这两种键合样式的Arabinoxylogluca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大蒜提取液及食醋抑菌作用的研究
    杨转琴, 魏红, 曹雯, 赵艳君, 王威
    食品科学    2008, 29 (1): 69-73.  
    摘要1815)   HTML0)    PDF (898KB)(383)    收藏
    通过滤纸片法和液体培养比浊法对食醋、蒜醋提取液、蒜水提取液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食醋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低浓度(3.2×10-4)食醋无抑菌作用。蒜水提取液和蒜醋提取液对细菌、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蒜醋提取液抑菌活性略逊于蒜水提取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直链淀粉含量及检测方法与抗性淀粉增抗效应研究
    顾振宇, 樊镇棣, 黄赣辉, 邓丹雯, 余飞
    食品科学    2008, 29 (1): 74-77.  
    摘要1380)   HTML0)    PDF (167KB)(1787)    收藏
    直链淀粉含量及其品质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碱液分散法和碘吸光度法测量早米淀粉、葛根淀粉、青稞淀粉、绿豆淀粉、高粱淀粉、藕淀粉6种淀粉类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循环老化工艺增抗并测定抗性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抗性淀粉的得率与原料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各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平均聚合度有一定关系,与碘吸光度法相比,碱液分散法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能更好地预测原料淀粉增抗后的抗性淀粉得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及GC-MS分析
    赵呈雷, 黄丽霞, 陈彦, 贾晓斌
    食品科学    2008, 29 (1): 78-82.  
    摘要1110)   HTML0)    PDF (213KB)(368)    收藏
    目的:确定芦蒿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并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研究其萃取工艺条件,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夹带剂用量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芦蒿中挥发油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h,夹带剂用量1.5ml/g,在最佳条件下芦蒿挥发油的收率为3.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芦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5个峰,确定了其中的37种化合物,经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3.12%。主要成分蓝香油薁具有多种较强的生理活性。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芦蒿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异VC饱和脂肪酸酯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
    叶红德, 郑大贵, 余衍文, 刘锋, 吴涛
    食品科学    2008, 29 (1): 83-85.  
    摘要1245)   HTML0)    PDF (187KB)(286)    收藏
    将合成的异VC癸酸酯、月桂酸酯、豆蔻酸酯、棕榈酸酯、硬脂酸酯应用于新鲜菜籽油中进行强氧化试验,通过测定POV值,评价了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异VC酯的抗氧化性能只与菜籽油中异VC的相对含量有关;异VC酯的抗氧化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剂效关系;参照中国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分别添加各种抗氧化剂,异VC豆蔻酸酯的抗氧化性能比VC豆蔻酸酯、PG和BHT更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葡萄果皮花色素苷的研究
    王华, 菅蓁
    食品科学    2008, 29 (1): 86-90.  
    摘要1312)   HTML0)    PDF (185KB)(348)    收藏
    花色素苷是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质,它对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保健功能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葡萄果皮花色素苷的最佳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60min,5%甲酸甲醇为解析剂,色素溶液浓度1.2mg/ml,吸附流速1.5BV/h,pH值2.0,动态洗脱流速1.5BV/h。该工艺所得产品的纯度为9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五味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清除自由基研究
    孟宪军, 秦琴, 高晓旭
    食品科学    2008, 29 (1): 91-94.  
    摘要1133)   HTML0)    PDF (175KB)(407)    收藏
    应用水提醇沉以及多种方法除蛋白,从五味子果实中获得一种粗多糖SCP-BII。SCP-BII经DEAE-Cellu-lose52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后得到单一组分SCP-BII。应用化学发光法对SCP-BII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P-BII对·OH和O2·均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新疆地区密点麻蜥不同亚种及其不同部位总磷脂含量的比较
    马丽娟, 帕提古丽·马合木提
    食品科学    2008, 29 (1): 95-97.  
    摘要1052)   HTML0)    PDF (157KB)(299)    收藏
    本实验以密点麻蜥不同亚种(库氏亚种、叶城亚种)及其断尾体与尾巴为研究对象,主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密点麻蜥不同亚种及其不同部位总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叶城亚种体内磷脂的含量高于库氏亚种磷脂的含量,叶城亚种尾巴中磷脂的含量明显高于叶城亚种断尾体中磷脂的含量,库氏亚种断尾体与库氏亚种尾巴中磷脂含量相差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山茱萸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的研究
    赵淑艳, 呼世斌, 吴焕利, 唐艳, 王显蕾
    食品科学    2008, 29 (1): 98-101.  
    摘要1116)   HTML0)    PDF (185KB)(370)    收藏
    本实验主要对山茱萸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物具有强抑菌活性,在pH<7的条件下提取物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山梨酸钾。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山茱萸提取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物经过酸、碱处理后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碱处理使其抑菌活性减弱,甚至消失;温度、紫外照射及常见金属离子(Na+、K+、Ca2+、Fe2+、Fe3+)对其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不同提取方法对粳米淀粉结构的影响
    芦鑫, 张晖, 姚惠源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02-106.  
    摘要1081)   HTML1)    PDF (513KB)(316)    收藏
    本实验从淀粉形态学、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分子量和支链淀粉侧链分布等方面研究碱法、酶法、SDS结合超声波法提取对粳米淀粉结构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碱法提取对粳米淀粉结构影响最大,其次是SDS结合超声波法,酶法提取影响最小;与酶法提取的支链淀粉相比,碱法和SDS结合超声波法提取的支链淀粉分子量有所下降,并且侧链中长B链含量下降,而中B链、短B链和A链的含量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匙羹藤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研究
    吴向阳, 范群艳, 仰榴青, 马维坤, 朱晓宦, 茆广华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07-110.  
    摘要1479)   HTML1)    PDF (158KB)(426)    收藏
    目的:研究匙羹藤粗多糖的水提法优化工艺和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温度、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法考察匙羹藤粗多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结果:影响多糖得率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提取时间。水提法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100℃,时间3h,固液比1:15,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2.21%,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25.57%。匙羹藤粗多糖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并且其清除能力与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匙羹藤粗多糖浓度为3.5mg/ml时清除率达50%,浓度为12mg/ml时其清除率高达94.42%。结论:该优化工艺可用于匙羹藤粗多糖的提取,高浓度匙羹藤粗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液相体系制备大豆酸沉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及其反应机制(Ⅰ)共价复合物的制备
    齐军茹, 杨晓泉, 廖劲松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11-114.  
    摘要1120)   HTML0)    PDF (444KB)(814)    收藏
    作为一项新的有效的制备方法,对液相体系中发生Maillard反应的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80%乙醇体系中,反应体浓度为60%、50℃时反应6h以及95%乙醇体系中,反应体浓度为60%、60℃时反应24h条件下得到的产物表现出了优越的乳化活性。并采用SDS-PAGE技术证实蛋白与多糖之间发生共价结合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蜜蜂巢脾挥发油提取动力学研究
    闫亚美, 吴珍红, 缪晓青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15-116.  
    摘要1087)   HTML0)    PDF (129KB)(266)    收藏
    本实验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意大利蜜蜂巢脾挥发油提取过程提取率和提取时间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ln(0.2768-Dt)=-0.1947t-1.2934(R=0.9997)和ln(⊿Dt/⊿t)=-0.1904tc-2.9325(R=0.9936)。对蜜蜂巢脾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大蒜多糖的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李朝阳, 刘魁, 韩忠宵, 王未肖, 李珊, 郭利果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17-120.  
    摘要1566)   HTML1)    PDF (181KB)(1535)    收藏
    本实验研究了大蒜多糖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解可显著提高多糖提取率,在加酶量5%,pH值5.0,酶解温度50℃时,提取1.5h,提取率达20.54%。本实验进一步对大蒜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并与大蒜素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大蒜多糖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且在较高浓度下强于大蒜素,而大蒜素的还原能力则强于大蒜多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及表征
    林海禄, 朱霞萍, 彭雪娇, 李强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21-123.  
    摘要1140)   HTML0)    PDF (189KB)(373)    收藏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产物经重结晶后得到白色莽草酸粉末,熔点为186~190℃。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循环超声法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研究
    王静钰, 程小波, 刘丽娟, 李赫, 陈敏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24-128.  
    摘要1165)   HTML0)    PDF (213KB)(287)    收藏
    研究了循环超声技术在万寿菊中叶黄素提取中的应用。实验以万寿菊发酵造粒为原料,对比了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实验还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作用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了超声提取与静态溶剂提取法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溶剂为丙酮:石油醚=1:1(V/V);较理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超声作用时间为20min、超声功率为800W;在此条件下超声循环提取法的提取率为98%,而溶剂静态浸提法仅为4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富硒菜籽蛋白肽的精制研究
    刘大川, 周俊梅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29-133.  
    摘要1220)   HTML0)    PDF (226KB)(413)    收藏
    对富硒菜籽分离蛋白酶水解得到的水解液粗肽产品进行精制,活性炭脱色脱苦,离子交换和透析脱盐处理。脱色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25%,pH3.0,脱色时间60min,温度70℃。两种脱盐方法的脱盐率都很高,均达到85%以上。精制后的产品其平均分子量在1500D以下,是小分子多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银耳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黄秀锦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34-136.  
    摘要1378)   HTML0)    PDF (147KB)(991)    收藏
    本实验研究了银耳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质。结果表明,酶法浸提效果优于碱浸提法,酶法提取银耳多糖溶液的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60,加入0.7%的果胶酶,酶解50min,浸提时间60min;银耳多糖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TPP2多糖。TPP2具有极强的清除DPPH·的活性,DPPH·清除一半时的TPP2浓度为55μg/m(IC5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花生蔓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的研究
    杜芳艳, 付凯卿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37-140.  
    摘要1337)   HTML0)    PDF (157KB)(249)    收藏
    花生蔓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花生蔓中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条件与黄酮提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蔓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65℃,料液比1g:40ml,超声时间20mi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麦麸中阿拉伯木聚糖酶解工艺的优化
    张晓娜, 周素梅, 王世平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41-145.  
    摘要1264)   HTML0)    PDF (189KB)(455)    收藏
    在小麦麸皮中阿拉伯木聚糖酶解工艺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EAX)得率(Y)对温度(X1)、时间(X2)、酶用量(酶与底物质量比,g/g)(X3)及pH值(X4)四个试验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Y=12.84921-1.36983X1+0.69076X2+0.75443X3-1.46276X12-0.93773X42。从模型推知,当温度为60℃、时间为3h、酶用量为0.75%、pH值为5时,得率最大值达到15.28%,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发酵型虫草-枸杞酒发酵工艺研究
    武忠伟, 窦艳萍, 赵现方, 王振河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46-149.  
    摘要1199)   HTML2)    PDF (182KB)(349)    收藏
    研究了不同菌种发酵制作冬虫夏草酒的特性,得出以果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效果最佳;正交设计试验了此条件下强化型虫草-枸杞酒的生产工艺及相关的生产参数,得出冬虫夏草酒的最佳前发酵条件为:发酵型虫草酒的生产条件为果酒酵母0.8%、发酵醪浆30%、麦芽汁30%、柠檬酸0.5%,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5d;虫草酒的最佳成熟条件为:18℃,15d。在该条件下发酵进程较快,且有较好的澄清度,产品色泽亮红色、口味纯正、酒体丰满、营养丰富、风格明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面粉品质改良制作优质馒头的研究
    李梦琴, 张剑, 雷娜, 冯志强, 王彩霞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50-153.  
    摘要1247)   HTML0)    PDF (157KB)(476)    收藏
    本实验采用目前河南大面积推广种植的32个小麦品中优选的郑麦98进行制粉,选用硬脂酰乳酸钙钠、葡萄糖氧化酶等添加剂对其进行品质改良,确定了添加剂添加量分别为硬脂酰乳酸钙钠0.2%、葡萄糖氧化酶20mg/kg、脂肪酶50mg/kg、α-淀粉酶5mg/kg时馒头品质优良,为小麦品种优选、制粉等环节控制优质馒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工艺研究
    张孟琴, 田爱琴, 林纪元, 张丽娜, 谢达平, 刘占超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54-157.  
    摘要1369)   HTML0)    PDF (175KB)(308)    收藏
    本实验采用酸解铁盐沉析法,从三叶木通果皮中提取到了质量较高的果胶。结果表明,酸解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100℃,pH1.0,时间2.0h,固液比1:25~1:30。在此条件下测得果胶的提取率为11.08%;活性炭脱色工艺为:温度65℃,35min,0.7~0.9g活性炭/100ml浸提液;沉析工艺为:在每100ml果胶溶液中,加入20%FeCl35ml,pH为4.0左右,沉析时间3h以上;脱盐工艺为:每2g果胶盐置于150ml脱盐液(65%乙醇+4%盐酸+31%水(V/V))中,时间25min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影响碱酶两步法制备大米淀粉工艺条件的研究
    陈季旺, 孙庆杰, 夏文水, 舒静, 王慧溪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58-161.  
    摘要1118)   HTML0)    PDF (160KB)(305)    收藏
    采用碱法和酶法加工碎米制备得到大米淀粉。确定碱法分离大米淀粉和大米蛋白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11,温度40℃,水料比6,时间120min。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法制备得到的大米淀粉进行纯化,酶解条件为pH9,温度45℃,酶与底物比48AU/kg,时间60min。大米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由2.87%降低到0.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超临界CO2萃取百里香精油及其萃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娣, 许晖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62-164.  
    摘要1048)   HTML1)    PDF (162KB)(390)    收藏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百里香进行萃取,得到百里香精油。探讨了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并将萃取物进行了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百里香芳香油对大豆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而且不影响大豆油的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乳酸酯化最适工艺研究
    许彬, 潘丽军, 姜绍通, 罗水忠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65-168.  
    摘要1056)   HTML0)    PDF (306KB)(344)    收藏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对精馏法合成乳酸乙酯工艺条件进行试验优化,并通过等高线上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醇酸比)和环己烷与乳酸的摩尔比(带酸比)的交互作用、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和加热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酯化率影响较显著。实验值与模型值的相关系数为0.988。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比4:1,带酸比0.8:1,催化剂用量2%,反应时间3h,加热温度110℃,该条件下乳酸酯化率可达到94%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微波酶法提取玉米蛋白粉中玉米黄素的研究
    刘振春, 张岚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69-172.  
    摘要1037)   HTML0)    PDF (186KB)(328)    收藏
    玉米蛋白粉中富含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玉米黄色素,传统的提取方法为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时间较长。本研究利用微波和酶技术相结合,可在短时间内提高产品得率,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80W处理35s,料液比1:10,底物浓度5%,加酶量1.4%,酶解6h。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酶法改良大豆油制备质构脂质的研究
    丁双, 杨江科, 闫云君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73-176.  
    摘要1241)   HTML0)    PDF (200KB)(323)    收藏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辛酸酸解制备质构脂质的工艺。脂肪酶筛选实验表明,在所选用的三种脂肪酶中,来自Rhizomucormiehei的固定化脂肪酶RMIM催化效果最好。以RMIM为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水分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辛酸插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油500mg时,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底物摩尔比6:1(辛酸:大豆油),固定化酶10%(底物重量百分比),水分添加量10%(酶的重量百分比),反应24h,辛酸的插入率为43%,质构脂质的脂肪酸分布最合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大豆、油菜籽及大豆油中外源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研究
    吴姗, 鲍晓霞, 张晓峰, 黎昊雁, 董强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77-184.  
    摘要1316)   HTML1)    PDF (848KB)(378)    收藏
    本研究针对转基因产品中转入的目的基因以及启动子、终止子,设计了相应引物35SCP142、CPNOS165。通过对引物的调整,使PCR扩增产物的大小控制在100~170bp,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可以检测到0.01ng的外源DNA。为了检测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类产品中的外源基因,我们又设计了NEST-PCR的两对引物35SCP318和35SCP114,并检测到了外源基因的片断。对新设计的引物进行准确度分析,即在不同的样品(包括转基因或非转基因产品)中进行检测,并经测序验证,新设计的引物35SCP142,CPNOS165及NEST-PCR的引物都有高特异性,可用于含有相应外源基因的产品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酵母β-1,3-葡聚糖的酶法增溶及产物分析
    段会轲, 熊善柏, 刘海梅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85-189.  
    摘要1105)   HTML1)    PDF (206KB)(478)    收藏
    本实验以酵母β-1,3-葡聚糖为原料,利用木霉菌株LE02产β-1,3-葡聚糖酶对其进行酶解增溶,并对酶解产物组分进行了分析,以得到最大量的可溶性多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55℃、pH4.5、底物浓度20%、酶用量4U/ml,酶解时间2h,可溶性多糖得率达到52%;不同水解时间酶解产物经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均可得到组分I(大分子量多糖)、组分II(寡聚糖)和组分III(小分子量低聚糖和单糖)三个组分,随着水解时间延长组分Ⅰ比例下降、而组分Ⅲ的比例迅速上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水解2h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其中分子量大于30kD组分占总糖的比例为66.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金华火腿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研究
    贺稚非, 甄宗圆, 李洪军, 周光宏, 章建浩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90-195.  
    摘要1305)   HTML1)    PDF (260KB)(1147)    收藏
    本实验对金华火腿传统工艺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研究,检测了一年中金华火腿表面和深部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规律、微生物的种类,并检测了发酵过程中水分、含盐量和pH值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火腿前期内部及表面微生物数量极少,晾晒时表面微生物数量增加,进入发酵室后内部微生物也很快增加达到106CFU/g,火腿成熟生香时期,内部微生物数量降至103CFU/g以下,优势菌相是葡萄球菌,其次是乳酸菌;内部酵母菌群中占优势的菌种主要有类筒假丝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赛道威汉逊酵母、红酵母等,火腿表面的霉菌数量影响着内部的微生物。最初的阶段,二者一起增加,当霉菌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抑制内部微生物的生长,使其数量减少;当霉菌数量减少时,内部微生物数量就会增加,发酵前期青霉菌占优势,主要有意大利青霉、简单青霉、灰绿青霉、柑桔青霉等。发酵后期,为曲霉菌占优势,主要包括萨氏曲霉、灰绿曲霉、黄柄曲霉等。金华火腿独特的风味与该地区特有的微生物区系有一定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自然酸度下乳蛋白酶解动态分析及其物化特性研究
    周俊清, 吕加平, 孟雅潇
    食品科学    2008, 29 (1): 196-201.  
    摘要1112)   HTML1)    PDF (274KB)(503)    收藏
    通过在自然变化pH值和人工调控恒定pH值两种酸度下,四种蛋白酶水解乳蛋白的动态分析及测定前种方法的酶解产物的主要理化特性,特别是苦味特性,以期筛选出低苦味水解酶及水解工艺。以蛋白水解度(DH)和10%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TCA-SN)为指标,比较四种蛋白酶在两种工艺下水解的情况。以溶解度、黏度、苦味和蛋白水解电泳图谱指标研究了自然pH值条件下四种酶解物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四种蛋白酶分别在两种处理条件下的水解度和可溶性氮含量差异不大;pH未恒定条件下得到的酶解物与乳蛋白相比,在酸性范围内有较大的溶解度;蛋白浓度升高时,黏度变化不大;四种酶解物中Neutrase和木瓜蛋白酶的苦味最强,Protamex的苦味最小;SDS-PAGE电泳表明,两种中性蛋白酶主要水解乳中的酪蛋白。因此可用本研究选用的四种蛋白酶在pH值自然变化条件下酶解乳蛋白,从而简化酶解工艺,并且该酶解物都有较好的理化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低值鱼蛋白多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和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杨燊, 邓尚贵, 秦小明
    食品科学    2008, 29 (1): 202-206.  
    摘要1136)   HTML0)    PDF (367KB)(559)    收藏
    探讨了以南海低值鱼蛋白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酶的复合酶水解制备多肽复合物,并制备多肽-钙螯合物,对螯合工艺及螯合产物的结果及抗氧化和抗菌功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H为5%的多肽与钙离子螯合效果最佳,螯合率为81.75%;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说明活性肽与钙离子螯合并形成稳定结构的螯合物;未经过乙醇沉淀的螯合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作用相当于生育酚的94.43%,经过80%乙醇沉淀的螯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其抑菌圈均直径分别为16mm和16mm。通过本研究,不仅为低值鱼的深精加工与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为低值鱼酶解多肽螯合物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