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1年 22卷 11期
刊出日期 2001-11-15

基础研究
营养卫生
专题论述
工艺技术
分析检测
基础研究
17 李龙, 高荫榆, 奚长生, 叶立杨
混甘酯萃取茶多酚对精炼菜油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混甘酯萃取茶多酚的含量及主要成分,并研究了混甘酯萃取茶多酚对精炼菜油的抗氧化效果及溶解稳定性。得出茶多酚在混甘酯中的萃取浓度是0.064g/ml,茶多酚的最佳添加量为150ppm。
2001 Vol. 22 (11): 17-18 [摘要] ( 867 ) [HTML 1KB] [ PDF 189KB] ( 443 )
19 汪兴平, 周志, 张家年
微波对茶多酚浸出特性的影响研究
 以水为介质,对绿茶进行微波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多酚浸出,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浸提2次,再50℃水浴浸提1次,10min,茶多酚浸出率达90.55%,高于乙醇水浸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的茶叶,茶多酚制品儿茶素组成略有变化,但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含量下降不大。
2001 Vol. 22 (11): 19-21 [摘要] ( 887 ) [HTML 1KB] [ PDF 342KB] ( 313 )
21 林一萍, 吴瑞荣
茶多酚在体外清除含氧自由基的作用分析
根据Fenton和Haber-Weiss反应,以脱氧核糖作为羟自由基分子探针,检测脱氧核糖降解物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对照分析超氧歧化酶(SOD)、茶多酚、硫脲、人参对含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证明茶多酚能抑制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一2),作用与SOD相似。
2001 Vol. 22 (11): 21-22 [摘要] ( 957 ) [HTML 1KB] [ PDF 169KB] ( 525 )
23 李春美, 谢笔钧
儿茶素氧化聚合物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测定了儿茶素氧化聚合物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与其相关的免疫调节,抗氧化和在模拟条件下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儿茶素氧化聚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艾氏腹水癌实体型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效果分别强于EGCG和儿茶素;儿茶素氧化聚合物可明显地增强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显著提高老龄小鼠红细胞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而且对模拟胃液条件下的亚硝酸盐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明显的抗氧化及免疫增强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2001 Vol. 22 (11): 23-27 [摘要] ( 1006 ) [HTML 1KB] [ PDF 446KB] ( 271 )
27 陈玉香, 刘阳, 周道玮
茶多酚对豆油及猪油的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对豆油及猪油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酒石酸、柠檬酸及维生素E对茶多酚的抗氧化具有增效作用。
2001 Vol. 22 (11): 27-29 [摘要] ( 906 ) [HTML 1KB] [ PDF 238KB] ( 515 )
29 高荫榆, 游海, 何小立, 熊春红, 陈芩, 许新德, 陈才水
茶叶抗巧克力霜花机理研究——茶叶多糖
 茶叶具有显效的抗巧克力霜花作用,为探索其机理,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化学键和官能团等理论;采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人工促霜等实验手段,研究茶叶多糖抗巧克力霜花的作用机理。茶叶经提取、分离得到茶叶粗多糖,经纯化分级后得到四个级份多糖,分别制作巧克力并与空白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抗霜能力大小顺序为:TPSII>茶叶粗多糖>TPSI>中性糖>TPSIII>空白。茶叶多糖由于甘露糖等含量高,分子量大,易与巧克力酱料中极性基团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网络结构而阻碍脂的迁移,延缓V→VI晶型衍变,因而具有较好的抗霜效果。
2001 Vol. 22 (11): 29-33 [摘要] ( 1032 ) [HTML 1KB] [ PDF 598KB] ( 211 )
34 JohnShi
2001 Vol. 22 (11): 34-36 [摘要] ( 977 ) [HTML 1KB] [ PDF 446KB] ( 380 )
工艺技术
37 邓泽元, 余迎利, 黄建龙
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将水溶性的茶多酚通过冷喷雾法微胶囊技术变成油溶性的茶多酚,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壁材的组成是乳化剂A∶B∶C为8∶0.3∶1.7,其包埋程度达67.5%。微胶囊茶多酚在油中分散均匀,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A、PG。
2001 Vol. 22 (11): 37-39 [摘要] ( 927 ) [HTML 1KB] [ PDF 341KB] ( 540 )
39 王德纯
红茶奶粉的研制
介绍用鲜牛奶、红茶、砂糖及阿期巴甜为原料研制的具有西式奶茶风味的固体乳饮料。经1∶16水稀释成奶茶,牛奶含量达40%以上,甜度以蔗糖计为6.0%。其中每加工1000kg牛奶需投入碎红茶37.5kg。产品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制成。
2001 Vol. 22 (11): 39-40 [摘要] ( 945 ) [HTML 1KB] [ PDF 216KB] ( 320 )
40 陈玉琼, 张家年
灭菌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高温灭菌前后绿茶水中主要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L-抗坏血酸对茶汤中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及色泽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经高温灭菌后,绿茶水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下降,咖啡碱则相对稳定,茶汤色泽黄变,香味熟钝;低级原料茶汤品质劣变程度较轻。添加L-抗坏酸对儿茶素、氨基酸组分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能达到护色效果。
2001 Vol. 22 (11): 40-43 [摘要] ( 957 ) [HTML 1KB] [ PDF 311KB] ( 197 )
43 曹雁平, 刘玉德
用L型螺旋浸取器对绿茶进行连续逆流浸取工艺的研究
 用L型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取器研究了绿茶连续逆流浸取的工艺,并与两浸法间歇浸取工艺相对比,并在浸汁浓度、浸取率、浸取效率(用浸取能力值,F.E.A)和风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浸取温度85℃、浸取时间27.0min、水茶比为8.3的浸取条件下,连续逆流浸取的浸汁浓度为0.064kg/L、浸取率为83.2%、F.E.A为0.92g/L·min,浸汁风味与日常冲调绿茶相近,是间歇浸取工艺浸汁浓度的4.3倍、浸取率提高30%、浸取效率提高3.4倍。
2001 Vol. 22 (11): 43-46 [摘要] ( 969 ) [HTML 1KB] [ PDF 374KB] ( 291 )
46 周鹏, 谢明勇, 傅博强, 王远兴
茶叶粗多糖的提取及纯化研究
利用Sevag法脱游离蛋白、乙醇沉淀、二次透析等手段得到了初步纯化的茶叶粗多糖,该粗多糖经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0.1mol/LNaCl洗脱,获得一较大组分,命名为TGP,通过凝胶渗透法测定其平均分子量为6×104道尔顿。
2001 Vol. 22 (11): 46-47 [摘要] ( 930 ) [HTML 1KB] [ PDF 308KB] ( 289 )
48 朱俊晨, 彭坚
姜汁茶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
以姜和绿茶为主原料,探讨了姜汁与绿茶混合口味及色泽的最佳比例,采用微孔滤膜技术,以及解决瓶装姜茶饮料沉淀的最佳工艺条件如:pH值、杀菌温度、抗氧化剂、精滤工艺等。
2001 Vol. 22 (11): 48-50 [摘要] ( 843 ) [HTML 1KB] [ PDF 229KB] ( 526 )
50 张效林, 亢茂德, 车红荣
离子沉淀——絮凝综合脱咖啡碱的茶多酚生产新工艺
提出一种非溶剂法脱咖啡碱,生产低咖啡碱含量茶多酚的新工艺。实验研究了乙醇水溶液环境中离子沉淀法分离茶多酚、絮凝法进一步脱除沉淀酸转溶液中咖啡碱的新工艺过程。结果表明,新工艺具有产品的咖啡碱含量低、茶多酚收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并且避免了传统工艺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氯仿进行萃取,提高了生产及产品的安全性。
2001 Vol. 22 (11): 50-52 [摘要] ( 824 ) [HTML 1KB] [ PDF 466KB] ( 311 )
营养卫生
53 林亲录, 施兆鹏, 刘湘新, 殷萍
儿茶素对动物血清SOD的影响
探讨了儿茶素在不同条件下对小白鼠血清SOD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均具有明显升高小白鼠血清SOD的作用(极显著高于对照2号),不同结合形式的儿茶素(游离型、脂质体型、胶束体型)经不同施用途径(灌胃、静脉注射)对血清SOD的影响不同,脂质体、胶束体结合型儿茶素升高血清SOD的作用优于游离型(P<0.05),静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P<0.05)。
2001 Vol. 22 (11): 53-56 [摘要] ( 906 ) [HTML 1KB] [ PDF 508KB] ( 240 )
56 陈比特, 林一萍, 陈玉春
茶多酚延缓衰老作用的分子生物机理研究——对小鼠肝DNA甲基化酶活力的影响
采用一定浓度的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和人参汤剂处理老年和成年小鼠;并用3H-甲基掺入法测定了小鼠肝DNA甲基化酶的活力。结果证明TP和0.2%的人参汤剂能明显提高老年小鼠肝细胞DNA甲基化酶的活力,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为从分子生物的角度探讨TP延缓衰老的机理提供客观依据。
2001 Vol. 22 (11): 56-57 [摘要] ( 740 ) [HTML 1KB] [ PDF 169KB] ( 286 )
57 郭峰, 张军
茶多酚诱导癌细胞凋亡结果的几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比较几种常规染色方法在茶多酚体外诱导EJ细胞的凋亡检测的效果。以同剂量茶多酚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确认细胞凋亡,比较苏木精、台盼兰、吉姆萨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凋亡形态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经苏木精、台盼兰、吉姆萨染色方法染色的标本均可在显微镜下找到凋亡细胞形态,而以苏木精染色方法处理的标本染色效果最好。结论是用苏木精染色方法加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检测茶多酚诱导的膀胱癌EJ细胞凋亡的最佳方法
2001 Vol. 22 (11): 57-59 [摘要] ( 1194 ) [HTML 1KB] [ PDF 415KB] ( 230 )
59 王天元
茶多酚鞣化柞蚕丝素粉的抑菌作用研究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柞蚕丝素粉进行鞣化处理,通过抑菌实验发现,以茶多酚为鞣化剂的柞蚕丝素粉对口腔中主要致病、致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对微小消化链球菌3×103CFμ/ml,MIC为0.075mg/ml,对致主要菌变异链球菌3×106CFμ/ml,MIC为0.15mg/ml,提示该种丝素粉可用于口腔防。
2001 Vol. 22 (11): 59-60 [摘要] ( 947 ) [HTML 1KB] [ PDF 165KB] ( 340 )
60 姜绍通, 罗建平, 潘丽军, 黄静
茶多酚降低卷烟烟气毒性的研究
卷烟烟气会导致鼠肺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茶多酚添加到卷烟中,能有效地抑制烟气引发的鼠肺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率可达30%~40%,抑制效果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且抑制作用的稳定性较好。实验还证明了把纳米SiO2与茶多酚溶液经超声波处理后再添加到卷烟中,其抑制烟气对鼠肺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效果更佳。
2001 Vol. 22 (11): 60-62 [摘要] ( 903 ) [HTML 1KB] [ PDF 435KB] ( 226 )
分析检测
63 孙健, 李楠, 邢国秀, 王童
茶多酚高效液相指纹谱-分光光度法质量分析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分光光度法的联用对茶多酚产品质量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
2001 Vol. 22 (11): 63-65 [摘要] ( 1004 ) [HTML 1KB] [ PDF 572KB] ( 418 )
65 李拥军, 施兆鹏
炒青和烘青绿茶香气的对比分析
 首次采用柱吸附装置提取了炒青和烘青绿茶茶汤的顶空香气,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香气在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别。结果表明,炒青和烘青绿茶香气组分之间差异小,而在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这是形成二者各自不同香型特点的主要原因。
2001 Vol. 22 (11): 65-67 [摘要] ( 926 ) [HTML 1KB] [ PDF 305KB] ( 259 )
67 杨秀芳, 叶扬文
原子荧光法在茶叶砷含量测定上的应用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砷含量,方法简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价格便宜,值得在茶叶行业加以推广使用。
2001 Vol. 22 (11): 67-69 [摘要] ( 895 ) [HTML 1KB] [ PDF 435KB] ( 376 )
69 傅博强, 谢明勇, 聂少平, 周鹏, 王远兴
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茶样经80%乙醇回流除去单糖、双糖、低聚糖、茶多酚、氨基酸等杂质后用水提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用精制茶多糖测得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对江西婺源不同茶场茶叶中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产地、品种的茶叶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简便,供试液在4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9.2%±1.80%,RSD=1.82%(n=3)。江西婺源绿茶中多糖含量在4.17%~6.35%之间,CTC红碎茶多糖含量为3.10%~3.53%,其含量与茶叶品种、等级、生长海拔高度、产地有关。
2001 Vol. 22 (11): 69-73 [摘要] ( 1057 ) [HTML 1KB] [ PDF 467KB] ( 1135 )
73 郝桂明, 李欢欣, 赵春杰, 鄂蕴娟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1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采用FDA方法提取、硫酸磺化后,以不分流进样方式用DB-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经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三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0.1%~103.8%,RSD为0.52%~6.21%;被测样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用于茶叶中1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2001 Vol. 22 (11): 73-75 [摘要] ( 785 ) [HTML 1KB] [ PDF 362KB] ( 368 )
76 傅明, 陈新焕, 杨万彪, 袁智能, 胡宇东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茶叶中铅、砷、铜、铁、锌、硒等12种元素的含量
 研究了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ICP-AES法同时测定茶叶中铅、砷、铜、镉、锰、铁、锌、硒等12个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对样品前处理、酸度及茶叶中共存元素干扰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探讨,该方法的回收率在84.5%~115%之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该方法能满足茶叶测定要求。
2001 Vol. 22 (11): 76-78 [摘要] ( 1188 ) [HTML 1KB] [ PDF 231KB] ( 574 )
78 吕文英, 吕品
茶叶及其浸出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与研究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功夫红茶和信阳毛尖两种茶叶及其浸出物中铁、锌、钙、锰、铜镍六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不同种类的茶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差异,而其浸出物因浸泡时间及水温不同,所含微量元素也有差别。实验中采用测定回收率和管理样的办法,保证了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2001 Vol. 22 (11): 78-81 [摘要] ( 1034 ) [HTML 1KB] [ PDF 295KB] ( 475 )
81 彭珊珊, 黄国清, 石燕
茶叶中的锶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国一些常用茶叶中的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及茶汤中的锶含量丰富,饮茶对延年益寿有益。
2001 Vol. 22 (11): 81-82 [摘要] ( 986 ) [HTML 1KB] [ PDF 142KB] ( 363 )
82 王立群, 杨俊, 夏玲
流动注射浊度分析法测定茶叶中钾的研究
在聚乙烯醇介质中,基于钾离子和四苯硼钠形成稳定的胶体沉淀,建立了流动注射浊度法测定钾的快速分析方法。钾离子浓度在0~2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0.9985。采用微波溶样,测定茶叶中钾,回收率在94.6%~10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比较火焰光度法测定,结果满意。
2001 Vol. 22 (11): 82-84 [摘要] ( 1056 ) [HTML 1KB] [ PDF 265KB] ( 428 )
84 张英, 李世敏, 林志达, 殷德胜
绿茶中药用绿原酸成分分析
本论文建立了以硅胶G60作为薄层固定相,层析分离(TLC)绿茶中绿原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定量分析绿茶中绿原酸含量的TLC-UV法。对绿茶中的绿原酸的提取条件、点样量及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了考察。并对绿茶(20010312粤春茶叶厂生产)中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每克绿茶中含绿原酸9.12mg/g。
2001 Vol. 22 (11): 84-86 [摘要] ( 865 ) [HTML 1KB] [ PDF 412KB] ( 815 )
专题论述
87 毛清黎, 王星飞, 施兆鹏
茶叶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提出了茶叶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综述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四大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方向。
2001 Vol. 22 (11): 87-90 [摘要] ( 1252 ) [HTML 1KB] [ PDF 331KB] ( 404 )
91 卢振辉, 刘新
有机茶与茶业可持续发展
2001 Vol. 22 (11): 91-94 [摘要] ( 752 ) [HTML 1KB] [ PDF 303KB] ( 231 )
94 陈志华
茶多酚是食品行业很有前途的天然抗氧化剂
本文简述了氧化油脂的毒性及抗氧化剂的发展历史,比较了BHA、BHT、脂溶性茶多酚和茶多酚的抗氧活性,结果表明脂溶性茶多酚和茶多酚比BHA和BHT更有效。本文指出了合成抗氧化剂的缺陷,表明了茶多酚是食品抗氧化剂的发展方向。
2001 Vol. 22 (11): 94-97 [摘要] ( 856 ) [HTML 1KB] [ PDF 400KB] ( 656 )
97 刘珏
 饮茶与健康
健康,是现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结构日新月异地调整,人们的竞争压力空前提高;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又不断引导人们为之去奋斗。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众多机遇以及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带来的危机,同时又要追求绚丽多彩的生活目标,现代人生活在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奋斗高质量的生活目标的快节奏、强压力的生存环境中,使他们有了共同的意识:即健康是一生最重要的资本。因此,21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的世纪。人们不断从饮食中寻求保护健康的屏障,茶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效、最易坚持、饮用量最大的健身饮品。现代科学又不断挖掘茶叶新的生命活力,近年来国内外已有数
2001 Vol. 22 (11): 97-99 [摘要] ( 795 ) [HTML 1KB] [ PDF 240KB] ( 754 )
100 雷鸣, 卢晓黎
中国虫茶资源及研究现状
 虫茶是我国特有的林业资源昆虫产品,它既是一种传统饮料又是传统中药,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虫茶的生产、茶特征及医疗保健功能,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述了中国虫茶的开发前景
2001 Vol. 22 (11): 100-102 [摘要] ( 1098 ) [HTML 1KB] [ PDF 223KB] ( 338 )
102 卢晓黎, 雷鸣, 周建华, 刘兰香
四川石棉老鹰茶资源现状及开发
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的石棉老鹰茶,由于独特的山区地理、气候条件,使其品质优良、保健功效突出,极具开发价值。本文介绍了石棉老鹰茶的资源现状及开发构想。
2001 Vol. 22 (11): 102-104 [摘要] ( 1036 ) [HTML 1KB] [ PDF 239KB] ( 401 )
104 王坤波, 刘仲华, 黄建安
茶黄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茶黄素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评价分析了Roberts法、α-氨基乙基二苯酸酯试剂分析法、三氯化铝法、SephadexLH-20柱层析法、Whitehead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的优缺点,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许是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2001 Vol. 22 (11): 104-106 [摘要] ( 1374 ) [HTML 1KB] [ PDF 531KB] ( 1293 )
107 楼国柱, 诸思燕
有机茶的质量认证研究
有机茶的生产要求全过程不受任可污染,其认证程序较严格。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和南京新大陆生态开发研究中心(ICATRD)从事有机茶认证工作。他们的认证程序各不相同。
2001 Vol. 22 (11): 107-108 [摘要] ( 974 ) [HTML 1KB] [ PDF 153KB] ( 283 )
108 蔡泉宝
莫干山麓的两种特产名“茶”
莫干山麓、古运河畔的浙江省德清县境内,产、销两种目前还鲜为人知的特产名茶。这两种名“茶”,基本上似茶非茶,而且当地百姓传统食、饮由来已久,久盛不衰;近年还推向北京、上海、苏州和东北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1烘豆茶4000多年前,德清县境内的防风古国,因防风氏在东苕溪中游治水,当地百姓眼看防风氏治水艰辛万苦,就用当地出户的烘青豆,拌入橙子皮、野芝麻等用开水冲泡给防风氏们喝,可以祛湿驱寒、温饱饥饿。防风氏性急,将烘豆倒入汤中,连汤带豆都一口吞吃掉。尔后,防风氏神力大增,治水大功告成。防风氏饮烘豆茶的故事,代代相传,久而久之,这种防风神茶的饮用和越来越多的佐料泡茶,不仅成了德清茶礼的一道亮
2001 Vol. 22 (11): 108- [摘要] ( 1019 ) [HTML 1KB] [ PDF 81KB] ( 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