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3年 34卷 20期
刊出日期 2013-10-25

工艺技术
分析检测
包装贮运
技术应用
工艺技术
1 安晓婷,周 涛,李春阳,王兴娜
大孔树脂纯化蓝莓果渣多酚及其组成分析

采用大孔树脂对蓝莓果渣多酚进行纯化,并采用HPLC-DAD-MS分析其多酚组成。结果表明:AB-8树脂的吸附量为24.38mg/g,解吸率为95.49%,并且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的时间较短,较适合蓝莓果渣多酚的纯化。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溶液多酚质量浓度2.6mg/mL、pH2、上样流速2m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流速2mL/min,在此条件下,蓝莓果渣多酚纯度由11.05%提高到59.29%。HPLC-DAD-MS检测结果显示,蓝莓果渣多酚主要组分为7种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色素-3-半乳糖苷、飞燕草色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

2013 Vol. 34 (20): 1-6 [摘要] ( 689 ) [HTML KB] [ PDF 3010KB] ( 263 )
7 巫春宁,林向阳,王长春,郑为东,叶南慧,吴 佳
葡萄籽提取物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以包合率为指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制备葡萄籽提取物(GSE)包合物,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包埋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为HP-β-CD质量分数20%、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2.0h,此时包合率为98.23%;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I-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表征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GSE通过包合,其稳定性明显提高,在水中的溶解度由87.91μg/mL提高到251.5μg/mL。

2013 Vol. 34 (20): 7-12 [摘要] ( 755 ) [HTML KB] [ PDF 3293KB] ( 209 )
13 张雯雯,张 弘,郑 华,李 坤,冯 颖,甘 瑾,侯 彬,李成强
余甘子核仁油的微波辅助萃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核仁油,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进行考察,然后以油脂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建立余甘子核仁油得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余甘子核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8(g/mL)、微波功率335W、微波时间12.3min,所得余甘子核仁油的得率为17.08%,提取级数为2级时油脂得率为18.76%。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检测结果表明,余甘子核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36%,其中亚麻酸占检出化合物的79.79%,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棕榈油酸、11-二十碳烯酸(顺)以及8种饱和脂肪酸,且还检出了少量菜油甾醇、β-谷甾醇和VE,从余甘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上来看,其营养价值较高。

2013 Vol. 34 (20): 13-18 [摘要] ( 694 ) [HTML KB] [ PDF 2833KB] ( 484 )
19 冯旭东,刘明明,路 娟,展 侠
等电点-冷却结晶去除谷氨酸中的焦谷氨酸

研究搅拌转速、育晶时间、调酸速率、冷却温度4个因素对降低谷氨酸结晶中焦谷氨酸含量的影响。在保证谷氨酸回收率的基础上,确定焦谷氨酸含量达到欧盟E621标准(≤0.2%),其最优结晶组合为搅拌转速150r/min、育晶时间30min、调酸速率3drops/min、冷却温度5℃。在上述实验中,焦谷氨酸的初始含量均小于1%。通过延长育晶时间至60min,可使初始焦谷氨酸含量为1.27%的谷氨酸,在结晶后,焦谷氨酸含量降至0.18%。

2013 Vol. 34 (20): 19-22 [摘要] ( 849 ) [HTML KB] [ PDF 2090KB] ( 290 )
23 李加兴,向 东,周炎辉,黄 诚
碱提酸沉法提取黄秋葵籽蛋白的工艺条件优化

以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其蛋白质,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黄秋葵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四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提黄秋葵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50℃、pH9.0,在此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蛋白提取率可达72.3%。

2013 Vol. 34 (20): 23-26 [摘要] ( 1112 ) [HTML KB] [ PDF 2131KB] ( 349 )
27 马丽娜,张 欢,刘 飞,孙立斌,于殿宇
Freundlich方程在油脂脱色体系中的应用及其返色研究

采用活性白土与凹凸棒土复配对油脂脱色,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Freundlich方程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剂用量1.9g/100mL、脱色时间40min、脱色温度110℃、脱色剂活性白土与凹凸棒土的复配比例为2:3,在该条件下油脂脱色率为85%。并将不同比例复配的活性白土与凹凸棒土脱色后的大豆油分别进行一定时间的105℃加热实验,测定在不同时间的吸光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吸附剂添加量为1.7g/100mL时,凹凸棒土的添加比例越多,油脂越稳定,不易返色。

2013 Vol. 34 (20): 27-31 [摘要] ( 804 ) [HTML KB] [ PDF 2474KB] ( 274 )
32 陈汉辉,顾 镍,陆兆新,赵海珍
小米糠油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GC-MS分析

以小米糠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小米糠油,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超声频率和超声功率对出油率的影响,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小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小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热水饱和的正丁醇为提取溶剂、超声频率40kHz、超声功率300W、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小米糠油的提取率为87.68%。GC-MS分析显示,小米糠油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3.08%、亚油酸56.73%、油酸19.78%、硬脂酸5.41%,另外还含有0.80% β-谷甾醇,说明小米糠油是一种营养保健的高级食用油脂。

2013 Vol. 34 (20): 32-36 [摘要] ( 886 ) [HTML KB] [ PDF 2482KB] ( 381 )
37 张路遥,姜启兴,许艳顺,夏文水
变温杀菌工艺对鳙鱼软罐头品质的影响

在鳙鱼软罐头杀菌加工中应用一种新型变温程序,研究杀菌工艺对制品品质的影响;采用指数函数与台阶函数相结合的新型变温杀菌程序的变温杀菌工艺,测定杀菌锅的传热曲线,并测定采用最优变温杀菌后鳙鱼软罐头杀菌后的全质构、肌肉纤维结构、蒸煮损失和渗出液等品质特性,与恒温杀菌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变温杀菌程序与真实杀菌锅升温曲线拟合程度高(R2=0.978),适用性好;质构测定结果显示,最优变温杀菌工艺与恒温杀菌工艺相比,加工后的样品硬度、弹性分别提高了16.0%、7.6%;肌肉横切面显示最优变温杀菌工艺样品肌肉纤维以及结缔组织破坏程度较小,胶原蛋白降解程度较小;最优变温杀菌工艺样品蒸煮损失、渗出液中的粗蛋白含量、胶原蛋白含量比恒温杀菌样品分别下降了17.6%、9.4%和7.6%;风味分析结果显示过熟味较低,感官评定较好;变温杀菌工艺可显著提高鳙鱼软包装罐制品品质,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有很好的应用性。

2013 Vol. 34 (20): 37-42 [摘要] ( 796 ) [HTML KB] [ PDF 2696KB] ( 286 )
43 陈琼玲,刘红芝,刘 丽,何轩辉,王 强
高压-微波法提取花生根中白藜芦醇

对高压-微波法提取花生根中白藜芦醇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白藜芦醇提取率的各因素显著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压力>保压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料液比1:30(g/mL)、压力208MPa、保压时间4min、微波功率320W、微波时间90s,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提取率为73.76%,为溶剂1次提取法(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5min)的1.72倍。

2013 Vol. 34 (20): 43-48 [摘要] ( 1274 ) [HTML KB] [ PDF 3172KB] ( 241 )
49 张艳荣,矫艳平,樊红秀,王大为
挤出-酶解复合处理玉米粉糖化工艺优化

以挤出-酶解复合法处理的玉米粉为原料生产淀粉糖,以糖化液的葡萄糖当量(DE)值为考核指标,考察糖化时间、料液pH值、葡萄糖苷酶添加量和液固比对糖化效果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淀粉糖产品糖分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的优化糖化工艺为糖化时间3.5h、料液pH5.0、葡萄糖苷酶添加量280U/g(以干物质计)、液固比4:1(mL/g)、糖化温度60℃,此条件下糖化效果最好,所得淀粉糖出品率为106.39%,DE值为46.12%。其中葡萄糖含量31.87%、麦芽糖含量33.47%、麦芽三糖含量12.91%。

2013 Vol. 34 (20): 49-54 [摘要] ( 531 ) [HTML KB] [ PDF 3030KB] ( 186 )
55 张 良,杨 松,何剑为,邹志远,贾丽娇,蒋 坤,孟宪军,张慧丽
响应面法优化姜黄素提取工艺及其对类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抑制

目的: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C)L68Q突变后能够以二聚体开始进一步产生类淀粉样聚集。研究姜黄素对基因重组突变cC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X-33表达菌的生长和分泌的影响,以及抑制突变cC的类淀粉样聚集的作用。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的提取工艺,通过液体比浊法探究姜黄素对基因重组菌株生长抑制的作用,通过SDS-PAGE研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cC的分泌的作用,通过刚果红染色法研究姜黄素对cC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由Design-Expert响应面分析软件得到姜黄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30:1(mL/g)、超声功率300W、提取时间15min,此条件下提取率达3.97mg/g。姜黄素对重组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相对稳定,但随着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其对蛋白分泌量和聚集沉淀量均抑制明显。结论:姜黄素对基因重组cC的生长、分泌和聚集有抑制作用。

2013 Vol. 34 (20): 55-60 [摘要] ( 781 ) [HTML KB] [ PDF 3261KB] ( 248 )
61 曾绍校,彭 彬,陈 洁,林志钦,郑宝东
大孔树脂纯化西番莲果皮花色苷工艺

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筛选适合西番莲果皮花色苷纯化的大孔树脂,并进行静态、动态吸附-解吸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树脂中,HP-20大孔树脂为西番莲果皮花色苷纯化最适用的吸附剂,其静态吸附最优条件为温度40℃、pH4.0、洗脱液为90%酸化乙醇(pH3.5);动态吸附-解吸最适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4.5BV/h、上样液质量浓度18.176μg/mL、洗脱剂用量6BV、洗脱流速3BV/h。

2013 Vol. 34 (20): 61-66 [摘要] ( 738 ) [HTML KB] [ PDF 2914KB] ( 304 )
67 李丽娟,江 宁,李大婧,金邦荃,刘春泉
莲藕渗透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为获得莲藕片渗透脱水最佳工艺和护色条件,比较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探讨不同渗透液、料液比、渗透液质量浓度、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对莲藕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g/mL柠檬酸护色效果良好,选用麦芽糊精-氯化钠复合渗透液、料液比1:10(g/mL)时脱水效果佳;随渗透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莲藕失水率增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当麦芽糊精的质量浓度为0.6g/mL、渗透温度50℃、渗透时间180min时,莲藕渗透脱水的失水率最大,为69.50%。

2013 Vol. 34 (20): 67-71 [摘要] ( 778 ) [HTML KB] [ PDF 2527KB] ( 300 )
72 许瑞波,万蓓蓓,高颖颖,章 蕊,周洪英
北五味子叶总黄酮的提取及生物活性

以北五味子叶为原料,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北五味子叶总黄酮(FSL)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FSL提取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5(g/mL)、提取时间3.5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FSL提取率为9.03%。用聚酰胺树脂初步提纯,经红外光谱表征,证明其具备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光谱特征。此外,利用琼脂扩散抑菌法研究了FS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并利用邻苯三酚法和DPPH法研究了FSL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SL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2013 Vol. 34 (20): 72-76 [摘要] ( 789 ) [HTML KB] [ PDF 2388KB] ( 230 )
77 王 鹏,田春莲,刘小攀
石蒜加兰他敏及石蒜碱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石蒜中石蒜碱及加兰他敏的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检测两种物质。以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超声作用时间和料液比对石蒜碱及加兰他敏得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由方差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显著性依次是浸提时间>超声波作用时间>浸提温度;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在70℃条件下浸提2.5h,然后在超波功率500W条件下提取30min,提取2次,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得率最高,分别达0.1561%、0.0253%。

2013 Vol. 34 (20): 77-81 [摘要] ( 809 ) [HTML KB] [ PDF 2466KB] ( 226 )
82 章 斌,侯小桢,凡芳华
高压均质降解壳聚糖对橘子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为提高壳聚糖澄清橘子汁的效果,将其经过高压均质降解后,以透光率为指标,以未经降解的壳聚糖澄清效果为对照,探讨经高压均质降解的壳聚糖在不同均质压力、均质温度、均质时间和pH值条件下对橘子汁澄清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40℃条件下壳聚糖高压均质工艺条件对澄清效果的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降解后的壳聚糖对橘子汁有较好的澄清效果,且明显优于未降解的对照组;建立的响应面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透光率随高压均质处理条件的变化规律,其最优高压均质处理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723g/L、均质压力32MPa、均质时间6.8min、pH3.27,在此条件下按壳聚糖降解液:橘子原汁1:2.5比例添加降解液,可使橘子汁的透光率达到96.68%,使复原后的橘子原汁透光率达到92.2%。

2013 Vol. 34 (20): 82-86 [摘要] ( 807 ) [HTML KB] [ PDF 2324KB] ( 227 )
87 陶 红,蒋 林,郑锡康,钟文俊,胡继藤,王晓娟,杜 卓,陈金龙
响应曲面法优化辣椒油树脂分离条件及分离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辣椒油树脂进行分离纯化,考察蒸馏温度、蒸馏压力、刮膜转数对辣椒碱类物质和辣椒红色素分离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了最佳的纯化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144℃、蒸馏压力9.5Pa、刮膜转数313r/min。在此条件下,辣椒碱类物质的含量为75.30%,辣椒红色素的色价为19.84。同时,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实验测定分离得到的辣椒碱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2013 Vol. 34 (20): 87-93 [摘要] ( 1027 ) [HTML KB] [ PDF 4425KB] ( 258 )
94 朱文学,邱园园,肖 枫,康帅飞,王玲玲
响应面法优化黄河鲤鱼鱼鳞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工艺

以新鲜的黄河鲤鱼鱼鳞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影响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效率的3个影响因素即乙酸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酸溶性胶原蛋白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黄河鲤鱼鱼鳞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乙酸浓度0.54mol/L、液料比10:1(mL/g)、提取时间42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达到15.89%。

2013 Vol. 34 (20): 94-98 [摘要] ( 775 ) [HTML KB] [ PDF 2657KB] ( 337 )
分析检测
99 杨培洁,李 腾,陈晓红,李 伟,董明盛
MTT法测定瑞士乳杆菌MB 2-1活菌数

以赛里木拉丝酸奶中提取的瑞士乳杆菌MB 2-1(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MB 2-1)为研究对象,探讨MTT法用于细菌计数的可行性及测量细菌数量的范围,优化MTT法用于瑞士乳杆菌活菌计数的工作波长、MTT和DMSO用量、反应时间。结果表明:在107~109CFU/mL内测出的OD值与细菌浓度呈正向线性关系(R2>0.99),最佳反应条件为:1.0mL待测菌液与0.2mL MTT溶液在40℃条件下染色反应1h,反应液需要经过12000r/min离心10min,取离心沉淀物溶解于1.0mL二甲基亚砜中,于工作波长510nm处测定此溶液的OD值。MTT比色分析法可用于检测乳酸菌活菌数量。

2013 Vol. 34 (20): 99-102 [摘要] ( 690 ) [HTML KB] [ PDF 2259KB] ( 725 )
103 马艳丽,曹雁平,杨贞耐,王 蓓
SPME-GC-MS检测不同中西方奶酪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比较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检测并比较4种传统中式酸凝奶酪(奶疙瘩、奶豆腐、乳扇、乳饼)与西方切达奶酪中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差别。结果表明:奶疙瘩、奶豆腐、乳扇、乳饼中分别鉴定得到41、25、26种和29种挥发性化合物,切达奶酪中鉴定得到20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比较,得到奶疙瘩含有较多的芳香及杂环化合物;乳扇和切达奶酪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奶豆腐和乳饼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组分相似,均为脂肪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归纳其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制作工艺的不同。

2013 Vol. 34 (20): 103-107 [摘要] ( 899 ) [HTML KB] [ PDF 2559KB] ( 298 )
108 胡 鹏,索化夷,阚建全,陈光静,胡国洲
中国传统发酵豆豉中生物胺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传统发酵豆豉中生物胺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豆豉样品提取液经苯甲酰氯柱前衍生后,其腐胺、尸胺、色胺、2-苯乙胺、精胺、亚精胺、组胺、酪胺于25min内在Agilent XDB-C18柱(250mm×4.6mm,5μm)上能得到很好分离,各生物胺质量浓度在1.0~80μg/mL时其与相应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以信噪比大于3计):腐胺、色胺、精胺0.10μg/mL,尸胺、组胺0.03μg/mL,2-苯乙胺、亚精胺、酪胺0.05μg/mL,样品加标各生物胺的回收率均为96.80%~106.10%。该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能够满足中国传统发酵豆豉中生物胺的检测需要。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发酵豆豉中所含生物胺的种类及含量因豆豉的品种而异,8种生物胺总量的范围为101.07~427.19mg/kg。

2013 Vol. 34 (20): 108-112 [摘要] ( 876 ) [HTML KB] [ PDF 2210KB] ( 313 )
113 张 梁,周 杰,秦金花
多种茶叶废料中多酚类成分和咖啡碱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各种茶叶废料中8种多酚类成分以及咖啡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SB-Aq C18(4.6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0.6%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60min:5% B~30% B;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8nm。结果: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咖啡碱(CA)、没食子酸(GA)、原儿茶酸(P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在10ng~2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且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小于15%。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为评价各类茶叶的质量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2013 Vol. 34 (20): 113-116 [摘要] ( 820 ) [HTML KB] [ PDF 2150KB] ( 450 )
117 李咏梅,李人宇,施鹏飞
抑制氧化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贝类中牛磺酸含量

在pH11.0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痕量牛磺酸能抑制高锰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反应,使体系吸光度明显减小,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牛磺酸的新方法。最大褪色波长为760nm,体系的褪色程度与牛磺酸质量浓度在0~1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7×106L/(mol·cm),检出限为2.25μg/L。方法用于测定缢蛏、文蛤、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中牛磺酸含量,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76%~1.08%(n=6),回收率为96.93%~102.40%。

2013 Vol. 34 (20): 117-120 [摘要] ( 1435 ) [HTML KB] [ PDF 2386KB] ( 329 )
121 樊红秀,刘婷婷,刘鸿铖,崔海月,王大为
超临界萃取人参皂苷及HPLC分析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萃取方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以及萃取次数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的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R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100g人参粉为原料、70%乙醇溶液为夹带剂,采用预浸-动态萃取法,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h、夹带剂用量200mL、萃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萃取,总皂苷的提取率可达到(1.1053±0.0491)%,其中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Rd的提取率分别为(0.1862±0.0205)%、(0.1710±0.0114)%、(0.3656±0.0306)%、(0.1408±0.0033)%、(0.1370±0.0121)%、(0.1047±0.0061)%。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提取率低于传统溶剂法,但其具有的分离工艺简单、无溶剂污染、保护热敏性物质等优点。

2013 Vol. 34 (20): 121-126 [摘要] ( 1079 ) [HTML KB] [ PDF 2414KB] ( 564 )
127 雷华威,陈晓红,李 伟,王 研,彭 菁,李 顺,董明盛
赛里木酸乳原籍菌种发酵乳主体风味成分分析

利用分离自赛里木酸乳的乳酸菌单独及其与酵母菌组合发酵牛乳,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其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MB 2-1(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MB 2-1)单独发酵主要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其中乙酸相对含量最高;瑞士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MB 5-1(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MB 5-1)混合发酵时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而酮类物质大幅提高,其中3-羟基-2-丁酮是主体风味物质;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Y51-1(Kluyveromyces marxianus Y51-1)3菌共酵形成11种风味物质,包括酸类、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其中乙醇、乙酸乙酯和3-羟基-2-丁酮是主体风味物质;而市售酸乳中检测出9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双乙酰是主体风味物质。本研究结果说明赛里木酸乳作为我国本土发酵乳制品,其发酵菌群、感官特征及主体风味物质与普通酸乳存在明显差异。

2013 Vol. 34 (20): 127-130 [摘要] ( 676 ) [HTML KB] [ PDF 2066KB] ( 419 )
131 丁 一,肖 愈,黄 瑾,李 伟,董明盛
SPME-GC-MS分析高粱-大豆丹贝和大豆丹贝中的挥发性成分

应用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少孢根霉RT-3(Rhizopus oligosporusaito RT-3)发酵大豆及高粱-大豆混合物制得大豆丹贝和高粱大豆丹贝。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丹贝中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大豆丹贝含有18种挥发性化合物,而高粱大豆丹贝中检测出20种挥发性化合物,除了包括大豆丹贝中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外,还检出3-羟基-2-丁酮、反式石竹烯2种特有的挥发性成分。2种丹贝中都含有类似蘑菇香味的1-辛烯-3-酮成分,推测该物质可能形成丹贝的典型香味。

2013 Vol. 34 (20): 131-134 [摘要] ( 717 ) [HTML KB] [ PDF 0KB] ( 44 )
135 张晓芳,高 伟,邓慧颖,杜精精,刘登帅,徐 猛
红米红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与色价的相关性分析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红米红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和色价,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红米红色价和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米红色价与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粉末样品的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与色价之比略高于液体样品。红米红液体样品每1色价相当于每100mL样品含有(91.40±0.15)mg矢车菊-3-葡萄糖苷,变异系数为3.17%,相关系数为0.9983;粉末样品每1色价相当于每100g样品含有(102.10±0.21)mg矢车菊-3-葡萄糖苷,变异系数为0.38%,相关系数为0.9953。良好的线性回归方程说明可以通过测量红米红色价简单推算其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水平,为广大中小企业红米红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13 Vol. 34 (20): 135-138 [摘要] ( 732 ) [HTML KB] [ PDF 2229KB] ( 209 )
139 夏 骏,赖卫华,涂继平,徐国茂,张新宇,冯荣华,衷平海,何小立
三聚氰胺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胶体金试纸条的方法,其中包括胶体金的制备、金标抗体的制备、试纸条的组装和测试等步骤。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为10μg/L,检测时间为10min,可实现原料乳不经处理直接上样,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

2013 Vol. 34 (20): 139-143 [摘要] ( 870 ) [HTML KB] [ PDF 3114KB] ( 379 )
144 高婷婷,韩 帅,刘玉平,田红玉,孙宝国
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

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质谱数据和对比计算分离成分的保留指数与文献报道的保留指数,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23种、烃类23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酚类4种以及醚类2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辛酸甲酯、1-甲基-4-异丙烯基苯、乙酸反-2-己烯-1-醇酯、2-甲基丁酸己酯、2,6,10-三甲基十二烷及十四烷。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新鲜山楂果肉香气贡献较大的是酯类。

2013 Vol. 34 (20): 144-147 [摘要] ( 868 ) [HTML KB] [ PDF 1875KB] ( 500 )
148 雷建刚,刘敦华
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对不同产地枸杞溯源模型的优化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建立枸杞溯源模型,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溯源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在950~1650nm波长范围内,原始光谱经二阶导数、五点平滑以及矢量归一化处理后,在波长1135、1175、1235、1335、1395、1535nm处,均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新疆、中宁、甘肃、青海、南梁、惠农、固原和内蒙的8个产地模型的主成分数分别为3时,采用SIMCA法建立的枸杞溯源模型最好;在10%显著水平下,建立的8个产地模型中,固原模型最好,惠农模型最差。

2013 Vol. 34 (20): 148-152 [摘要] ( 918 ) [HTML KB] [ PDF 2809KB] ( 250 )
153 杨晋辉,卜登攀,王加启,周凌云,马 露,张军民
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法测定牛奶成分

为探索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法检测牛奶中主要成分的可行性,从牧场采集150份乳样,并用乳质分析仪测定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含量。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及完全交互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中长波(1300~2500nm)对乳成分的模型贡献较大;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6、0.90、0.90、0.91、0.92,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4.97、3.19、3.15、3.37、3.54;对10个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蛋白质、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均小于1.40%。

2013 Vol. 34 (20): 153-156 [摘要] ( 675 ) [HTML KB] [ PDF 2254KB] ( 456 )
157 冉军舰,樊明涛,赵政阳,梁 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苹果芽中根皮苷的含量

建立了检测苹果芽中根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体积分数1%的乙酸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6.25~100μg/mL,决定系数0.9999,检测限为0.0313μg/mL,定量限为0.0939μg/mL,回收率范围95.38%~100.12%。检测了富士、国光、乔纳金、粉红女士、秦阳、秦冠、嘎啦、澳洲青苹、红玉、红星10个品种的苹果芽,结果表明:根皮苷含量最高的是红星,含量达到17.284mg/g;秦阳芽中根皮苷的含量最低,为12.569mg/g。

2013 Vol. 34 (20): 157-160 [摘要] ( 658 ) [HTML KB] [ PDF 2449KB] ( 303 )
161 徐文杰,李俊杰,贾 丹,熊善柏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草鱼营养成分

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测定107个草鱼样品鱼肉的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并采集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草鱼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107个样品中,草鱼鱼肉蛋白质含量为18.00%~26.00%,粗脂肪含量为2.08%~4.36%,水分含量为70.80%~81.20%,数据范围较大,可满足建模要求。比较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确定数据多元散射校正与Savitzky-Golay导数结合适宜分析鱼肉水分含量,而鱼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光谱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是数据多元散射校正,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鱼肉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所建立的鱼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6、0.9968和0.9372,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采用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快速地测出草鱼鱼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

2013 Vol. 34 (20): 161-164 [摘要] ( 766 ) [HTML KB] [ PDF 2216KB] ( 429 )
165 潘丽军,孙潇雅,姜绍通
紫薯复合饮料的质量指标、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分析

研究实验室自制紫薯复合饮料的质量指标、组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性。采用中温α-淀粉酶、葡萄糖糖化酶水解原料紫薯,与苹果汁进行复配制得紫薯复合饮料。结果表明:紫薯复合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小于8%、总酸含量0.5%左右、花青素含量6.18mg/100mL、透光率43.9%;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色泽、味道、口感俱佳。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表明,自制紫薯复合饮料中含有12种游离氨基酸,总量约为33.68mg/100mL,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5种,含量9.15mg/100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紫薯复合饮料糖分组成及含量,测得其含葡萄糖38.94mg/mL、果糖7.59mg/mL、蔗糖0.84mg/mL。自制紫薯复合饮料的•OH清除率为44.7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49%、O2-•清除率为83.02%,与市购紫薯饮料、100%苹果汁以及桑果汁饮料相比,抗氧化效果显著。

2013 Vol. 34 (20): 165-169 [摘要] ( 929 ) [HTML KB] [ PDF 2340KB] ( 419 )
170 王凤军,张祥林,马海波,冯新忠,冯俊丽,华 鹏
实时荧光PCR检测香梨黑斑病菌

根据梨黑斑病原菌链格孢子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双荧光标记探针,通过对12个梨花样本、30个梨果样本和94个玻片样本检测分析,建立对香梨黑斑病菌的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此外,对其他4种香梨植物病害病原菌进行了荧光PCR检测比对。结果表明:只有香梨黑斑病菌产生荧光信号,与其他4种病害病原菌无交叉反应。与常规PCR相比,TaqMan实时荧光 PCR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检测到质量浓度为1.9pg/μL的DNA样本,且不必通过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培养,可直接用于病变样品的检测以及植物病害的筛查与动态监测,适合植物病害的快速诊断和预防控制。

2013 Vol. 34 (20): 170-173 [摘要] ( 1092 ) [HTML KB] [ PDF 2264KB] ( 227 )
174 成 冰,张京芳,王月晖,徐洪宇,张 颜,王 成
酿酒白葡萄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4种酿酒白葡萄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氨基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酿酒白葡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1128.550(灰雷司令)~4967.779mg/100g(白比诺),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2283.873mg/100g;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酿酒白葡萄中Pro、Arg、Ser、Thr及Glu为主要氨基酸,且Pro含量最高,占17种有机酸含量的48%,Met、Phe及Tyr等含量较低。酿酒白葡萄中Pro含量均高于Arg,且不同品种Pro含量和Pro含量与Arg含量之比值(δ)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品种酿酒白葡萄中与葡萄酒香气成分相关的氨基酸含量有差异,霞多丽中此类氨基酸总量最大,其次是白比诺,灰雷司令中最少。

2013 Vol. 34 (20): 174-177 [摘要] ( 1014 ) [HTML KB] [ PDF 2174KB] ( 465 )
178 郑 畅,杨 湄,黄凤洪,周 琦,曹晓玮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菜籽油中的酚酸

通过优化固相萃取(SPE)提取纯化菜籽油中酚酸的参数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条件,建立了基于UPLC分离菜籽油中酚酸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同时对菜籽油中的芥子碱、咖啡酸、芥子酸、阿魏酸、肉桂酸5种酚酸进行高效分离;采用外标法建立了5种酚酸的定量方法,5种酚酸的标准物质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0.9999,检出限为0.07~0.11mg/L,平均回收率为100.6%~10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2.9%。该方法具有杂质干扰小、回收率和灵敏度高等特点。采用该方法可用于测定高、中、低不同芥酸含量的冷榨菜籽油中酚酸含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冷榨菜籽油中的酚酸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2013 Vol. 34 (20): 178-181 [摘要] ( 782 ) [HTML KB] [ PDF 1890KB] ( 346 )
182 班 甲,陈骏佳,胡雪梅,徐晓燕,付尽国,孟 飞,王 帆
甘蔗固有多糖提取分离及单糖组成分析

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分离4种甘蔗清汁中的固有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酸水解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固有多糖的单糖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验室制取的甘蔗清汁相比,糖厂清汁中固有多糖含量明显偏高;4种甘蔗清汁中固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同,共包括:核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7种单糖;由各单糖组分推测清汁中固有多糖主要来源于甘蔗纤维中的半纤维素与纤维素;4种固有多糖中各单糖组分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

2013 Vol. 34 (20): 182-185 [摘要] ( 1927 ) [HTML KB] [ PDF 2139KB] ( 278 )
186 卞素敏,扈洪波,邢仕歌,张 悦,熊齐荣,钟 强,金 涌,储晓刚
ELISA法检测牛奶中头孢氨苄残留

应用头孢氨苄单克隆抗体,建立牛奶中头孢氨苄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其牛奶中检测线性范围为1.0~50.0ng/mL,检测限为1.0ng/mL,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4.1ng/mL,牛奶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0%、98.2%及93.3%。头孢氨苄抗体与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及头孢克肟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60.0%、80.0%、28.4%和3.7%。此外,一种简单、有效的牛奶纯化方法得以建立。对比ELISA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有很好的数据相关性(R2=0.9988)。

2013 Vol. 34 (20): 186-189 [摘要] ( 1011 ) [HTML KB] [ PDF 2090KB] ( 668 )
190 文飞龙,张璐璐,刘智慧,查钱慧,陈 杭,毕淑峰
日本晚樱花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对日本晚樱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以DPPH自由基、ABTS+·、亚硝酸钠清除作用为指标,以1mg/mL VC或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阳性对照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54%,以倍半萜和醛类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亚硝酸钠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且清除效果优于1mg/mL VC或BHT。

2013 Vol. 34 (20): 190-193 [摘要] ( 1001 ) [HTML KB] [ PDF 2002KB] ( 530 )
194 李进波,李 想,谌鸿超,潘良文,李 正,宋 青
实时荧光PCR法鉴定食品中鲑亚科鱼成分

根据鲑亚科鱼类生长激素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鉴定食品中鲑亚科鱼类成分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高度特异于鲑亚科鱼类检测,鲑科的另两个亚科——白鲑亚科和茴鱼亚科样品均无扩增曲线。采用5种常见鲑亚科鱼品种可稳定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100pg;分别将大西洋鲑鱼和北极红点鲑鱼肉混入玉米、鸡肉和鲫鱼样品中测定的相对灵敏度为0.01%(m/m)。检测方法的重复性测试结果表明,Ct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运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25份市售实际样品进行测试,有4份标识含有“三文鱼”的样品未检测出鲑亚科鱼类成分。

2013 Vol. 34 (20): 194-198 [摘要] ( 719 ) [HTML KB] [ PDF 2379KB] ( 329 )
199 李 健,韩 林,马玉芳,胡新奇,黄一帆
黄芪超微粉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目的:建立黄芪超微粉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1:1,V/V)为流动相A,超纯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黄芪超微粉的指纹图谱,确定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表明10批样品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域差异。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超微粉质量控制与评价。

2013 Vol. 34 (20): 199-202 [摘要] ( 680 ) [HTML KB] [ PDF 2188KB] ( 183 )
203 路海燕,李 斌,陈忠正,高 雄,林晓蓉,魏超田,张媛媛
分散固相萃取-HPLC检测绿茶茶汤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茶饮料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5:5,V/V)萃取,25mg N-丙基乙二胺(PSA)+25mg石墨化炭黑(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AgilentZORBAX-XDB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和水洗脱。在0.05、0.10mg/L和0.50mg/L加标水平上,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回收率分别为93.3%~102.5%、95.0%~112.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2.9%、3.0%~5.1%。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检测限分别为0.004、0.001mg/L,定量限分别为0.010、0.006mg/L。方法精密度较高,重复性较好。

2013 Vol. 34 (20): 203-206 [摘要] ( 1007 ) [HTML KB] [ PDF 1899KB] ( 362 )
207 曹玮娜,任战军
塞北兔脂肪酸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组成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塞北兔肌肉组织、皮下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先用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塞北兔脂肪组织中提取油脂,继而进行酸性和碱性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氯仿-甲醇超声法提取,碱性甲酯化法处理的效果最好。肌肉脂肪由12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高达27.30%;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高达24.0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2含量最高,高达26.0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为0.88。皮下结缔组织脂肪由13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高达26.75%;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高达29.07%;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2含量最高,高达21.99%;P:S值为0.75。肠系膜脂肪由21种脂肪酸组成,其中7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高达25.47%,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高达26.25%,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2含量最高,高达27.52%;P:S值为0.99。肌肉、皮下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种类和含量有差异。肠系膜内脂肪酸种类最多,肌肉脂肪较少。P:S值肠系膜组织最高,皮下结缔组织较少。

2013 Vol. 34 (20): 207-212 [摘要] ( 614 ) [HTML KB] [ PDF 2633KB] ( 205 )
213 高向阳,王 珊,陈 双,朱盈蕊
双水相萃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果蔬中残留α-萘乙酸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果蔬中残留α-萘乙酸的新方法。α-萘乙酸经乙醇-(NH4)2SO4溶液双水相体系萃取,利用其对Luminol-H2O2-Cr3+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4mol/L,r=0.9976,对1.0×10-8mol/L α-萘乙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按3倍标准偏差计算的方法检出限为3.98ng/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9%~92.1%。该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易实现自动化,用于测定果蔬中残留的α-萘乙酸,结果令人满意。

2013 Vol. 34 (20): 213-216 [摘要] ( 595 ) [HTML KB] [ PDF 2196KB] ( 273 )
217 熊海涛
荧光淬灭法测定模拟废水与芹菜中的微量镍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镍(Ⅱ)对诺氟沙星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的淬灭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镍(Ⅱ)含量的荧光光谱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其荧光淬灭强度与镍(Ⅱ)的浓度在5.00×10-7~1.0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5%(c=4.00×10-6mol/L,n=11)。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模拟废水与芹菜样中镍(Ⅱ)含量测定,回收率在99.60%~108.8%之间。

2013 Vol. 34 (20): 217-220 [摘要] ( 565 ) [HTML KB] [ PDF 2344KB] ( 180 )
221 刘艳敏,吴拥军,王亚娟,唐 雪
贵州油辣椒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8种不同油辣椒进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8种油辣椒共检测出10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油辣椒的主效风味物质是萜烯类和酯类,萜烯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β-月桂烯、桧烯、罗勒烯;酯类物质以乙酸芳樟酯为代表;油辣椒的特征风味物质为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和甲硫基丙醛。此外,2-乙酰呋喃、2-乙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甲基吡嗪也对油辣椒香气贡献较大,这些物质成分在油辣椒呈味中起着互补或协调的作用。油辣椒的风味与油辣椒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关,同时风味物质的形成受加工工艺的影响。

2013 Vol. 34 (20): 221-227 [摘要] ( 726 ) [HTML KB] [ PDF 2464KB] ( 214 )
228 李 焕,李美萍,马燕红,胡永钢,张生万
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QSRR的研究

将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转化为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并采用立体结构参数Ster ic and Elect roni c Descriptors(SEDs)表征其分子结构,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预测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甲酯)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QSRR)模型,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方法对所建模型的稳定性能和预测能力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建模计算值、留一法(LOO)交互检验(CV)预测值和外部样本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RLOO、Q2ext分别为0.9990、0.9970、0.9860。结果表明,SEDs参数能较好地表征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分子的结构信息,所建立的QSR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间接分析鉴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新途径。

2013 Vol. 34 (20): 228-231 [摘要] ( 683 ) [HTML KB] [ PDF 2108KB] ( 165 )
232 胡 强,王延云,李超豪,杨春林,吴 卫,向乐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白酒中痕量甜味剂

建立同时、快速测定白酒中4种痕量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白酒样品超声脱气后直接进样,经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快速分离,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分析,实现对目标物的定性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甜味剂在1.2min内完全分离,相关系数大于0.996,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0.5、1.5、1.0μg/L和0.6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98.7%、92.3%~96.1%、93.1%~97.3%和94.5%~99.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1.9%、1.4%~1.9%、1.1%~1.8%、0.9%~1.2%。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灵敏,适合于白酒中痕量甜味剂的快速筛查和检测。

2013 Vol. 34 (20): 232-236 [摘要] ( 714 ) [HTML KB] [ PDF 2665KB] ( 209 )
237 张伟清,张玉婷,曹 进,张庆生
酱油及酱制品中三氯蔗糖的测定

对酱油及酱制品中三氯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在现行国标基础上,针对酱油及酱制品样品特点,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蒸发光散射检测条件,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0.08~0.8mg/mL,相关系数为0.9994,回收率为85.2%~108.8%,精密度(n=6)为1.77%~3.56%,方法检出限为0.0006g/kg。利用该方法对从市场上随机采购的193份酱油及酱制品样本进行测定,标识含有三氯蔗糖的样本均有检出,未标识含有三氯蔗糖的样本均低于检出限,按国标酱油及酱制品中最大用量0.25g/kg的限度要求,无过量添加。

2013 Vol. 34 (20): 237-240 [摘要] ( 873 ) [HTML KB] [ PDF 2004KB] ( 424 )
241 杨捷琳,袁辰刚,窦同海,丁小磊,潘良文
深度测序技术检测益生菌产品菌株组成及16S rDNA序列

目的:探查益生菌制品的标签标示与产品中实际检测到的菌株比较及不同产品中菌株的异同性。方法:以市场上购买的进口、出口酸乳制品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可区别24种产品的样品标签序列(Barcode),通过PCR及Illumina平台深度测序分析,获得了酸乳制品中所含益生菌种类及序列等详细信息,根据Barcode序列信息对其中所含的24个混合样本进行区分,然后利用16S RDP的16S数据库,对测序的Reads进行比对。结果:24种产品中标签标示与样品中实际检测到的菌株完全一致的仅有两种,在24种酸乳制品中,以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株,双歧杆菌作为添加的益生菌基本在所有样品中存在,但含量较低,另一方面,不同产品中同一菌株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较高,仅有两种菌株的1~2个碱基存在差异。结论:深度测序是一种可快速有效对食品中微生物群体精确筛查的技术,能够精确深入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群落。使用溶方法检测目前市场上的酸乳制品,可发现使用的发酵菌种多来自商业化购买的菌剂,同质化程度较高,而作为后添加的双歧杆菌由于其生长条件的苛刻,实际活菌数量较低。

2013 Vol. 34 (20): 241-247 [摘要] ( 1327 ) [HTML KB] [ PDF 1966KB] ( 407 )
246 凌秀梅,陈礼玲,张 敏,吴远根,叶 梅,万渝平
TEMPO/STA法与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测定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较研究

使用TEMPO/STA法和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对速冻食品、生鲜乳、肉制品、冷食菜和调味品5类共150组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加标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高达94.67%,并且检测结果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TEMPO/STA法和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对冷食菜、调味品、糕点、方便食品、生鲜乳、速冻食品和生肉7类共300组自然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31.33%,对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2013 Vol. 34 (20): 246-249 [摘要] ( 943 ) [HTML KB] [ PDF 2218KB] ( 196 )
250 杨 瑛,樊文娟
GC-FID法测定塑料包材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对4种塑料包材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在0.9965~1.0000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55~3.05mg/kg。通过实验选取了正己烷为提取剂,经超声、振荡,同时快速分离了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方法回收率为82.1%~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0.6%~8.9%。结果表明,4种市售塑料包材中仅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有检出,其检出量分别为1.43、9.70、9.82、11.6mg/kg。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种类多、检测时间短,能满足塑料包材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

2013 Vol. 34 (20): 250-254 [摘要] ( 829 ) [HTML KB] [ PDF 2240KB] ( 214 )
255 李引强,朱宝利,吴 俊,王秋涯,高可心,律 娜,张庆波
16S rR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牛奶中的细菌菌群

选择4个不同生产厂家的市售牛奶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牛奶中细菌的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牛奶中菌群的16S rRNA-V3区序列信息,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牛奶中细菌种类、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样品中的细菌总数。结果表明:各品牌牛奶中均含有大量细菌的16SrRNA-V3区DNA序列;牛奶样品中测序共得到472条16S rRNA-V3区序列,其中有452条序列可以明确鉴定到属,包括3个革兰氏阳性菌属和14个革兰氏阴性菌属;20条序列可以鉴定到纲的水平。各品牌牛奶中细菌总数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4个厂家牛奶间菌群分布不同,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

2013 Vol. 34 (20): 255-260 [摘要] ( 1335 ) [HTML KB] [ PDF 2189KB] ( 629 )
261 刘常金,张 杰,周争艳,谢艳辉,宛红颖,刘胜斌
GC-MS分析比较3个特产香椿品种的挥发性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通过优化实验证明:65μm PDMS/DVB类型萃取头,在40℃环境中萃取30min可以达到最大的萃取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山东西牟红香椿、河南焦作红香椿、安徽太和黑油椿3个著名地方品种香椿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之间风味呈现异同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西牟红香椿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噻吩类化合物(61.613%)和萜烯类化合物(19.179%);河南焦作红香椿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52.137%)和噻吩类化合物(32.054%);安徽太和黑油椿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74.880%)和酯类化合物(19.496%)。3种香椿中硫醚类、噻吩类、硫酯类、噻喃类等含硫化合物的含量按以上顺序呈现递减趋势,而醛类、醇类、醚类、酯类、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呈现递增趋势。

2013 Vol. 34 (20): 261-267 [摘要] ( 1435 ) [HTML KB] [ PDF 3164KB] ( 306 )
268 尹 鹭,曹学丽,徐 静,成 超,王 尉,乐胜峰,周晓晶
高效逆流色谱分离化橘红中黄酮类化合物及组分结构鉴定

应用高效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化橘红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4:5,V/V )为两相溶剂系统,从1g粗提物中可1次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8%的柚皮苷单体83.3mg。以二氯甲烷-甲醇-水(10:7:4,V/V)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1:1:1,V/V)为溶剂系统,可从1g粗提物的酸解物中经2次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8%的柚皮素单体27.5mg。两种物质的分离时间均在60min内,该法简便、快速、制备量大,可用于化橘红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制备。

2013 Vol. 34 (20): 268-272 [摘要] ( 600 ) [HTML KB] [ PDF 2870KB] ( 197 )
包装贮运
273 袁成龙,董晓颖,李培环,李鼎立,段艳欣
TPA质构分析硬肉桃果实采后质地变化

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硬肉桃品种‘双久红’和常规品种‘川中岛白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两品种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时间的质地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两品种桃果实的硬度、黏力、黏性和咀嚼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相同贮藏时间‘双久红’果实的参数值均极显著高于‘川中岛白桃’(P<0.01);‘双久红’果实的硬度形变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的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两品种桃果实的内聚性变化均较平稳,且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桃果实黏力、黏性、咀嚼性与硬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弹性、内聚性与其他质构参数之间相关性较差。

2013 Vol. 34 (20): 273-276 [摘要] ( 566 ) [HTML KB] [ PDF 2441KB] ( 505 )
277 李江阔,林 洋,张 鹏,秦国政,李博强,田世平
采后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质地的影响

为探讨采后不同时期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质地的影响,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苹果果肉质地参数差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果肉脆度与硬度、凝聚性、回复性、咀嚼性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黏着性与其他参数指标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回复性与咀嚼性、凝聚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实的软化,但其作用效果随着采后处理时间的延迟而降低,采后9d处理的果实质地品质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为了达到采后较好的1-MCP处理保鲜效果,处理前的常温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周。实验也表明TPA测试能够较好地反映苹果果实各质地指标的差异,适用于苹果质地品质的客观评价。

2013 Vol. 34 (20): 277-281 [摘要] ( 582 ) [HTML KB] [ PDF 2279KB] ( 191 )
282 郭润霞,张 喻,谭兴和,王 锋,蔡 文,胡笑安
不同贮藏条件下椪柑皮中精油成分的变化

为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椪柑皮中精油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低温(―20、―40℃)贮藏鲜椪柑皮,常温贮藏干椪柑皮,并用蒸馏法提取椪柑皮中精油,GC-MS技术分析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椪柑皮精油中主要的香气成分有D-柠檬烯、3-蒈烯、γ-萜品烯、2-侧柏烯、(1R)-(+)-α-蒎烯、芳樟醇等。椪柑皮中精油香气成分随贮藏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0℃低温冻藏鲜椪柑皮精油中D-柠檬烯、3-蒈烯、2-侧柏烯、(1R)-(+)-α-蒎烯的相对含量均有减少,芳樟醇的相对含量上升;-40℃低温冻藏鲜椪柑皮精油中D-柠檬烯、3-蒈烯、(1R)-(+)-α-蒎烯的相对含量均有增加,2-侧柏烯、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减少;常温贮藏干椪柑皮精油中D-柠檬烯、3-蒈烯的相对含量均有增加,2-侧柏烯、(1R)-(+)-α-蒎烯、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均有减少。实验结果可为椪柑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2013 Vol. 34 (20): 282-286 [摘要] ( 909 ) [HTML KB] [ PDF 2234KB] ( 228 )
287 王瑞庆,冯建华,魏雯雯,班兆军,徐新明,赵 岩
1-MCP处理和气调贮藏对赛买提杏冷藏效果的影响

为明确1-甲基环丙烯(1-MCP)、气调贮藏(CA)及二者协同作用对赛买提杏的保鲜效果,研究1μL/L 1-MCP处理、3%CO2+3%O2+94%N2气调环境和1-MCP+CA处理对0℃条件下28d贮藏期间杏果实呼吸速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VC)含量和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赛买提杏果实呼吸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和VC含量下降速率(P<0.05),但对果实SSC和T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CA可以显著延缓果实硬度、TA含量和果皮颜色(H)变化(P<0.05)。1-MCP+CA处理可显著延缓果实硬度、TA含量、VC含量和颜色H值下降速率(P<0.05)。1-MCP和CA对赛买提杏均有明显的保鲜效果,1-MCP+CA处理保鲜效果优于单独处理。

2013 Vol. 34 (20): 287-290 [摘要] ( 654 ) [HTML KB] [ PDF 2304KB] ( 137 )
291 李 珊,朱 毅,傅达奇,朱本忠,郝 睿,罗云波
壳聚糖涂膜藕带褐变的隔氧控制

藕带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酶促褐变,对氧气的敏感度很高。以藕带为实验材料,经过壳聚糖涂膜后的藕带,分别用充氮和真空包装隔氧,然后低温贮藏,观察测定藕带褐变情况。结果表明:经预处理的藕带,用2g/100mL壳聚糖涂膜,保鲜膜包裹后真空包装,置于0~5℃条件环境中冷藏,藕带品质保持良好,至少长达2个月;贮藏过程中藕带褐变是品质控制的关键因素;贮藏期间,藕带总酚含量下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但没有完全失活;藕带相对电导率上升,细胞膜透性增强,与褐变具有一定相关性。涂膜藕带真空包装比充氮贮藏具有更好的效果。

2013 Vol. 34 (20): 291-296 [摘要] ( 698 ) [HTML KB] [ PDF 2888KB] ( 218 )
297 尹 璐,彭 勇,梅 俊,李云飞
不同涂膜保鲜处理对荸荠品质变化的影响

以新鲜荸荠为材料,采用对照、NaClO消毒、壳聚糖-葛根淀粉复合膜涂膜、NaClO消毒结合壳聚糖-葛根淀粉涂膜4种处理方法,分析荸荠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质构分析(TPA)、呼吸强度、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葛根淀粉复合膜对荸荠品质下降有一定延缓作用,其中NaClO消毒与壳聚糖-葛根淀粉膜涂膜结合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4℃条件下贮藏25d后,果实的质量损失率仅为3.3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高1.02%,呼吸强度显著比对照组低0.72mg CO2/(g·h),且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贮藏过程中荸荠果肉TPA值。表明NaClO消毒与壳聚糖-葛根淀粉膜涂膜结合的方法更适合于荸荠保鲜。

2013 Vol. 34 (20): 297-301 [摘要] ( 896 ) [HTML KB] [ PDF 2513KB] ( 169 )
302 冯金霞,何 玲,蒲雪梅
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采用‘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总黄酮为银杏叶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的目标产物,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的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从色泽、硬度、VC含量、质量损失率、多酚氧化酶活性、菌落总数以及感官评定等方面评价银杏叶提取液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液处理能提高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抑制褐变,减少水分损失,延缓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减少微生物对鲜切苹果的侵染,较好地保持了鲜切‘红富士’苹果的品质,其中总黄酮含量0.5mg/mL的银杏叶提取液处理保鲜效果最佳。

2013 Vol. 34 (20): 302-306 [摘要] ( 675 ) [HTML KB] [ PDF 2505KB] ( 316 )
307 穆晶晶,张 博,李书倩,姜 丹,翁 霞,刘长江,辛 广
失水处理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褐变相关因子的影响

为研究失水处理对软枣猕猴桃贮藏中褐变的影响,以软枣猕猴桃为材料,经过失水处理,分析室温(20.0±0.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酚类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失水处理降低了果实褐变指数的上升,推迟了果实PPO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并降低其峰值,抑制了酚类物质降解,在贮藏后期保持较高的CAT活性,减少MDA生成量,延缓果实褐变发生时间。其中以失水6%处理组果实抑制褐变效果最好,有效地延缓褐变的发生时间,贮藏期延长至10d时,褐变指数为55.14%,低于其他处理组。

2013 Vol. 34 (20): 307-311 [摘要] ( 716 ) [HTML KB] [ PDF 2241KB] ( 255 )
312 王丽娇,牟其云,李文香,王士奎,张圣杰
微真空条件对西兰花叶绿素降解与内源抗氧化性的影响

为探讨微真空贮藏条件延缓西兰花叶绿素降解的生理机制,以西兰花为材料,在贮藏温度(3.0±0.5)℃、真空压力53.33~66.66kPa的微真空贮藏条件下,对微真空贮藏条件下西兰花叶绿素降解与内源抗氧化酶活性、自由基含量的消长和膜脂过氧化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常压贮藏相比,微真空贮藏条件能显著(P<0.05)延缓西兰花叶绿素的降解速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O2¯•释放速率及H2O2、丙二醛(MDA)含量,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加;且叶绿素降解速率与SOD、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与O2¯•释放速率、H2O2、MDA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均呈显著负相关。

2013 Vol. 34 (20): 312-317 [摘要] ( 683 ) [HTML KB] [ PDF 2984KB] ( 202 )
318 于立梅,刘朝霞,陈海光,杨 敏
不同贮藏温度对山竹果壳细胞代谢物和果肉品质影响

以山竹果为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常温30℃、低温4℃)对山竹果壳细胞代谢物和果肉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山竹果壳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贮藏15d时,2种处理果壳中的MDA含量比初期分别增加了94.4%(常温)和7.2%(低温),可溶性总糖和总酚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表明低温处理可减缓木质素的沉积速度,显著减少山竹贮藏过程中O2-•和H2O2的积累,并能显著延缓果肉VC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减慢营养物质的消耗,抑制果肉腐烂。

2013 Vol. 34 (20): 318-322 [摘要] ( 850 ) [HTML KB] [ PDF 2331KB] ( 144 )
323 陈常秀
含氦(He)气调包装对冷却猪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为研究含氦(He)气调包装对冷却猪肉保鲜效果的影响,探索其延长冷却猪肉保鲜期的方法,将100g左右的冷却猪肉150块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块。Ⅰ组不采用任何处理方法,将Ⅱ、Ⅲ、Ⅳ和Ⅴ组分别用N2、He-N2、He-CO2和N2-CO2混合气体(所有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比例均为1:1,V/V)进行气调包装,各处理组均放在0℃冰箱中贮存,测定0、5、12、19d和26d肉样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Ⅰ组只测定贮藏0、5、12d的肉样指标)。结果表明:1)4种气调包装均具有抑菌效果,混合气体含有CO2的Ⅳ、Ⅴ组抑菌效果更好,其中,用He代替N2的Ⅳ组抑菌效果最佳;2) 4种气调包装和He混合气体均没有对猪肉pH值造成很大影响;3) 贮藏12d的Ⅱ组和Ⅲ组、贮藏19d的Ⅴ组以及贮藏26d的Ⅳ组猪肉TVB-N值、腐胺和尸胺含量、感官得分与贮藏5d的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种气调包装和He混合气体均对猪肉肉色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Ⅱ(N2)和Ⅲ(He-N2)组猪肉货架期延长了1周,Ⅴ(N2-CO2)组延长了2周,Ⅳ(He-CO2)组延长了3周。在气调包装中使用He-CO2对冷却猪肉保鲜效果最佳。

2013 Vol. 34 (20): 323-328 [摘要] ( 868 ) [HTML KB] [ PDF 2850KB] ( 169 )
329 戴文婧,尹明安,沈建鹏,史孟凡,赵慧玲
魔芋葡甘聚糖涂膜对牛角椒保鲜效果的影响

研究魔芋葡甘聚糖涂膜处理对牛角椒果实的保鲜效果,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牛角椒果实用0.1%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沥干后,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魔芋葡甘聚糖(3、6、9g/L)涂膜处理,以不作任何处理和0.1%次氯酸钠洗果为对照1和对照2,室温(20±3)℃条件下,定期测定各项指标,筛选最佳质量浓度;在此基础上,测定牛角椒果实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涂膜可有效降低牛角椒果实的质量损失率,保持果实的果皮亮度,抑制呼吸速率,防止叶绿素的降解,减缓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损失;可提高SOD和CAT的活性,减少MDA含量的积累,延缓牛角椒果实的衰老进程;质量浓度6g/L魔芋葡甘聚糖保鲜效果最好。

2013 Vol. 34 (20): 329-333 [摘要] ( 790 ) [HTML KB] [ PDF 2694KB] ( 180 )
334 范文教,易宇文,贾洪锋,邓 春,张永奎
动力学模型预测川味发酵香肠货架期的研究

通过对川味发酵香肠在不同发酵温度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建立了TVB-N值和TBA值与发酵温度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程度,确定以TBA值为因子并通过Arrhenius方程建立川味香肠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货架期动力学模型可准确预测发酵香肠在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预测值相对误差在±7%以内。

2013 Vol. 34 (20): 334-337 [摘要] ( 783 ) [HTML KB] [ PDF 2138KB] ( 272 )
338 余 铭,陈海强,梁钻好,杨公明
速冻方式对番木瓜浆功能酶活力冻藏稳定性的影响

以鲜榨番木瓜浆为材料,研究不同速冻方式对番木瓜浆的功能酶活力冻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40℃液浸式速冻机和-40℃超低温冰箱对比,分别测定其冻结曲线,分析液浸式速冻和空气对流冻结对番木瓜浆-18℃冻藏过程中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酶、脂肪酶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40℃液浸式速冻的番木瓜浆中心温度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的速度比-40℃空气对流冻结方式快8.2倍,冻结速度对冻藏期间番木瓜浆中功能酶活力的保持有显著影响;番木瓜浆采用液浸式速冻,-18℃冻藏90d,能较好保持功能酶活力。

2013 Vol. 34 (20): 338-341 [摘要] ( 640 ) [HTML KB] [ PDF 2026KB] ( 247 )
技术应用
342 韩 路,吕春茂,赵明慧,郑 鹏,刘 畅
复凝聚法制备苹果多酚微胶囊

为提高苹果多酚生物有效性及利用率,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寒富苹果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明胶与壳聚糖质量比1:1、壁材质量分数1%、芯壁比1:1、温度54℃、pH7.0的条件下,苹果多酚微胶囊最大包埋率为93.2%。

2013 Vol. 34 (20): 342-346 [摘要] ( 731 ) [HTML KB] [ PDF 2777KB]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