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4年 35卷 16期
刊出日期 2014-08-25

工艺技术
分析检测
包装贮运
技术应用
工艺技术
1 姜启兴1,宋素梅1,夏文水1,刘富俊2,许艳顺1,刘冬梅2,王海鸥1,*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南极磷虾壳中的虾青素

研究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虾青素的静态、动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虾青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76.2 μg/g干树脂,乙酸乙酯对虾青素的解吸率为98.7%;动态吸附条件为虾青素上样质量浓度2 μg/mL、上样流速4 BV/h。此条件下,皂化液中虾青素的回收率为78.9%,纯度为92.4%。

2014 Vol. 35 (16): 1-5 [摘要] ( 806 ) [HTML KB] [ PDF 2137KB] ( 283 )
6 王建辉,靳 娜,成媛媛,刘永乐*,王发祥,李向红,俞 健
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脂肪模拟工艺条件优化

为获得与油脂感官特征相近的大豆分离蛋白基脂肪替代物,综合运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魔芋胶添加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均质时间为考察因子,以复合体系的黏度及乳化稳定性为响应值,确定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基脂肪替代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8%、魔芋胶质量分数0.08%、加热温度79.8 ℃、加热时间13 min、均质时间40 s,此条件下复合体系的黏度为45.94 mPa·s,乳化稳定性为74.49 min,与市售植物油相当。

2014 Vol. 35 (16): 6-10 [摘要] ( 758 ) [HTML KB] [ PDF 3051KB] ( 166 )
11 刘婷婷,戴 龙,王庆庆,王大为*
香菇柄纤维挤出低聚化作用及工艺优化

利用单螺杆挤出对香菇柄纤维进行低聚化处理。采用黏度法测定纤维的聚合度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聚合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挤出温度、物料粒度、液固质量比对低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挤出温度162 ℃、物料粒度0.147 mm(100 目)、液固质量比1.43∶1时,香菇柄纤维低聚化效果最佳,香菇柄纤维聚合度由1 278降低至20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由207 054降低至32 74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挤出低聚化香菇柄纤维结构呈疏松多孔状。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挤出低聚化处理对香菇柄纤维分子结构无明显破坏作用,但有少部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低聚化香菇柄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均较未处理样明显提高。

2014 Vol. 35 (16): 11-17 [摘要] ( 575 ) [HTML KB] [ PDF 4600KB] ( 196 )
18 钟俊桢,顿儒艳,黄宗兰,刘 伟,刘成梅*
腰果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以腰果为原料,分析腰果仁的主要成分,比较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料液比、提取液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单因素,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腰果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腰果仁中粗脂肪含量最高,达44.13%,其他组分含量为:碳水化合物22.91%、蛋白质19.41%、水分3.07%、灰分2.45%;研究发现碱提法提取效果最佳,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液pH 9、提取温度35 ℃、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获得的腰果蛋白提取率可达79.0%,腰果蛋白质的纯度为86.62%。腰果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腰果蛋白主要含有22、26.2 kD的亚基,其次是14.1、16 kD,少量亚基为67.5、88 kD。

2014 Vol. 35 (16): 18-22 [摘要] ( 918 ) [HTML KB] [ PDF 2322KB] ( 398 )
23 陈炼红1,杨丽珠2,索化夷3,李 键4,*
响应面法优化松茸多糖酶法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为确定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提取松茸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分别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测定松茸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0(g/mL)、pH 5、酶解温度35 ℃、酶解时间71 min,松茸多糖的提取率预测值为7.06%,验证值为6.95%,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56%;松茸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565 mg/mL和0.454 mg/mL。因此,复合酶法提取松茸多糖高效、简单,可用作松茸多糖的提取工艺;松茸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14 Vol. 35 (16): 23-28 [摘要] ( 537 ) [HTML KB] [ PDF 3276KB] ( 265 )
29 岑剑伟1,李来好1,杨贤庆1,刘在军1,2,郝淑贤1,周婉君1,魏 涯1
酶解法提取罗非鱼血液中血红素的工艺条件优化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罗非鱼血液资源,研究酶解法提取罗非鱼血液中血红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酶提取血红素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0 ℃、pH 8.0、底物质量浓度6 g/100 mL、酶添加量8 000 U/g、酶解时间2 h。再经过热处理、酸沉淀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纯化工艺后得血红素终产品。在此条件下,血红素提取率达到80.9%,产品纯度为28.2%。该工艺简单可行,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显著地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2014 Vol. 35 (16): 29-33 [摘要] ( 497 ) [HTML KB] [ PDF 2137KB] ( 243 )
34 张雯雯1,郑 华1,李 坤1,张 弘1,*,徐 涓1,张 丽2
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工艺

以玛咖块根为原料,经过醇提、浓缩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对进料液固形物质量分数、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速3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进料液固形物质量分数5%、进风温度120 ℃和热风流速0.4 m3/min时制得的玛咖精粉质量最佳,此时玛咖精粉水分含量为21.2 mg/g(含水率2.12%),生物碱含量为15.87 mg/g,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64 mg/g,VC含量为6.03 mg/g,总糖含量为554.50 mg/g。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玛咖精粉超微结构、吸湿性的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喷雾干燥工艺使得玛咖中的有效成分得以保留,所制备的玛咖精粉可作为玛咖深加工产品的优良原料。

2014 Vol. 35 (16): 34-38 [摘要] ( 1308 ) [HTML KB] [ PDF 2414KB] ( 403 )
39 吕曼曼,刘 航,苗修港,许芳溢,李五霞,王 敏*
超声波辅助提取高粱全粉色素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目的:确定高粱全粉中色素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色素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探究高粱色素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高粱全粉色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76%、超声功率500.64 W、料液比1∶16.72(g/mL),此条件下色素提取率理论值为54.26%,在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超声功率为504 W、料液比为1∶17(g/mL)时,色素提取率为(53.99±0.26)%;高粱色素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结论: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分析结果可靠,得到了高粱全粉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高粱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2014 Vol. 35 (16): 39-45 [摘要] ( 915 ) [HTML KB] [ PDF 3615KB] ( 118 )
46 娄 正1,刘 清1,*,郭 晶2,师建芳1,赵玉强1,高学敏1
槟榔预处理及热风干燥工艺条件优化

为了探索槟榔的优良加工工艺,研究采用不同水煮时间(10、20、30 min)和水煮温度(80、90、100 ℃)预处理工艺后槟榔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后长径比变化情况;并研究不同干燥温度(50、55、60、65 ℃)和装载质量(16、24、32、40 kg/m2)条件下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煮时间对槟榔干燥后水分比的变化影响不显著;不同水煮温度对槟榔干燥后水分比的变化影响较显著。不同水煮时间和水煮温度条件下槟榔干燥后的长径比变化差异显著,长径比随着水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水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较优的水煮预处理工艺为:水煮时间10 min、水煮温度100 ℃。干燥温度和装载质量对槟榔干燥的含水率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装载质量的增加而减少。槟榔的热风干燥没有恒速干燥阶段,只有降速干燥阶段。较优的热风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60 ℃、装载质量24 kg/m2。

2014 Vol. 35 (16): 46-51 [摘要] ( 1444 ) [HTML KB] [ PDF 3071KB] ( 331 )
52 贾俊强1,2,吴琼英1,2,杜金娟1,何荣海3,桂仲争1,2,颜 辉1,2
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蚕蛹油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为开发蚕蛹油提取新工艺,以蚕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中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蚕蛹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蚕蛹油提取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功率、底物质量浓度和加酶量对蚕蛹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对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蚕蛹油提取率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超声功率。超声波辅助水解法提取蚕蛹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68.2 g/L、超声功率121.6 W、加酶量2 849.4 U/g。在此条件下,蚕蛹油提取率为(90.2±0.66)%。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与传统溶剂(正己烷)提取的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基本一致,均主要由棕榈油酸、软脂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组成。

2014 Vol. 35 (16): 52-57 [摘要] ( 633 ) [HTML KB] [ PDF 2645KB] ( 188 )
58 叶丽红,王标诗*,程漪婷,黄日凤,关清好,江 敏,金 蓓,杜建中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2014 Vol. 35 (16): 58-63 [摘要] ( 609 ) [HTML KB] [ PDF 2413KB] ( 299 )
64 赵 强1,2,索有瑞1,*,李天才1,赵海福3,董晓宁2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皮中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

以苦荞皮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苦荞皮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影响苦荞皮中总黄酮含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回流时间、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14∶1(mL/g)、回流时间1.6 h、超声时间28 min,苦荞皮中总黄酮最高含量为1.495 20%,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重复性良好。

2014 Vol. 35 (16): 64-70 [摘要] ( 548 ) [HTML KB] [ PDF 4114KB] ( 204 )
71 豆康宁1,罗海澜1,彭新然2,杨树芝3,王 飞1,*
馍干中丙烯酰胺的抑制工艺及添加剂配方

研究降低馍干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包括馍干加工工艺和食品添加剂两方面。结果表明,采用高温(230 ℃)烘烤馍干,与低温(190 ℃)烘烤相比,馍干中丙烯酰胺含量下降10.9%;降低馍干坯水分(从41.7%降到9.6%),馍干中丙烯酰胺含量下降31.7%;添加复合食品添加剂(硫酸钙添加量为1.0%,茶多酚添加量为0.04%),馍干中丙烯酰胺含量下降56.5%。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和添加复合添加剂,馍干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从177.2 μg/g下降到46.8 μg/g,总共下降了73.5%。因此,采用高温短时烘烤、降低馍干坯烘烤前水分含量和添加复合添加剂,能有效降低馍干中丙烯酰胺含量。

2014 Vol. 35 (16): 71-75 [摘要] ( 558 ) [HTML KB] [ PDF 2228KB] ( 277 )
76 欧阳玉祝,李雪峰,姚懿桓
离子沉淀法分离八月瓜果皮中的总多酚

以八月瓜果皮干粉为原料分离总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钙沉淀分离总多酚的工艺条件,考察沉淀剂用量、沉淀温度和时间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钙沉淀分离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50 mL提取液中,添加90 mL饱和石灰水,70 ℃沉淀38 min。总多酚提取率为5.103 7%。试验模型的预测值与组合实验结果吻合,分离产品总多酚纯度为84.417 4%。

2014 Vol. 35 (16): 76-79 [摘要] ( 572 ) [HTML KB] [ PDF 2449KB] ( 154 )
80 尚校兰,李丛胜,路彦霞,姜海强
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武昌鱼茶香鱼肠的制备方法及其风味测定

利用超高压和温度协同处理武昌鱼,生产高品质武昌鱼茶香味鱼肠。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出,当加压压力410.52 MPa、加压温度41.07 ℃、加压时间14.91 min时,鱼肠具有良好物性。同时,还对鱼肠的风味进行了检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了鱼肠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传统加热处理和超高压热处理都有利于香气物质的产生,而超高压热处理后再进行热处理不利于香气物质的产生。

2014 Vol. 35 (16): 80-84 [摘要] ( 523 ) [HTML KB] [ PDF 2645KB] ( 166 )
85 田 野,岳喜庆*,杨 梅
柞蚕雄蛾黄酮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研究柞蚕雄蛾黄酮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提取柞蚕雄蛾黄酮,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柞蚕雄蛾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还原能力以及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效果来考察柞蚕雄蛾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70 ℃,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柞蚕雄蛾黄酮的一次提取量可达3.72 mg/g。柞蚕雄蛾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均呈现出量效关系,其清除DPPH自由基、·OH、O2-·的IC50值分别为752.4、617.8、813.4 μg/mL,其中清除·OH能力要强于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清除O2-·能力大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
酚。表明柞蚕雄蛾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14 Vol. 35 (16): 85-90 [摘要] ( 573 ) [HTML KB] [ PDF 2599KB] ( 146 )
91 唐明礼,王 勃,刘 贺,何余堂,惠丽娟,马 涛*
响应面优化脉冲强光对煎饼表面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采用脉冲强光对煎饼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研究脉冲强光对煎饼表面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对数值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脉冲能量、脉冲次数和脉冲距离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可有效杀死煎饼表面的大肠杆菌,优化条件为脉冲能量500 J、次数40 次、距离10.9 cm,此时脉冲强光对煎饼表面大肠杆菌的数量可减少2.15 个对数值,提高了煎饼的货架期及食用安全性。

2014 Vol. 35 (16): 91-95 [摘要] ( 635 ) [HTML KB] [ PDF 3000KB] ( 169 )
96 张 娜,蒋玉梅*,李霁昕,徐 涛
“玉金香”甜瓜常温贮藏期间香气构成变化分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玉金香”甜瓜常温贮藏过程中香气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样品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1 种,其中酯类最多29 种,其次为醛酮类15 种,醇类12 种。醇醛类化合物是贮藏前期的主体香气成分,相对含量41.9%,清香感突出;以清香感为主的正己醛、顺-3-己烯醇、2-己烯醛、(E,Z)-2,6-壬二烯醛、(E,Z)-3,6-壬二烯-1-醇、(Z)-6-壬烯醛相对含量较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成为主体香气成分,其中果香感突出的乙酸乙酯和乙酸苯甲酯释放量显著增加。贮藏第10天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至91.57%,成为主体香气成分,此时果香突出。“玉金香”甜瓜常温贮藏不同时期,香气构成差异显著。

2014 Vol. 35 (16): 96-100 [摘要] ( 637 ) [HTML KB] [ PDF 2308KB] ( 203 )
分析检测
101 张苏珍1,2,耿志明2,*,王道营2,诸永志2,刘 芳2,张牧焓2,卞 欢2,徐为民2
肉鸭表皮组织中脱氢枞酸残留的SPE-HPLC检测方法

建立经松香脱毛处理的肉鸭表皮组织中残留脱氢枞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肉鸭表皮组织中的脱氢枞酸用乙腈提取,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0.003 mol/L磷酸溶液-甲醇(13∶87,v/v)为流动相,采用反相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2 n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脱氢枞酸线性范围为0.1~10 mg/L,检测限为0.10 μg/g,定量限为0.33 μg/g。在低中高3 个添加量范围内回收率为80.8%~91.8%。实际样品分析显示,肉鸭表皮中脱氢枞酸含量最高达10.06 μg/g。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肉鸭表皮组织中脱氢枞酸残留量的分析。

2014 Vol. 35 (16): 101-104 [摘要] ( 652 ) [HTML KB] [ PDF 1933KB] ( 243 )
105 杨天伟1,李 涛2,张 霁3,李杰庆1,刘鸿高1,王元忠3,*
紫外光谱结合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快速鉴别牛肝菌

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种类食用牛肝菌的方法。通过确定最佳提取试剂(0.5 mol/LNaOH溶液),最适称样量(0.100 0 g)和最佳提取时间(40 min),制备牛肝菌样品测试液;采用夹角余弦、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牛肝菌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表明,牛肝菌样品NaOH提取液在10 h内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0.06%~2.33%之间,重复性RSD在0.09%~1.81%之间,精密度RSD在0.11%~1.92%之间。样品间的夹角余弦值最大为0.999、最小为0.823,夹角余弦值相差较小,不适于鉴别牛肝菌。欧氏距离最大值为873.17,最小值为31.36,样品间距离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的前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3.626%,能够反映样品的主要信息,说明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的快速鉴别和质量控制。

2014 Vol. 35 (16): 105-109 [摘要] ( 1055 ) [HTML KB] [ PDF 2659KB] ( 157 )
110 胡 雪,李翠枝*,刘丽君,康 恺,白艳梅,段国霞,张立佳
UPLC-MS-MS法测定饲料、原料乳及乳制品中3 种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饲料、牛乳及广义乳制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通用检测方法。研究适用于检测饲料、原料乳、液体乳、发酵乳、含乳饮料、乳粉、奶片、冷冻饮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前处理方法以及适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条件。样品经低温冷冻沉淀蛋白质后,乙腈提取,饱和氯化钠使乙腈、水分层,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定容后,正己烷除脂,乙腈、水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定量限0.1 μg/kg。氯霉素类药物添加范围0.1~2.5 μg/kg时,基质效应为57.9%~139.2%,回收率为64.3%~120.2%,相对标准偏差为2.1%~10.0%。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检测周期短、适用于更广泛样品检测的特点。

2014 Vol. 35 (16): 110-113 [摘要] ( 1022 ) [HTML KB] [ PDF 2082KB] ( 267 )
114 高婷婷,杨绍祥*,刘玉平,孙宝国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 种、醇类10 种、醛类10 种、酚类8 种、酯类7 种、酮类4 种、其他物质6 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 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2014 Vol. 35 (16): 114-119 [摘要] ( 933 ) [HTML KB] [ PDF 1920KB] ( 848 )
120 任 旺1,叶秀娟1,李婷婷1,郑 炯1,2,*
麻竹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采用4 种不同溶剂提取麻竹笋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多酚类提取物中的挥发性
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60%甲醇、50%乙醇、30%丙酮、乙酸乙酯4 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酚含
量分别为4.94、4.85、4.47 mg/g和2.22 mg/g。4 种溶剂提取的麻竹笋多酚类化合物中共鉴定出24 种挥发性物质。其
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4-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腈、乙酸、1,2,3,5-四羟基环己烷、2,3-二氢-3,5-二羟基-6-甲
基-4-吡喃和丙酮醇等,而提取物中的挥发性酚类物质主要为邻苯二酚和3-甲基邻苯二酚。

2014 Vol. 35 (16): 120-123 [摘要] ( 738 ) [HTML KB] [ PDF 1926KB] ( 182 )
124 杨玉红1,2,李 鑫3,杨 建2,刘长江3,康宗利2,*
软枣猕猴桃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

利用聚酰胺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法从软枣猕猴桃根中分离纯化蒽醌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法检测软枣猕猴桃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分离的最佳条件为200 目硅胶、φ1.1 cm×100 cm层析柱、洗脱剂流速1.5 mL/min;甲醇-水(90∶10,V/V)流动相、254 nm检测波长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软枣猕猴桃根中蒽醌主要组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其含量分别为46 μg/g和157.5 μg/g。

2014 Vol. 35 (16): 124-127 [摘要] ( 856 ) [HTML KB] [ PDF 2128KB] ( 197 )
128 马 凯1,华 威2,龚 平1,陈尔凝2,白 羽2,刘 杰2,王衍生3,李太华3,高丽娟2,*
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分析4 种发酵剂制作馒头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传统老酵馒头与单一酵母馒头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 08.L质谱数据库检索结合文献对照,从旗舰馒头(传统老酵馒头)中检出59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天津自制馒头(传统老酵馒头)中检出51 种,安琪馒头(单一酵母馒头)中检出47 种,燕山馒头(单一酵母馒头)中检出43 种,这些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包括醇类、烃类、酯类、醛类、酮类、芳香类等。不同发酵剂制作馒头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使用相同原料不同发酵方法制作馒头产生特别的风味的主要原因。

2014 Vol. 35 (16): 128-132 [摘要] ( 639 ) [HTML KB] [ PDF 1806KB] ( 214 )
133 徐嘉波,施永海*,张根玉,刘永士,张海明,陆根海,邓平平,张宗锋
菊黄东方鲀不同组织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分析

测定并分析比较菊黄东方鲀性腺发育为Ⅲ期雌鱼和Ⅳ期雄鱼的肝脏、性腺、肌肉和皮中水分、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组织中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雌鱼肌肉中水分含量最高,肝脏中含量最低;雄鱼精巢中水分含量最高,肝脏中含量最低。2)雌鱼肝脏、性腺、肌肉、皮的总脂含量分别为
(48.87±7.75)%、(11.77±1.44)%、(0.50±0.00)%和(0.13±0.06)%。雄鱼肝脏、性腺、肌肉、皮的总脂含量分别为(63.13±3.07)%、(1.70±0.10)%、(0.43±0.12)%和(0.30±0.20)%。不同组织中总脂含量差异显著(P<0.05),雌、雄鱼均为肝脏中总脂含量最高,性腺次之,皮最低。3)肌肉中,雌、雄鱼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丰富,以雌鱼肌肉中C16∶0最为丰富,且显著高于肝脏、性腺、皮。肝脏中,雌、雄鱼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丰富,分别为(46.4±0.5)%、(45.7±0.9)%,且均分别高于性腺、肌肉和皮。性腺中,雌、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丰富,分别为(28.6±1.4)%、(33.8±1.9)%,卵巢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皮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肝脏、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巢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肝脏、肌肉、皮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雄鱼肝脏中脂肪酸绝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5)。

2014 Vol. 35 (16): 133-137 [摘要] ( 805 ) [HTML KB] [ PDF 1886KB] ( 152 )
138 晏慧莉1,张富新1,*,李延华2,贾润芳1,李龙柱1,艾 对1,杨吉妮1
非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羊奶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

建立羊奶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的非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其测定过程包括
羊奶中脂肪的提取、FFA的分离和气相色谱测定3 个部分。首先用乙醇-乙醚-正庚烷将羊奶中脂质进行提取,然后
采用氨丙基固相萃取柱将FFA进行分离,最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FFA含量。采用外标法测定羊奶中FFA的回收率,
以此作为FFA的校对系数。结果表明,羊奶中长链FFA的回收率较高,而短链FFA的回收率较低,尤其是C2︰0和C4︰0回
收率仅为23.9%和78.5%,但其回收率相对稳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4%,可校对测定过程中FFA的损失。

2014 Vol. 35 (16): 138-142 [摘要] ( 937 ) [HTML KB] [ PDF 2059KB] ( 335 )
143 杨 利1,2,李晓东2,刘树英1,孙国峰2,林秦文2,刘洪章1,*,张金政2
RP-HPLC法分析萱草属植物花蕾中游离氨基酸组成

目的:分析萱草属植物8 个野生种和25 个栽培品种花蕾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特性。方法:以邻苯二甲醛作为衍生试剂,采用柱前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属植物花蕾中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游离氨基酸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样品游离氨基酸总量在6.864~21.219 mg/g之间;在萱草属植物花蕾中能检测出14~16 种游离氨基酸,且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呈味氨基酸以Asp、Gly、Ser和Glu等鲜甜味氨基酸含量最为丰富。通过综合评价指数得出:萱草属植物中食用品种黄花菜、小黄花菜、北黄花菜和‘白花’萱草等的品质最优,‘金娃娃’萱草和‘春节’萱草的品质较优,‘馨口’和‘银光芙蓉’萱草的品质最差。

2014 Vol. 35 (16): 143-147 [摘要] ( 778 ) [HTML KB] [ PDF 2341KB] ( 187 )
148 赵海香1,任荷玲2,许秀丽2,张凤霞2,丁罡斗2,乐粉鹏2,马小宁2,仲维科2,*
应用脂肪酸甲酯快速筛选植物油中掺假地沟油

根据植物油和地沟油中脂肪酸酯存在方式的不同,建立植物油中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筛选方法。植物油中脂肪酸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地沟油中脂肪酸以脂肪酸甲酯的形式存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全扫描模式,结合NIST 05标准谱库检索功能,对37 种脂肪酸甲酯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全扫描分析脂肪酸甲酯,100 个植物油样品中均未检出脂肪酸甲酯;20 个地沟油样品中13 个检出肉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和硬脂酸甲酯(C18∶0)等14 种脂肪酸甲酯,检出率为65%,且70%的检出脂肪酸甲酯的地沟油样品中脂肪酸甲酯种类多、含量较高。因此,若植物油样品脂肪酸甲酯种类多、含量高,则可判定为有地沟油掺假;若脂肪酸甲酯含量低或没有脂肪酸甲酯,则可以进一步用其他指标和方法进行检测,脂肪酸甲酯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粗筛方法。

2014 Vol. 35 (16): 148-152 [摘要] ( 1423 ) [HTML KB] [ PDF 2226KB] ( 568 )
153 严忠雍1,2,张小军1,2,*,梅光明1,2,李佩佩1,2,龙 举1,2,祝 银1,2,王 建3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产苗种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产苗种中氨基脲、5-甲基吗啉-3-氨基-2-噁唑烷基酮、3-氨基-2-噁唑烷基酮、1-氨基-2-内酰脲,4 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1,V/V)溶液洗涤后,盐酸溶液水解,以2-硝基苯甲醛作为衍生化试剂,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检测和同位素内标定量。4 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0.5~20 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检出限0.1 μg/kg,回收率90.5%~104.5%,相对标准偏差1.56%~8.08%。本方法灵敏、高效、简单、重复性好,满足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检测要求。

2014 Vol. 35 (16): 153-159 [摘要] ( 734 ) [HTML KB] [ PDF 3486KB] ( 214 )
160 古再丽努尔?阿尔肯,刘 然,侯俊峰,艾散江?艾海提,关 明*
基于高效薄层色谱法的胡麻卵磷脂质量分析

目的:建立胡麻卵磷脂的高效薄层色谱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将卵磷脂供试品及磷脂酰胆碱标准品溶于氯仿-甲醇(3∶2,V/V),以氯仿-甲醇-水(65∶25∶4,V/V)为展开系统,考察不同显色剂、展开系统、点样量、薄层板、检视方式、温度、相对湿度对卵磷脂供试品中不同组分分离的影响,进行高效薄层色谱定性分析;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将卵磷脂供试品及磷脂酰胆碱标准品进行展开,扫描磷脂酰胆碱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外标法测定卵磷脂供试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结果:卵磷脂供试品各组分分离情况良好,适于定性分析;卵磷脂供试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63.33%,板间、板内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1.82%和3.73%,稳定性实验RSD为1.60%,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5%。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卵磷脂质量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2014 Vol. 35 (16): 160-164 [摘要] ( 892 ) [HTML KB] [ PDF 3452KB] ( 400 )
165 马晓斐1,宋 炜2,梁天佐1,贾振国1,张 岩1,*
微波辅助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用纸容器中双酚A

建立食品用纸容器中双酚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仪对样品进行萃取,Sep-Pak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水(含有体积分数0.05%氨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Kinetex C18(2.1 mm×100 mm,2.6 μm)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
1.0~1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r²)为0.999 7。在5、10 μg/kg和50 μg/kg 3 个添加水平下,双酚A的平均回收率稳定在90.5%~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6%,方法检出限2.5 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用纸容器中双酚A残留分析。

2014 Vol. 35 (16): 165-169 [摘要] ( 749 ) [HTML KB] [ PDF 2527KB] ( 147 )
170 党 娅1,2,刘水英1
汉中绿茶中6 种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溶出特性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汉中绿茶主栽地区的7 个品种茶叶消化液和茶叶水浸出液中Mn、Zn、Fe、Cu、Ni、Cr 6 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以这些矿质元素的含量及其溶出率作为另一种分析评价汉中绿茶品质的依据,实验回收率在92.70%~102.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下。结果表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准确测定绿茶及绿茶水浸出物中的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方法简单、快捷;从溶出率和矿质元素的含量来看,相对其他几个供试品种而言,有机锌硒茶、鹏翔茶粉、汉中仙毫和汉中绿茶品质较好。

2014 Vol. 35 (16): 170-174 [摘要] ( 764 ) [HTML KB] [ PDF 1852KB] ( 165 )
175 卢 靖,刘 平,张丽珠,车振明*
腐乳发酵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腐乳发酵过程不同时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110 种,包括酯类41 种、醛类19 种、酮类12 种、醇类12 种、酸类9 种、烃类9 种、其他类化合物8 种。不同发酵时期腐乳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明显,随着发酵的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逐渐增多。在前发酵过程中,豆腐白坯经毛霉发酵成毛坯,醛类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酯类、醇类相对含量以及种类逐渐增大;在后发酵过程中,随着后发酵时间的延长,醛类、酸类、酯类相对含量逐渐升高,烃类、醇类相对含量逐渐降低。其中正己醛、苯乙醛、壬醛、双戊烯、异戊醇、己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2-正戊基呋喃、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对腐乳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

2014 Vol. 35 (16): 175-179 [摘要] ( 1112 ) [HTML KB] [ PDF 1666KB] ( 176 )
180 李治华1,2,黄 驰2,王自鹏2,姚英政2,董 玲2,李 浦2,谢 江2,陈福生1,*
不同后熟发酵时间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区分开,根据传感器对样品的敏感度和区分度进行优化,最佳传感器组合为
S1S4S7S10;3 种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共分离鉴定出44 种挥发性化合物,后熟发酵1 a共鉴定出36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1.8%;后熟发酵2 a共鉴定出30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2%;后熟发酵3 a共鉴定出28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3.6%;3 种不同后熟发酵酱中含有19 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2-乙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1-庚醇,它们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感官分析显示后熟发酵1 a的样品在色泽、酱香等方面与后熟发酵2、3 a存在较大差异,而后熟发酵2、3 a的样品整体上差别不大。

2014 Vol. 35 (16): 180-184 [摘要] ( 1245 ) [HTML KB] [ PDF 2355KB] ( 424 )
185 朱建军1,2,王晓宇1,胡 萍1,2,*,宋朱谕1,2
黔式腊肉加工过程中理化成分与风味物质分析

以黔式腊肉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工过程中理化成分变化以及风味物质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式腊肉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由70.75%下降到45.06%,酸价由0.84 mg KOH/g增加到2.31 mg KOH/g,过氧化值由0.48 meq/kg增加到2.00 meq/kg,pH值由6.03下降到5.80,脂肪不断水解、氧化生成小分子脂肪酸;非蛋白氮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由441.55 mg/100 g增加到1 060.79 mg/100 g,其中,半胱氨酸增幅最大(112.17 mg/100 g),其次是丙氨酸(94.79 mg/100 g)、亮氨酸(94.15 mg/100 g)、谷氨酸(89.67 mg/100 g)和苯丙氨酸(60.68 mg/100 g)。黔式腊肉中共鉴定出55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为酚类、羰基类、醇类、酯类和烃类。

2014 Vol. 35 (16): 185-189 [摘要] ( 659 ) [HTML KB] [ PDF 2033KB] ( 235 )
190 史 娜1,2,侯彩云1,*,路 勇2,姜 杰2,张学亮3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14 种真菌毒素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食品中14 种真菌毒素的方法。均质样品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ACQUITU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方式,可同时对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青霉酸、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2、桔青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HT-2毒素、T-2毒素、鬼臼毒素14 种真菌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低检出限为0.5~1 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佳、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安全事件分析中真菌毒素的分析。

2014 Vol. 35 (16): 190-196 [摘要] ( 1053 ) [HTML KB] [ PDF 3210KB] ( 299 )
197 唐 鑫1,2,夏延斌1,2,*,吴 灿1
辣椒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为研究未经发酵辣椒汁与不同发酵时间辣椒汁的挥发性成分,并探究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辣椒汁发酵期间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探讨时间对辣椒汁发酵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汁发酵期间,共鉴定出106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28 种)、酸类(13 种)、醇类(8 种)、烯烃类(34 种)、烷烃类(12 种)、醛类(5 种)、酮类(3 种)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辣椒汁及其发酵液的特征气味。其中在辣椒原汁、发酵1、2、3 d的辣椒汁中分别鉴定出成分65、78、83、86 种,共有的成分53 种。随着发酵的进行,酯类、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并新增萜类化合物,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有增加。发酵时间3 d的辣椒汁风味最佳,发酵能使辣椒汁产生独特的风味,使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4 Vol. 35 (16): 197-201 [摘要] ( 751 ) [HTML KB] [ PDF 2235KB] ( 510 )
202 李纪涛,蒋一鸣,束俊霞,程丽萍,杨梦花,蒋和体*
不同酿酒酵母发酵的紫薯糯米酒香气成分分析

以3 种不同酵母发酵的紫薯糯米酒为原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薯糯米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紫薯醪和糯米糖化醪的比例对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醪和糯米糖化醪的比例在3∶2~1∶1(m/m)时,酒的品质较好;紫薯糯米酒中的香气成分有酯类、醇类、醛、酮类和烷烃、烯烃类,3 种酵母发酵的酒样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3 种。果酒专用干酵母SY、酿酒酵母1383和酿酒酵母1596发酵的紫薯糯米酒中分别检测出55、54、55 种香气成分,其中相同的成分有38种,3 种紫薯糯米酒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都是异戊醇,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7.67%、17.84%和18.63%。

2014 Vol. 35 (16): 202-207 [摘要] ( 1543 ) [HTML KB] [ PDF 2249KB] ( 372 )
208 刘倩倩1,周 围1,2,3,*,王 波2,王丽婷3,杨盛鑫3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直接检测VC方法

建立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VC的方法。超高效合相色谱技术集合超临界流体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技术优点,流动相以CO2为主体,甲醇(含0.05% H3PO4)为助溶剂。选用Waters CSH Fluoro-Phenyl(3.0 mm×100 mm,1.7 μm)色谱柱,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方法检出限为1.5 mg/kg,线性范围为5~200 m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05%~1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52%~0.76%,具有高效、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好、实验成本低等优点。

2014 Vol. 35 (16): 208-211 [摘要] ( 751 ) [HTML KB] [ PDF 2134KB] ( 213 )
212 李添宝,吴 越,罗 敬
利用核磁共振法定量分析植物油中多种脂肪酸及水含量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归属了植物油中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及水的核磁共振质子谱的主要特征峰。在无需预处理条件下,以苯甲酸作为内标,对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及水进行定量分析,加标回收率可达98%~102%。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总饱和脂肪酸、水的精密度分别为0.11%、0.12%、0.68%、0.70%、2.65%。该法取样量少、无需昂贵的标样,可直接快速定量,结果准确,可为植物油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新方法。

2014 Vol. 35 (16): 212-216 [摘要] ( 726 ) [HTML KB] [ PDF 2346KB] ( 289 )
217 李仲超1,2
液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水产品中78 种兽药残留

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水产品(鱼、虾和贝)中78 种兽药的同时测定方法。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进行提取,考察不同萃取溶剂及Na2EDTA添加量对目标兽药回收率影响。目标兽药在0.1~100 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以基底匹配工作曲线和替代物法分别进行定量和质控,4 μg/kg和20 μg/kg两个加标量条件下鱼、虾、贝肉的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n=4)分别为40.8%~125.6%和0.1%~16.0%(鱼)、42.9%~131.9%和0.1%~14.0%(虾)、及43.5%~136.4%和0.3%~15.8%(贝),方法检测限为0.1~0.5 μg/kg。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应用于福建漳州养殖区虾样兽药污染情况调查。

2014 Vol. 35 (16): 217-221 [摘要] ( 662 ) [HTML KB] [ PDF 2151KB] ( 391 )
222 杜润峰,朱文亮,卢 姗
与食品接触硅橡胶密封圈正己烷蒸发残渣不确定度的分析评估

正己烷蒸发残渣是模拟样品使用中接触油时可能析出的化学物质总量。根据GB 4806.1—1994《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采用面积法和质量法两种分析方法对与食品接触硅橡胶密封圈正己烷蒸发残渣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分析测定过程的各种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得出采用质量法时,当硅橡胶密封圈正己烷蒸发残渣为375.8 mg/L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4.138 8 mg/L,扩展不确定度为8.267 6 mg/L(k=2);采用面积法时,当硅橡胶密封圈正己烷蒸发残渣为497.15 mg/L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6.164 7 mg/L,扩展不确定度为12.329 4 mg/L(k=2)。采用面积法较接近实际应用,且利于企业进行内部质量管控,建议密封圈优先采用面积法进行蒸发残渣检验。

2014 Vol. 35 (16): 222-226 [摘要] ( 861 ) [HTML KB] [ PDF 3189KB] ( 315 )
包装贮运
227 王华东,王慧倩,郑 聪,王 静,郑永华*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枇杷果实抗病性的诱导

研究热空气处理对枇杷果实腐烂和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枇杷果实先用43 ℃热空气处理3 h,然后接种炭疽病菌,接种后的果实置于20 ℃条件下贮藏8 d。结果表明,热空气处理有效降低了枇杷果实的自然发病率,显著抑制了接种枇杷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诱导了果实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增强。热空气处理还可显著诱导接种枇杷果实PAL、PPO、过氧化物酶和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同时,热空气处理对枇杷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以上结果表明,热空气处理可通过诱导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上升,提高枇杷果实的抗病能力。

2014 Vol. 35 (16): 227-231 [摘要] ( 537 ) [HTML KB] [ PDF 2392KB] ( 133 )
232 张美姿,吴光斌,陈发河*
NO熏蒸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的影响

为了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熏蒸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素代谢的影响,以‘解放钟’枇杷果实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NO(0、5、15、25、35、45 μL/L)熏蒸处理,于5 ℃条件下贮藏,测定冷藏过程中枇杷果实的硬度、出汁率、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O熏蒸处理可延缓可溶性总糖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并抑制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降低,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商品品质。NO熏蒸处理显著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延缓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降低,且抑制了木质素含量的上升,从而延缓了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进程,以15 μL/L和25 μL/L NO处理效果较为明显。

2014 Vol. 35 (16): 232-237 [摘要] ( 724 ) [HTML KB] [ PDF 2508KB] ( 161 )
238 姜 丽1,冯 莉1,侯田莹2,郁志芳1
采后纳米材料包装结合气调处理对紫背天葵贮藏品质的影响及数学模型建立

以紫背天葵为试材,采用纳米材料自发气调、HDPE袋(15 μm厚)人工气调(3% O2)和纳米材料结合人工气调(3% O2)包装处理,并置于0 ℃条件下贮藏20 d,每5 d测定一次生理指标,包括腐烂率、呼吸强度及叶绿素、花青素、还原糖、总糖、氨基酸、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纳米结合人工气调包装处理组可有效保持采后紫背天葵的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保持良好的外观色泽,通过延缓花青素、还原糖、总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有效保持品质,延缓衰老。建立的一元回归方程为:腐烂率/%=24.605-0.020X7+1.122X4-0.162X5(式中:X4为还原糖含量;X5为花青素含量;X7为叶绿素含量),拟合度较好(R2>0.9),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2014 Vol. 35 (16): 238-243 [摘要] ( 708 ) [HTML KB] [ PDF 1732KB] ( 164 )
244 杨 华1,2,3,陆森超1,张慧恩1,刘丽君1,戚向阳1
超高压处理对养殖大黄鱼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以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经超高压处理后养殖大黄鱼的营养成分、风味、色差、质构及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降低水分活度,对水分含量的影响是先升后降,提高了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有明显变化(P<0.05)。从营养成分上分析可得400 MPa、10 min的高压处理较为合适。经高压处理后,鱼肉的挥发性成分基本保留。压强、保压时间、贮藏时间对鱼肉的色泽均有影响,但在300 MPa、10 min处理条件下鱼肉的总色差与原材料无明显差异(P>0.05);鱼肉的硬度、黏聚性、弹性、咀嚼性随处理压强的增高也不断增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超高压处理过的养殖大黄鱼肌肉结构明显与原材料鱼肉结构不同。

2014 Vol. 35 (16): 244-249 [摘要] ( 701 ) [HTML KB] [ PDF 2834KB] ( 165 )
250 王慧倩,郑 聪,王华东,王 静,郑永华*
乙醇熏蒸处理对鲜切西兰花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研究乙醇熏蒸处理对鲜切西兰花总酚、总黄酮、总硫代葡萄糖苷和萝卜硫素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先将花球在20 ℃条件下分别用体积分数为2%、5%、10%、20%乙醇溶液熏蒸处理6 h,再切割成小花并在10 ℃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10%乙醇溶液熏蒸处理可以显著延长鲜切西兰花的货架期、提高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延缓总硫代葡萄糖苷和萝卜硫素含量下降,并可有效保持较高的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提高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从而延缓西兰花采后衰老、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发现,总酚、总黄酮和萝卜硫素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乙醇熏蒸处理在鲜切西兰花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4 Vol. 35 (16): 250-254 [摘要] ( 673 ) [HTML KB] [ PDF 2293KB] ( 187 )
255 苗玉志1,陈翠平2,李 维1,葛方兰1
CTA、NaCl和APP浸泡处理对鲜块菌微生物数量及其货架期的影响

考察食品级添加剂柠檬酸(citric acid,CTA)、氯化钠(NaCl)和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P)浸泡处理对鲜块菌微生物数量、感官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在45 ℃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水平的CTA、NaCl和APP单独或复合浸泡鲜块菌30 min,测定不同处理的细菌总数、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并评定感官品质,然后对处理的鲜块菌真空包装后贮藏于4 ℃条件下进行货架期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CTA、NaCl和APP单独浸泡能明显降低鲜块菌的细菌总数、酵母数和霉菌数;采用两两复合处理时,CTA、NaCl和APP之间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协同抗菌效应,同单独处理相比效果明显提高;以感官评价可接受的32 分为限,单独处理时CTA、NaCl和APP的最佳使用水平分别为2.5%、5.0%和2.0%;两两组合时以5.0% NaCl+2.0% CTA、2.0% APP+2.5% CTA和2.0% APP+5.0% NaCl的复合处理最佳。基于两两组合实验结果,获得了这3 种添加剂的最佳组合为2.0% CTA+5% NaCl+2.0% APP;利用该组合浸泡处理鲜块菌,在真空包装后于4 ℃贮藏,其货架期延长到49 d。

2014 Vol. 35 (16): 255-160 [摘要] ( 820 ) [HTML KB] [ PDF 2655KB] ( 158 )
技术应用
261 张静妍1,徐 丰1,石 芸2,王可兴1,王鲁峰1,*
电压力锅和紫砂锅烹饪排骨藕汤的品质比较研究

分别使用电压力锅和紫砂锅煮制排骨藕汤,通过对压力和时间的控制,研究不同煮制条件下排骨藕汤品质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电压力锅最佳的煮制工艺条件为骨水比1∶3,70 kPa煮制20 min后20 kPa煮制4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排骨藕汤与紫砂锅煮制的效果高度相似,可溶性蛋白含量达81.74 mg/mL。通过该实验,得到与紫砂锅煲汤品质相同的高压煲汤工艺条件,成功将煮制周期缩短了85 min。

2014 Vol. 35 (16): 261-266 [摘要] ( 950 ) [HTML KB] [ PDF 2457KB] ( 372 )
267 李 榕1,易 欣2,马 力1,邢亚阁1,饶 瑜1,车振明1,*
模糊评定与响应面分析结合在核桃营养早餐糊研制中的应用

为优化核桃营养早餐糊的制作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模糊感官综合评价结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其制作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核桃粕添加量、脱脂奶粉添加量、膨化大米粉添加量、花生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与模糊感官评分相关关系高度显著(P<0.01)。最佳制作配方为核桃粕11.9 g、脱脂奶粉8.4 g、膨化大米粉4.6 g、白砂糖4.0 g、花生粉2.0 g。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核桃粕添加量、脱脂奶粉添加量、膨化大米粉添加量、花生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与模糊感官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著。

2014 Vol. 35 (16): 267-272 [摘要] ( 729 ) [HTML KB] [ PDF 2739KB] ( 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