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SPME-GC-MS技术对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史敬芳 1,陈 栋 2,黄文洁 1,陈 庄 1,吴华玲 2,张文虎 1,贝锦龙 1,晏石娟 1,*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凰水仙群体茶树品种和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单丛茶无性品系加工的5 种代表性凤凰单丛乌龙茶成品茶进行香气分析。从凤凰单丛乌龙茶中共鉴定出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55 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类。研究发现凤凰单丛乌龙茶的共性主导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月桂烯、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苯乙腈、伞花烃。然而,在不同香型的凤凰单丛茶中主导香气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关键词: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化合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凤凰单丛茶是乌龙茶类中的一组优秀茶树品种,起源于粤东潮安县凤凰镇,至今有700多年历史。其茶树品种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安、饶平、丰顺、蕉岭、兴宁等地,一直被公认为是制作自然“花香蜜韵”型乌龙茶的优良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1]。它所具有的奇异花果蜜香是评价其风味特征和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凤凰单丛茶树品系众多,以黄栀香、杏仁香、芝兰香、桂花香、蜜兰香、姜花香、玉兰香、夜来香、肉桂香、茉莉花香十大香型 [2]著称,其母本均源于凤凰水仙群体。

前人有关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研究主要是利用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提取茶叶的香精油进行组分分析 [3-4]。但是,由于在使用SDE提取法时样品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可能引起香精油含量和比例变化,不能真实地反映样品中香气组分的实际构成 [5],王秋霜等 [6]曾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分析了以不同品种凤凰单丛茶鲜叶原料加工的红茶的香气成分,而利用SPME法分析凤凰单丛乌龙茶的香气成分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十大香型凤凰单丛茶中最具代表性4 种无性系新品系及其祖代种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成品茶为材料,采用顶空(headspace,HS)-SPME方法提取单丛茶的香气物质,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了其组成成分,分析了各香型之间的香气成分异同,揭示了赋香物质,为进一步评价和开发凤凰单丛茶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以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单丛茶无性系和凤凰水仙群体的春季鲜叶为原料经过相同的加工而制成的凤凰单丛乌龙茶作为研究材料。这5 种茶叶鲜叶均产自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标杆企业,树龄30~50 a,茶园海拔为550~650 m,每个香型取一个品系,此品系种植双行,每一行种植了50 个单株,从100 个单株里随机取10 个单株的混合样作为材料,设3 个生物学重复。

2-己烯醛(纯度≥95%)、cis-茉莉酮(纯度≥92%)、苯乙腈(纯度≥98%)、石竹烯(纯度≥90%)、α-萜品烯(纯度≥90%)、γ-萜品油烯(纯度≥85%)、D-柠檬烯(纯度≥99%) 上海安谱公司;苯甲醛(纯度≥99.5%)、β-月桂烯(纯度≥95%)、芳樟醇氧化物(纯度≥97%)、苯乙醇(药品二级标准)、水杨酸甲酯(纯度≥99%)、α-水芹烯(纯度≥95%)、β-罗勒烯(纯度≥90%)、橙花叔醇(纯度≥98%)、芳樟醇(纯度≥97%)、香叶醇(纯度≥98%)美国Sigma公司;3-己烯乙酸酯(分析纯) 美国o2si公司;伞花烃(纯度≥95%) 日本TCI公司;吲哚(纯度≥99.9%) 美国Supelco公司;茉莉内酯(纯度≥97%) 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

1.2 仪器与设备

SPME操作台、50/30 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 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萃取头、手动进样手柄 美国Supelco公司;C-MAG HS 7磁力搅拌器德国IKA公司;7890A-5975C型GC-MS联用仪 美国安捷伦公司。

1.3 方法

1.3.1 鲜叶加工工艺

鲜叶加工过程:采茶(下午3时)→晒青(30 min)→做青(碰撞6 次,每次转速和静置时间不同,逐渐增加转的次数和静置时间)→杀青(280 ℃,30 min)→第1次烘干(120 ℃,40 min)→静置30 min→第2次烘干(105 ℃,60 min)。

1.3.2 茶叶的香气审评

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对样品进行香气审评 [7]。感官审评方法:先将茶样至于审评茶样盘中评价其形状、色泽和匀整度等;然后每个茶样准确称取3 g样品,置于250 mL白色专用审评杯中,注满100 ℃沸水,加盖浸泡5 min即过滤出汤,置于标准审评碗中,分别看汤、闻香、品味、审叶底。总分100 分,加权平均计算。本次审评由5 位著名评茶师单独打分,然后取平均值。

1.3.3 SPME法萃取茶叶的香气组分

称取5 种茶样各250 mg,加入到15 mL样品瓶,并加入1.8 mL超纯水和磁力搅拌子,用带有聚四氟乙烯/硅胶隔垫的样品瓶盖密封,立即放入SPME操作台中已预热到85 ℃的磁力搅拌器上,设置转速为4 r/min,预平衡5 min,然后插入装有已完成老化的50/30 μm DVB/CAR/ PDMS萃取头的手动进样器,顶空萃取60 min后,取出立即插入GC仪的进样口中解吸附5 min,同时启动仪器收集数据。每个样品重复检测3 次。

1.3.4 香气组分的GC-MS分析

GC条件:采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设置为250 ℃;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流速1 mL/min;不分流进样;升温程序:35 ℃保持2 min,以3 ℃/min速率升至40 ℃保持3 min,以3 ℃/min速率升至60 ℃,保持3 min,再以1.5 ℃/min速率升至90 ℃,保持3 min,以2 ℃/min速率升至125 ℃,接着以5 ℃/min速率升至150 ℃,不保持,最后以15 ℃/min速率升至250 ℃。

MS条件:电子电离源;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能量70 eV;四极杆温度150 ℃;传输线温度280 ℃;电子倍增器电压1 023 V;质量扫描范围m/z 40~450。

对获得的GC-MS图谱,通过计算机检索与NIST 11.L质谱库提供的标准质谱图进行对比,并参照已发表的质谱图完成香气组分的鉴定。对其中23 种香气组分利用购买的商业标准品进行了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的匹配核对。各种香气的相对含量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评价

茶叶的感官审评是检验茶叶品质的基本方法,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审评因素 [8]。由表1可知,不同香型的凤凰单丛乌龙茶的外形以“条索紧直,黄褐油润”最优,蜜兰香和姜花香单丛茶达到95 分;汤色以“橙黄明亮”为最好,蜜兰香单丛茶达95 分;香气以天然“花果蜜香高长持久”为优,姜花香单丛茶审评结论为“自然姜花香带蜜香,高锐持久”,达到97 分,表现最佳,而对照材料凤凰水仙品质较差;滋味方面以杏仁香和姜花香品质最佳,描述为“浓醇甘爽,滋味饱满,蜜韵明显,耐冲泡”和“浓醇甘爽,清甜含芳,耐冲泡”,凤凰水仙品质最差,表现为“无蜜韵和芬芳”;叶底以“软亮,匀齐,黄腹红镶边”为最好,蜜兰香为95 分。综合5 项因素审评结果,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以姜花香的品质最为突出,其次是蜜兰香、杏仁香和夜来香,凤凰水仙的综合品质均明显次于其他4 种香型的凤凰单丛茶。不同香型凤凰单丛乌龙茶品质的差异,尤其是香气和滋味的差异,可能除了与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差异有关外,与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差异密切相关。

表1 凤凰单丛乌龙茶的感官品质评分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sensory evaluation of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

?

2.2 香气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尽管在这些不同的凤凰单丛乌龙茶中挥发性物质总离子流图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很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却差别很大,甚至有些化合物在某些样品中检测不到。23 种香气组分利用购买的商业标准品进行了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的匹配核对如表2所示。所有样品香气组分的定性定量结果如表3所示。从这些凤凰单丛乌龙茶中共鉴定出55 种香气化合物,包括醇类、烯类、酮类、醛类、酯类、烷烃类物质及其他,其相对含量在不同香型样品中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

图1 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物质的总离子流重叠图
Fig. 1 Overlapping plots of GC-MS chromatogram for volatiles compounds in five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 samples

表2 香气物质的特征离子峰
Table 2 Characteristic fragment ion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dentified

?

表3 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of five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

续表3

注:相对含量为各组分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未检出;采用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方法分析,同一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n=3)。

?

图2 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物质的类型及其相对含量
Fig. 2 Different chemical classes of volatile compound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found in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由图2可以看出,与凤凰水仙群体比较,醇类是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和夜来香4 种凤凰单丛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物质,其相对含量占总香气的23.82%~82.46%,所检测出的11 种醇类化合物包括2-乙基-1-己醇、芳樟醇氧化物Ⅰ、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脱氢芳樟醇、苯乙醇、吡喃芳樟醇氧化物、α-萜品醇、香叶醇、1,1,5-三甲基-1,2-二氢化萘、橙花叔醇,其中脱氢芳樟醇是主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占15.66%~72.56%。据报道脱氢芳樟醇在烘焙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15],因具有极好的花果香 [13],对于改善茶叶香气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16],也是鉴别发酵茶的重要标志性化合物 [17]。用SPME和SDE提取法在多种香型单丛茶中也检测到较高含量的脱氢芳樟醇 [18-19]。芳樟醇、氧化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和α-萜品醇都是萜烯醇,均具有花果香 [12]。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和夜来香这4 种具有“花香和果甜香”单丛茶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均高于没有“花果香”的凤凰水仙对照群体,这与感官品质结果相一致。

烯类化合物是凤凰水仙乌龙茶的另一类重要香气物质,在这5 种乌龙茶样品中的相对含量占8.99%~51.97%,本研究方法检测到的烯类化合物的种类较多,周春娟等 [1]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17 种凤凰单从成品茶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13 种烯类化合物,其中杏仁香(4.19%~6.13%)、蜜兰香(6.15%~8.67%)和凤凰水仙(8.37%)的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本实验检测到相同香型的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21.29%、31.58%和51.97%)。本研究中共检测到21 种烯类物质,其中主要是萜烯类,其中月桂烯、萜品烯、D-柠檬烯、伞花烃、罗勒烯、萜品油烯和波斯菊萜相对含量较高。前人研究发现单萜烯及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大都带有浓郁的甜香、花香或木香 [10,12]。其种类组成和相对含量可能与单丛茶不同香气特点密切相关 [10]。本研究中凤凰水仙群体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却没有表现出“花蜜香”特色,可能与不同种类香气物质的组成比例相关 [20]

从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中检测到醛、酮、酯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较少。醛类相对含量占0.77%~2.80%,检测到的化合物包括苯甲醛、对-1-孟烯-9-醛、癸醛和苯乙醛。酮类相对含量占1.17%~4.88%,主要有紫罗兰酮、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占0%~4.24%,主要有水杨酸甲酯和茉莉内酯、3-己烯己酸酯、己酸己酯和十六酸甲酯等化合物。

本研究检测到的其他化合物还有含氮类化合物如苯乙腈、吲哚、1-乙基-1H-吡咯、1-乙基-2-甲酰吡咯、4-甲氧基-N-甲基-苯胺等。另外还检测到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二苯并呋喃和橙花醚等化合物,相对含量占5.07%~24.59%。苯乙腈是铁观音的特异性成分 [21],近来在不同种类的乌龙茶中都检测到苯乙腈 [21-22],但鲜见苯乙腈香味及其对茶叶香味贡献的报道。吲哚在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稀释后则具有柑橘花乃至茉莉花香气,并具有固香作用,在清香型茶中含量较高,与其清香飘逸的感官评价结果一致。戴素贤等 [23]在对凤凰单丛高香型乌龙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香型单丛茶的主要赋香成分中都有吲哚类化合物的存在。

1-乙基-1H-吡咯和1-乙基-2-甲酰吡咯是在茶叶焙烤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焦糖香 [13]。在高温条件下,氨基与羰基共存时,会产生美拉德反应,形成含氮的吡嗪、吡咯等香气化合物。已有报道 [24]表明美拉德反应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主因,茶树的品种、生态环境、栽培条件、采收标准等决定了美拉德反应底物的组成与含量,而加工过程以及冲泡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直接影响了茶叶的色、香、味方面的品质。

2.3 主导香气成分分析

从2.2节分析可以看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月桂烯、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苯乙腈、伞花烃等化合物是凤凰单丛乌龙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占50.50%~93.77%,其中,脱氢芳樟醇相对含量在不同香型样品中差异较大,在感官评价花香最显著的姜花香单丛茶中相对含量最高,达72.56%;在感官花香比较明显的蜜兰香和夜来香单丛茶中次之,相对含量分别为40.72%和48.35%;在花香微弱的杏仁香单丛茶中相对含量为25.26%,而在完全没有花蜜香的凤凰水仙中相对含量最少,仅为15.66%。另外,与其他4 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相比,凤凰水仙在香气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区别,D-柠檬烯(13.93%)、β-月桂烯(9.86%)和伞花烃(4.72%)的相对含量均比其他香型凤凰单丛茶相对含量高,而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和苯乙腈这些香气成分并没有检测到。在杏仁香中,吲哚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4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为19.54%。杏仁香中包括芳樟醇(9.09%)、橙花叔醇(6.73%)和苯乙腈(2.88%)在内的另外几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也高于其他4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姜花香中脱氢芳樟醇相对含量(72.57%)较高,这与其“浓花微蜜”的感官品质特征相一致。除此之外,蜜兰香和夜来香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比较相似,但蜜兰香中吲哚相对含量(7.34 %)远高于夜来香(1.86%)。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不同香型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凤凰水仙群体与不同香型的差异显著,每个香型聚类明显。随后将不同香型的无性品系与凤凰水仙群体材料分别进行了两两比较,同时核对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找出形成不同香型的主要香气组分。如图3所示,蜜兰香单丛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吲哚、芳樟醇、茉莉酮;姜花香单丛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杏仁香单丛茶的主要成分为吲哚、脱氢芳樟醇、橙花叔醇、芳樟醇、茉莉酮、苯乙腈;夜来香单丛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不同类型的凤凰单丛乌龙茶的香气差异可能是由不同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决定 [25]

图3 凤凰单丛乌龙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
Fig. 3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in five different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2.4 香型分析

将体现为花果香、甜香、清香、烘烤香等特征性香气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汇总,如图4所示。总体上来说,花果香是凤凰单丛乌龙茶主要的香气类型。花果香型化合物主要表现出花香带清雅的果甜香,其主要香气组分包括脱氢芳樟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茉莉酮、香叶醇以及D-柠檬烯等 [10-11,14],在“浓花微蜜”型感官品质特征的杏仁香单丛茶中最为丰富(相对含量87.84%),在“花蜜香协调”的夜来香单丛茶次之(相对含量66.06%),“浓蜜微花”型的蜜兰香和杏仁香中相对含量较低(59.18%和54.79%),在没有花香的凤凰水仙对照中相对含量最少(36.85%),由此认为,以上花果香型香气组分可能是凤凰单丛茶花果香气的主要呈香物质。甜香型的主要香气组分包括月桂烯、罗勒烯、萜品油烯、苯乙醛和萜品醇等 [10,12],在蜜兰香和凤凰水仙乌龙茶中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14.11%和19.36%,所以呈现浓郁的“蜜香”和“糖香”,与感官审评结果也相一致。1-乙基-1H-吡咯和1-乙基-2-甲酰吡咯则是烘烤香的主要成分 [13],在凤凰水仙中相对含量(15.02%)最高,其次是蜜兰香(3.60%)、夜来香(1.70%)、杏仁香(1.66%)和姜花香(1.38%)。木香的主要呈香成分是吲哚,其次是α-萜品烯和紫罗兰酮 [10,12,14]。姜花香中吲哚相对含量较高,为19.54%,蜜兰香中相对含量为7.34%,而在凤凰水仙中未检测到吲哚。由此可见,不同呈香物质在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中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可能与不同香型凤凰单丛乌龙茶的独特香味有关。

图4 不同香型的香气物质在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中的相对含量比较分析
Fig. 4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volatile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aroma types in five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3 结 论

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技术从凤凰水仙群体和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凤凰单丛茶5 种乌龙茶中鉴定出55 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和其他类别香气物质。其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类,检测到的烯类物质种类最多(21 种),且大部分属于萜烯类化合物。醛、酮、酯类相对含量和种类均较少,其他类化合物中主要是一些含氮化合物如1-乙基-1H-吡咯和1-乙基-2-甲酰吡咯等。这些物质在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中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主要与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差异密切相关,也一定程度受种植地的小气候条件和加工方式的细微影响。

5 种凤凰单丛乌龙茶的共性主导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月桂烯、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苯乙腈和伞花烃等,但每个茶树品种乌龙茶在香气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的区别。凤凰水仙中D-柠檬烯(13.93%)、β-月桂烯(9.86%)和伞花烃(4.72%)的相对含量均比其他4 种香型凤凰单丛茶高,未检测到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和苯乙腈这些香气成分。由此可见,与其他4 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相比,凤凰水仙在香气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异,感官品质表现出“花香”缺失的特征;而蜜兰香和夜来香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比较相似,花香与甜香物质相对协调、较高。这些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及其相互比例差异可能极大的影响了茶叶的香气。检测到的脱氢芳樟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茉莉酮、香叶醇以及D-柠檬烯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杏仁香单丛茶中最为丰富,高达87.84%,夜来香、蜜兰香、姜花香中次之(66.06%、59.18%、54.79%),而凤凰水仙相对含量最少(36.85%),这些香气组分可能是凤凰单丛茶花果香气的主要呈香物质。这些不同的呈香物质在不同单丛茶中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这与感官审评的品质风格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周春娟, 庄东红, 郭守军, 等.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J]. 茶叶科学, 2014, 34(6): 609-616. DOI:10.3969/ j.issn.1000-369X.2014.06.015.

[2] 叶汉钟, 黄柏梓. 凤凰单丛[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9: 5; 28-31.

[3] 张敏, 黄亚辉, 赵文霞, 等. 做青工艺对单丛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 2012(2): 15-19. DOI:10.15905/j.cnki.33-1157/ts.2012.02.011.

[4] 严赞开, 李跃林, 庄东红, 等. 凤凰单枞香气成分的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 36(10): 78-81.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5.10.022.

[5] 谢建春, 孙宝国, 刘玉平, 等. 固相微萃取在食品香味分析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03, 24(8): 229-233. DOI:10.3321/ j.issn:1002-6630.2003.08.071.

[6] 王秋霜, 乔小燕, 操君喜, 等. 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 36(4): 114-118. DOI:10.7506/ spkx1002-6630-201504022.

[7] 鲁成银, 段家祥, 龚淑英, 等.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NY/T 787—2004[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8] 凌彩金, 王秋霜, 卓敏, 等.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3): 68-71. DOI:10.3969/j.issn.1004-874X.2010.03.023.

[9] 窦宏亮, 李春美, 顾海峰, 等. 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2007, 27(1): 51-60. DOI:10.13305/j.cnki.jts.2007.01.008.

[10] 苗爱清, 吕海鹏, 孙世利, 等.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增刊1): 583-587. DOI:10.13305/j.cnki. jts.2010.s1.013.

[11] GÜRBÜZ O, ROUSEFF J M, ROUSEFF R L. Comparison of aroma volatiles in commercial Merlot and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6, 54(11): 3990-3996. DOI:10.1021/jf053278p.

[12] XU Yongquan, WANG Chao, LI Changwe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oma-active compounds of pu-erh tea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SDE) coupled with GC-olfactometry and GC-MS[J].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6, 9(5): 1188-1189. DOI:10.1007/s12161-015-0303-7.

[13] 肖作兵, 陈合兴, 牛云蔚, 等. 顶空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GC-O技术分析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 42(6): 714-720.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15.06.014.

[14] ZHU Jiacai, CHEN Feng, WANG Lingying, et al. Comparison of aromaactive volatiles in oolong tea infusions using GC-Olfactometry, GC-FPD, and GC-M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63(34): 7499-7510. DOI:10.1021/acs.jafc.5b02358.

[15] 张俊, 唐德松, 龚淑英, 等. 烘焙处理对夏秋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 10(6): 94-100. DOI:10.16429/j.1009-7848.2010.06.013.

[16] YUASA Y, KATO Y. A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hotrienol, an excellent fruity smelling compound[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51(14): 4036-4039. DOI:10.1021/jf030031o.

[17] PRIPDEEVECH P, MACHAN T. Fingerprint of volatile flavour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eas from Thailand[J]. Food Chemistry, 2011, 125: 797-802. DOI:10.1016/j.foodchem.2010.09.074.

[18] 唐颢, 唐劲驰, 操君喜, 等. 凤凰单丛茶品质的海拔区间差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4): 143-151.

[19] 严赞开, 李跃林, 庄东红, 等. 凤凰单枞香气成分的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 36(10): 78-81.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5.10.022.

[20] TADAKAZU T. The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Oolong tea from different areas[J]. Fujian Tea, 1985(2): 44-47.

[21] 陈悦娇, 杜冰, 陈金明, 等. 水仙乌龙茶膨化前后滋味和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6): 181-183. DOI:10.13995/ j.cnki.11-1802/ts.2011.06.046.

[22] 钟秋生, 林郑和, 陈常颂, 等. 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4, 34(1): 9-20. DOI:10.13305/j.cnki. jts.2014.01.002.

[23] 戴素贤, 谢赤军, 李启念, 等. 凤凰单枞5 个名枞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J].茶叶科学, 1998, 34(1): 39-46. DOI:10.13305 /j.cnki.jts.1998. 01.007.

[24] 项雷文, 陈文韬. 美拉德反应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7): 13-17. DOI:10.3969/j.issn.1003-0735.2012.07.003.

[25] 宛晓春. 茶叶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08-116.

Analysis of Flavor Components in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Using HS-SPME-GC-MS

SHI Jingfang 1, CHEN Dong 2, HUANG Wenjie 1, CHEN Zhuang 1, WU Hualing 2, ZHANG Wenhu 1, BEI Jinlong 1, YAN Shijuan 1,*
(1. Agro-biological Gene Research Center,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Tea Plant Resources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volatile compounds in five different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using 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Fifty-five volatile compounds, including alcohols, aldehydes, esters, ketones, alkenes, and alkanes, were identifi ed. Alcohols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followed by alkene. The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common to these fi ve types of oolong teas were hotrienol, linalool, linaloloxide, D-limonene, β-myrcene, indole, jasmone, nerolidol, benzyl nitrile and σ-cymene. However,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ifferent,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aroma patterns.

Key words: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 volatile compounds;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24017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6)24-0111-07

引文格式:

史敬芳, 陈栋, 黄文洁, 等. 基于HS-SPME-GC-MS技术对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24): 111-11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24017. http://www.spkx.net.cn

SHI Jingfang, CHEN Dong, HUANG Wenjie, et al. Analysis of fl avor components in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s using HS-SPME-GC-MS[J]. Food Science, 2016, 37(24): 111-1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24017. http://www.spkx.net.cn

收稿日期:2016-05-31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0305005);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201616);广东省农业攻关引导项目(2012B020305011)

作者简介:史敬芳(1986—),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E-mail:homelo@sina.com

*通信作者:晏石娟(1983—),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茶叶代谢组学。E-mail:shijuan@agrogen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