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10): 95-107.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40828-215
陈阴竹,李琴,胡凯弟,李建龙,赵宁,苟良逊,刘书亮
出版日期:
2025-05-25
发布日期:
2025-05-07
基金资助:
CHEN Yinzhu, LI Qin, HU Kaidi, LI Jianlong, ZHAO Ning, GOU Liangxun, LIU Shuliang
Online:
2025-05-25
Published:
2025-05-07
摘要: 酚酸脱羧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利用该酶的脱羧反应制备4-乙烯基衍生物具有诸多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采用酶蛋白序列C端替换方式改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J6酚酸脱羧酶,以期获得催化能力更强的突变体,并利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酶与底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端替换会影响酶的底物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所构建的突变体BJ6PAD-C1和BJ6PAD-C2对大部分底物酚酸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咖啡酸,较原酶分别提高20.34%和29.97%;且2 个突变酶对阿魏酸、咖啡酸和芥子酸的亲和力增强,其中,BJ6PAD-C1对这3 种酚酸的催化效率分别增加4%、24%、145%,BJ6PAD-C2的催化效率分别增加7%、37%、114%。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对底物结合关键位点进行预测,发现C端替换会影响底物结合腔中关键氨基酸残基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从蛋白质结构和能量差异方面确定了影响酶催化性能的原因,即突变可能会扩宽蛋白质的入口通道,使配体能够更易进入底物结合口袋并发生反应;同时,酶结构的改变可能会造成底物“脱靶”,从而降低其催化活性。本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酚酸脱羧酶资源,也为酚酸脱羧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陈阴竹,李琴,胡凯弟,李建龙,赵宁,苟良逊,刘书亮. C端替换提高酚酸脱羧酶BJ6PAD的底物催化活性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95-107.
CHEN Yinzhu, LI Qin, HU Kaidi, LI Jianlong, ZHAO Ning, GOU Liangxun, LIU Shuliang. C-terminal Substitution for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of Phenolic Acid Decarboxyl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 J6 and It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J]. FOOD SCIENCE, 2025, 46(10): 95-107.
[1] | 王李惠 裴阳 陈晓茹 赵欢 刘书亮 胡凯弟 赵宁 李琴 李建龙. 黄曲霉毒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条件优化及代谢途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0-0. |
[2] | 付薇薇 滕超 周明春 周亚迪 邱学宇 孙启杰.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脂肪酶催化行为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1): 0-0. |
[3] | 苏婷婷 杨惜媛 于巧如 吴梦娜 徐磊 王汇 穆歆迪 姚笛 王长远. 脱脂豆粕中提取的大豆低聚糖对体外发酵过程中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1): 0-0. |
[4] | 杜玥,赵中娜,刘学波. 狄氏副拟杆菌对2型糖尿病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9): 165-176. |
[5] | 索铃兰,李月,姜斌,冷玥,任大勇. 副地衣芽孢杆菌Q13缓解氧嗪酸钾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作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9): 177-188. |
[6] | 孙露,李云,王少飞,姜祖徉,张鸿林,吴博文,董庆利,王翔. 生物被膜增强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和毒力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8): 363-371. |
[7] | 李华祥 刘倩 伍树倩 叶青雅 戴嘉宁 吉丹 肖玉娟 刘楠 杨振泉. 樟芝三萜改善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失调[J]. 食品科学, 0, (): 0-0. |
[8] | 苗梦雅 邵君琳 王光强 宋馨 杨昳津 熊智强 艾连中 夏永军. 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抗炎活性益生菌靶向筛选方法的建立与验证[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张静 张红星 梁启萌 金君华 宋晓东 谢远红. 动物双歧杆菌J12及其后生元干预环磷酰胺诱导免疫系统失衡的效果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0] | 陈臣,莫海文,于海燕,田怀香,葛畅.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相互作用与风味品质塑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10. |
[11] | 梁欣敏,李佳珣,李阳福,秦科元,李湘,张菊梅,王涓,吴清平,丁郁. 1 种CYTH样蛋白YjbK对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Cereulide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25-134. |
[12] | 魏光强,王藤,徐紫琪,王玉珠,张文彬,李兴伦,黄艾祥. 发酵粘液乳杆菌信号分子AI-2合成蛋白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35-142. |
[13] | 任婷婷,晏培,山其木格,唐平,谭壹,李冰冰,尹学忠,陈双宇,曾大刚,侯玉祥,卢君. 控温控湿高温大曲在制酒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51-161. |
[14] | 许福春,王一,涂秋榕,张娟,王琳琳,王鸿超,喻喜华. 两歧双歧杆菌CCFM1167及组合菌株对洛哌丁胺诱导便秘的缓解作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72-182. |
[15] | 王川 赵雨琳 刘军 廖钰婷 李丽 曹荣. 基于风味导向解析四川晒醋特征风味物质及代谢途径[J]. 食品科学, 0, (): 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