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  

    第一部分  创办
           1971年,当时国内食品业成立较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食品科研机构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创办了《食品科技通讯》,号称中国食刊第一家。

           《食品科技通讯》创办时只是一个内部发行的刊物,它的内容基于北京市食品研究所订阅的几十种中、英、俄、法、日、德语的中外文期刊,基本属于文摘类杂志。随着科技人员日益增长的要求和科研课题研究开发的需要,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十几名外文翻译有重点的对与国情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进行了信息研究分析,为科研院所及食品企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目的参考资料。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的酸豆乳、大豆粉、工厂化养鸡、养猪自动饲喂线等百余项课题均来源于国外期刊杂志的信息,其中大部分课题获得市、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以说,《食品科技通讯》为本所课题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3年,应广大读者的要求,《食品科技通讯》更名为《食品科技》,内部发行。办刊内容逐步向普及食品科普知识转变,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中、外文章不再适合刊登在《食品科技》上。为了保持科研学术的风格,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1980年1月又创办了《国外食品技术》月刊,主要刊载内容为国外有关食品业的科技文章译文,也刊登少量国内的文章,自办发行。1980年6月《国外食品技术》正式更名为《食品科学》。《食品科学》的创办得到国家科委、中国食协、商业部的支持,1980年得到商业部、国家 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批准,1981年正式公开发行。


    第二部分  成长
           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1981年10月正式成立《食品科学》编辑部。编辑部的成立,标志着《食品科学》杂志的出版逐步走向规范化。

           1980年创办之初,第一年页数不定,为40~48页,《食品科学》自1981年起每期64页,约10万字。创刊时刊载内容主要为国外食品化学、营养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贮藏学等基础理论,国外食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外食品科研动态,食品国际会议等。自1982年起,《食品科学》刊载的国内科技文章比重逐年增加,刊载内容主要为适合国情的有关食品研究方面的基础理论、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包装贮运、分析检验、企业管理等。1982年底发行份数到7000册,自办发行;1983年起改为邮局发行,并同时向国外发行,1983年到发行份数2万余册;1985年每期上升到4万册,成为全国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刊物。

           1985年后,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食品科研水平的进步,《食品科学》的稿件水平、编辑排版质量也取得了长足的长进。目前刊载文献内容是国家或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占60%以上,文献总被引频次和杂志影响因子在轻工、纺织类期刊中一直名列前矛;排版印刷采用国际大16开,日趋精美;稿件编辑标准化日益完善,与国际接轨。由于长期以来广大作者的厚爱,投稿量一直较大,尽管杂志版面增到80页、128页、200页、248页、300页刊载率均只能达到25%左右。也正是由于稿源充足和选稿的严格把关,才使《食品科学》杂志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不仅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而且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印证了44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的辉煌。

           《食品科学》自创刊以来,比较注重刊载内容的实用性,基础研究必须有深度,有启发性等。由于《食品科学》刊载的文献具有领先和实用性,在国内外都获得较好的声誉,无论是科研工作者、企业技术干部、大专院校教授、卫生部门的检验人员都认为《食品科学》的内容能用以指导实践,对科研生产均有帮助,真正起到了学术交流的作用,在我国的四化建设中、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上,起到了促进作用,做出了贡献。

           《食品科学》的历任领导都十分注重编辑出版质量,编辑部有严格的审、编、校、印等制度保证杂志的出版质量。稿件实行五审、四校制度。审稿方面,目前部分栏目已全部实行专家审稿,从而保证稿件质量和杂志的权威性。近几年,我们不断完善编辑制度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注重编校质量的提高。比如校对环节除正常的四校之外,我们增加了互校;出片后,还要再通看一遍以保证杂志编校质量的不断提高。

           自1982年起,美国化学协会(Amercian Chemical Society)所办的世界闻名的《Chemical Abstracts》将《食品科学》选定为摘录期刊,每期均摘登我刊文章。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Institue of Food Technology(IFT)《Journal of Food Science》 均与我刊有交换协议。美国、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研究所、大专院校、食品公司的学者均有来信索取《食品科学》或其上所刊发文献的复印件,并有国外专家向本刊投寄稿件。经过40年的发展,本刊获得了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称号,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中国百强报刊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荣誉,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学术期刊,2019年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目前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FST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际、国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详见食品科学首页http://www.spkx.net.cn/CN/column/column20.shtml “主要殊荣”。借助《食品科学》在国内外的影响,编辑部已成功举办了11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4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20次专题研讨会,20余次出国组团学术会议,10次SCI论文写作培训班,国内外食品专家、企业代表等在会议上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为我国食品行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部分  展望
           风雨44载,《食品科学》共出版了709期,30000余篇论文,数百万字的食品科技文献,有历届《食品科学》的主编为之付出了心血,也有《食品科学》杂志所有同仁为之执著奉献,更有主管领导们的热情关怀和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大力支持。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作为食品科学领域的期刊工作者所承担的使命更加重大,既有从信息上支持食品科学事业发展的责任,也要面对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巨大压力,因为学术期刊的竞争,更是争夺学术领导权的竞争。我们将尽自己的努力,使《食品科学》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食品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成为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和促进食品工程产业化的生力军。

     
    2024年1月


    附《食品科学》发展轨迹

    1980年1月,创刊

    1981年10月,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正式登记,登记号349

    1983年1月,邮局发行

    1983年7月,国外同步发行

    1994年7月,《食品科学》四封由黑白改为彩色,在同类杂志中率先开始刊登广告;

    1998年7月,装订方式由齐码订改为平订;

    1999年1月,改开本为国际大16开本,增页至96页;

    2001年1月,增页至128页;

    2002年1月,增页至200页;

    2004年1月,增页至248页;

    2005年1月,增页至300页;

    2007年1月,增页至400页;

    2009年1月,半月刊,每期300页。

     

  • 发布日期:2024-01-19 浏览: 1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