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11): 243-252.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41125-172
• 成分分析 • 上一篇
陈浩,迟明,李莹,张艳珍,单斌,王煜泽,张予林,王雪飞,惠竹梅
发布日期:
2025-05-14
基金资助:
CHEN Hao, CHI Ming, LI Ying, ZHANG Yanzhen, SHAN Bin, WANG Yuze, ZHANG Yulin, WANG Xuefei, XI Zhumei
Published:
2025-05-14
摘要: 为探究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和黑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两种西北地区特色野生浆果特征代谢组分,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筛选两种浆果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白刺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96.46 g/L,显著高于黑枸杞;白刺的可滴定酸质量浓度为3.43 g/L、总酚含量为7.03 mg/g,显著低于黑枸杞。白刺和黑枸杞中主要的单体酚类物质都是类黄酮类物质,但白刺中特征性单体酚类物质是芍药内酯苷、双香豆素和芍药醇,黑枸杞中特征性单体酚类物质是柚皮苷、根皮苷、原花青素B1等。白刺特征性挥发性物质为异戊酸、法尼醇、3-甲基丁酸乙酯、(-)-4-萜品醇、壬醛、己酸乙酯、左旋玫瑰醚,果香、花香和乳酪味等香气特征突出;黑枸杞特征性挥发性物质为辛酸甲酯、1-辛烯-3-醇、(E)-3-己烯-1-醇、(Z)-3-己烯-1-醇、癸醛、橙花醇、香茅醇、D-柠檬烯,花香、果香、青草味、蘑菇味和泥土味等香气特征突出。经筛选鉴定及统计分析得出2 种浆果的非挥发性物质中有显著差异排名前10的化合物分别为组氨酸、杨梅素-3-葡萄糖苷、脯氨酸、伊里隆-4′-葡萄糖苷、2,3-二羟基苯甲酸、异戊酰谷氨酸、咖啡酸、3-羟基苯乙酸、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苷-3-O-葡萄糖苷。该研究结果可为白刺和黑枸杞两种特色浆果的差异化高值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陈浩,迟明,李莹,张艳珍,单斌,王煜泽,张予林,王雪飞,惠竹梅.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特色浆果白刺和黑枸杞关键特征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1): 243-252.
CHEN Hao, CHI Ming, LI Ying, ZHANG Yanzhen, SHAN Bin, WANG Yuze, ZHANG Yulin, WANG Xuefei, XI Zhumei. Analysis of Key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of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 and Black Wolfberry Berries Based on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J]. FOOD SCIENCE, 2025, 46(11): 243-252.
[1] | 刘媛,杨沛泉,赵玲艳,邓放明.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子感官技术评价剁椒风味品质[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188-198. |
[2] | 宋羚,卢娟,刘玉蓉,罗瑞平,周兴,桂明英. 2种轮作模式下杏鲍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风味差异[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207-215. |
[3] | 赵小娜,关纪兰,田祥涛,茹超,郭振宇,梁清青,朱姝昱,鲁周民. 柑橘果实苦味物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368-377. |
[4] | 宋金黄,谭红,赵志博,龙友华,胡小平,樊荣. 猕猴桃软腐病菌早期侵染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8): 92-100. |
[5] | 赵小娜,田祥涛,梁清青,王燕君,朱姝昱,鲁周民.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狮头柑生长过程主要滋味物质变化[J]. 食品科学, 2025, 46(8): 198-210. |
[6] | 韩蕈泽 于文珺 张雨 赵婧 李全宏. 南瓜籽抗氧化肽的制备表征及其对H2O2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J]. 食品科学, 0, (): 0-0. |
[7] | 米珍珍 穆宏磊 牛犇 殷明 沈超怡 许光治 郜海燕 陈杭君. 不同提取方法生姜精油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8] | 牛丽影 李大婧 聂梅梅 吴海虹 唐冬妹 何茸茸. 海藻糖替代蔗糖浸渍处理对草莓脯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牛丽影,蔡晨翔,李大婧,何茸茸,聂梅梅,吴海虹,唐冬妹. 海藻糖替代蔗糖浸渍处理对草莓脯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00-106. |
[10] | 陈浩 李莹 迟明 张艳珍 单斌 王煜泽 王雪飞 惠竹梅.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特色浆果白刺和黑枸杞关键特征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赵欣宇 韩永斌 刘东锋 陶阳. 超声破碎预处理后大孔树脂吸附橙子多酚的传质新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2] | 黄馨阅 王海丹 李荣辉 于丽娟 张桂翠 何代琴 马菲菲. 不同冷冻方式对美味牛肝菌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宋羚 卢娟 刘玉蓉 罗瑞平 周兴 桂明英. 两种轮作模式下杏鲍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风味差异[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张庆芳, 陈文丽, 吴家明, 赵露, 马明昊, 王晓辉, 迟乃玉. 基于内生菌分析东北酸菜发酵菌群溯源[J]. 食品科学, 2024, 45(22): 51-64. |
[15] | 王栋, 赵一凡, 邓志宁, 孙浩媛, 王勇, 袁越锦. 烫漂预处理对苹果干燥过程中微观结构及质构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4, 45(22): 207-21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