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18, Vol. 39 ›› Issue (22): 141-146.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822022
刘晓静1,2,朱静2,楚敏2,唐琦勇2,顾美英2,王博2,朱璇1,*,张志东1,2,*
LIU Xiaojing1,2, ZHU Jing2, CHU Min2, TANG Qiyong2, GU Meiying2, WANG Bo2, ZHU Xuan1,*, ZHANG Zhidong1,2,*
摘要: 为分析小白杏采后内生细菌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和结构组成的变化,实验利用Biolog生态板法及高通量测序法,对其内生细菌群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完熟库车小白杏采后内生细菌群落代谢活性明显高于青熟小白杏,两者主要碳源类型利用存在明显差异。随着采后成熟度的增加,利用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内生细菌群落比例明显升高。高通量测序表明,库车小白杏采后内生细菌共包括47?个操作分类单元,涉及15?个目,33?个属,两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梭菌目(Clostridiales)占青熟小白杏内生细菌群落的83%;完熟小白杏内生细菌群落的主要组成为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梭菌目,总计占总体的86%。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黄杆菌目、拟杆菌目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红螺菌目、肠杆菌目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但梭菌目未见明显差异。同时,研究发现小白杏内生细菌中存在水果软腐病和人体肠胃条件致病等相关菌群,为进一步阐明库车小白杏采后腐败变质内在机理,开发相关的贮存、保鲜方法及其科学合理食用等提供一定研究基础。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