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4, Vol. 45 ›› Issue (14): 121-132.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30910-059
曹博雅, 蒲丹丹, 郑瑞仪, 孟瑞馨, 孙宝国, 张玉玉
出版日期:
2024-07-25
发布日期:
2024-08-04
基金资助:
CAO Boya, PU Dandan, ZHENG Ruiyi, MENG Ruixin, SUN Baogou, ZHANG Yuyu
Online:
2024-07-25
Published:
2024-08-04
摘要: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 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 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 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 在香辛料样品中共嗅闻到203 种香气活性化合物(香气稀释因子≥9), 主要由醇类、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酯类、酮类、醛类、酚类、酸类组成, 不同种类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 所有样品可以很好地划分为3 组。大蒜、大葱、小葱、洋葱的香气活性成分以含硫类化合物为主, 其余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酚类、酮类为主。含硫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大蒜中检出含量最高, 为3 484 777.68 μg/kg, 在大蒜中检出多种具有葱属植物风味特征的二硫醚、三硫醚等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姜中检出含量最高, 为72 847 224.14 μg/kg, 检出姜的主要香气成分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等;醇类香气活性成分和酮类香气活性成分在野薄荷中检出含量较高, 分别为284 886.09 μg/kg和196 167.66 μg/kg, 检出野薄荷的特征香气成分薄荷醇、香芹酮;醛类香气活性成分在木姜子中检出含量较高, 为469 242.68 μg/kg, 检出木姜子的主要香气成分柠檬醛、香茅醛等。本研究解析了辛香型香料的关键香气成分, 为其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曹博雅, 蒲丹丹, 郑瑞仪, 孟瑞馨, 孙宝国, 张玉玉.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20 种辛香型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J]. 食品科学, 2024, 45(14): 121-132.
CAO Boya, PU Dandan, ZHENG Ruiyi, MENG Ruixin, SUN Baogou, ZHANG Yuyu.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20 Pungent Spices by 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J]. FOOD SCIENCE, 2024, 45(14): 121-132.
[1] | 方子超 周隽涵 郑建仙. 苦味抑制剂阿魏酸的构效关系[J]. 食品科学, 0, (): 0-0. |
[2] | 方子超, 周隽涵, 郑建仙. 苦味抑制剂阿魏酸的构效关系[J]. 食品科学, 2024, 45(14): 14-22. |
[3] | 戴素仪, 程海军, 刘雄民, 马丽, 李伟光, 赖芳. 酸碱环境下丁基羟基甲苯的氧化特性及氧化产物[J]. 食品科学, 2024, 45(14): 30-36. |
[4] | 孙宇轩, 王适雨, 陈锐, 刘海霞, 刘强, 王敏, 勾木兰, 韩天龙, 刘登勇. 甜味信号的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13): 312-324. |
[5] | 孙宇轩 王适雨 陈锐 刘海霞 刘强 王敏 勾木兰 韩天龙 刘登勇. 甜味信号的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6] | 郝倩 邓乾春 周彬 程园梦 周琦 陈洪建 邓紫玙 陈亚淑. 植物细胞壁多糖高效酶解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7] | 郝倩,邓乾春,周彬,程园梦,周琦,陈洪建,邓紫玙,陈亚淑. 植物细胞壁多糖高效酶解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12): 304-314. |
[8] | 甘利平,赵宜丰,洪图,周泳琪,赵鑫,黄伟豪,史柳莹,李怡磊. 功能性甜味剂对肥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J]. 食品科学, 2024, 45(9): 252-260. |
[9] | 史清照,刘富强,张启东,范武,柴国璧,毛健,王焕丽,姬凌波,冯伟华,宗国浩,曹培健,卢鹏,谢剑平. 糖类与甜味剂的肠-脑轴效应研究进展及评估方法分析[J]. 食品科学, 2024, 45(9): 322-329. |
[10] | 甘利平 赵宜丰 洪图 周泳琪 赵鑫 黄伟豪 史柳莹 李怡磊. 功能性甜味剂对肥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张敬铖 何玮 梁莉 张玉玉. 基于分子模拟的鸡肉增鲜肽增鲜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2] | 杨镕, 臧一宇, 吴鹏, 孙翠霞, 方亚鹏. 多糖类食品胶体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5): 283-292. |
[13] | 田怀香 付金鹭 于海燕 陈臣 娄新曼. 脂肪替代物对低脂再制奶酪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提升策略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王新惠,何峰,李瑞丽,王翰书,梁淼,张逸寒,潘文亮,张峻松.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鉴定无花果提取物关键特征风味物质[J]. 食品科学, 2024, 45(4): 225-231. |
[15] | 王新惠 何峰 李瑞丽 张逸寒 梁淼 王翰书 张峻松 潘文亮.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鉴定无花果提取物关键特征风味物质[J]. 食品科学, 0, (): 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