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雅臣, 李德玉, 吴寿金. 芋头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1995, 26(10): 555.[2] 赵国华, 陈宗道, 王赟. 芋头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免疫调节活性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02, 2(3): 21-25.[3] 孟庆繁, 王瑜, 高畅, 等. 芋头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6, 27(6): 73-75.[4] 肖月士. 红芽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06, (2): 55-56.[5] 蒋高松, RAMSDEN L, CORKE H. 芋头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J]. 配料, 1998(12): 14.[6] 林雪玉. 红芽芋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 农家之友, 2008 (24): 53. [7] 赖永红, 黄一赐, 林警周. 龙岩红芽芋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麦田科技, 2008, 26(4): 36-38. [8] 郑峰. 不同播期及施肥条件对红芽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J]. 上海蔬菜, 2008(5): 69, 71. [9] 徐国环, 许满庆. 红芽芋一稻一菜高效种植技术[J]. 中国种业, 2008(2): 66-67.[10] PELLETT P L, YOUNG V R.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foods[M]. Tokyo: The United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mpany, 1980: 26-29.[11] 郑艺梅, 李群, 华平, 等. 发芽糙米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J]. 食品科学, 2006, 27(10): 549-551.[12] 李培兵, 王永辉, 邓炳南, 等. 羊胎素中氨基酸测定与评价[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9, 31(3): 20-22.[13] 姜瑞敏, 史美丽, 陈玉珍, 等. 芋头淀粉性能及化学组成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8(15): 128-131. [14]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营养卫生研究所. 食物成分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81.[15] 沈群. 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 农村实用工业技术, 2000(11): 32.[16] 孙洁, 吕加平, 薄海波. 藏药蕨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食品科学, 2008, 29(2): 411-414.[17] 邵斌, 许新德. 胡萝卜素的来源及组成与功能差异[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5): 41-44.[18] 孟海男. 维生素A(VA)与人体健康的关系[J]. 饮料工业, 2011,14(4): 7-10.[19] 董宇静, 俞励平, 颜戊利, 等. 食用菌类中矿物质元素的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4, 11(1): 47-50.[20] 谭爱华, 刘发志, 张曙光. 紫陀螺菌蛋白质营养评价[J]. 食用菌学报, 2003(10): 24-28.[21] 赵冰. 蔬菜品质学概论[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