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4, Vol. 45 ›› Issue (22): 154-163.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40227-144
赵洁, 李富荣, 刘雯雯, 马姜明, 秦佳双, 陈岩, 王旭
出版日期:
2024-11-25
发布日期:
2024-11-05
基金资助:
ZHAO Jie, LI Furong, LIU Wenwen, MA Jiangming, QIN Jiashuang, CHEN Yan, WANG Xu
Online:
2024-11-25
Published:
2024-11-05
摘要: 本研究以广西地区的特色茶叶六垌茶为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识别不同加工工艺、采摘时间和种植模式的六垌茶特征成分,探究不同因素对特征成分的影响。共识别筛选出六垌茶的23 个不同关键特征成分,包括(+)-没食子儿茶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等,其中儿茶素及其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占特征成分的主导地位,数量占比达82.6%。区分不同加工工艺和采摘时间六垌茶具有最大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的特征成分均为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分别为阿库米尼苷和桧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同种植模式六垌茶中最大VIP值特征成分为(+)-儿茶素。结果表明,在不同加工工艺、采摘时间和种植模式等因素影响下,六垌茶的关键特征成分及其含量分布不同。其中,红茶工艺促进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的形成和萜烯糖苷的水解;随采摘时间的延长,六垌茶中山柰酚-3-O-对香豆酰基鼠李糖葡萄糖苷等5 个黄酮类特征成分的相对丰度升高;人工种植降低了(+)-儿茶素等儿茶素及其衍生物特征成分的相对丰度。本研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识别不同六垌茶的关键特征成分及丰度差异,有助于探索不同六垌茶特征品质形成的机理机制,可为六垌茶的加工工艺和栽培技术等品质调控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赵洁, 李富荣, 刘雯雯, 马姜明, 秦佳双, 陈岩, 王旭.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六垌茶关键特征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24, 45(22): 154-163.
ZHAO Jie, LI Furong, LIU Wenwen, MA Jiangming, QIN Jiashuang, CHEN Yan, WANG Xu.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 Key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in Liudong Tea[J]. FOOD SCIENCE, 2024, 45(22): 154-163.
[1] | 吕建欣 郭梦月 张会茹 孔丹丹 骆骄阳 杨美华.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修饰及其在真菌毒素检测和脱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2] | 陈言凯. SPE-UPLC-MS/MS法快速测定乳粉及液体乳中26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J]. 食品科学, 0, (): 0-0. |
[3] | 关桦楠,张明一,王丹丹,张朱泽惠. 荧光碳量子点模拟酶比色-荧光双传感体系检测葡萄糖[J]. 食品科学, 2024, 45(24): 232-241. |
[4] | 陈言凯. 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乳粉及液体乳中26 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J]. 食品科学, 2024, 45(24): 266-272. |
[5] | 李彦龙,钱丽丽,陈明明,宋妍,刘毅,王永生,刘宏艳. 元素指纹在茶叶产地溯源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24): 293-301. |
[6] | 吕建欣,郭梦月,张会茹,孔丹丹,骆骄阳,杨美华.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修饰及其在真菌毒素检测和脱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24): 357-366. |
[7] | 陈梦琪,彭淼曦,刘婧文,黄成栋,吴祖庆,凌莉,袁慕云,陈文锐,胡松青.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4, 45(23): 297-310. |
[8] | 牛俊桀,史波林,钟葵,李洪亮,温烃,汪厚银,安志丛,高海燕,赵镭. 中心点剖面法:一种快速感官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23): 311-320. |
[9] | 陈梦琪 彭淼曦 刘婧文 黄成栋 吴祖庆 凌莉 袁慕云 陈文锐 胡松青.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J]. 食品科学, 0, (): 0-0. |
[10] | 牛俊桀 史波林 钟葵 李洪亮 温烃 汪厚银 安志丛 高海燕 赵镭. 中心点剖面法(Pivot Profile):一种快速感官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王琳 邢冉冉 于耀鲜 易秋菊 卢思远 邓婷婷 王旭 陈颖. 基于RAA-CRISPR/Cas12a技术的 桃成分单管一体化快速检测方法[J]. 食品科学, 0, (): 0-0. |
[12] | 安勤 刘仲华 黄建安. 基于GC×GC-QTOF-MS分析不同品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特征[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母雯竹, 张贵宇, 张维, 姚瑞, 付妮. 基于CARS-SPA特征提取的黄水淀粉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优化[J]. 食品科学, 2024, 45(19): 8-14. |
[14] | 罗丽红, 蒋翠文, 劳水兵, 覃国新, 闫飞燕, 梁钟丹, 韦宇宁, 李慧玲, 殷玮琰, 周玉玲, 牙禹.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纳米金复合纳米材料的阻抗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啶虫脒[J]. 食品科学, 2024, 45(19): 242-250. |
[15] | 郑欣瑶, 沈央红, 赵秀玲, 陈绅, 费建枫, 朱军莉. 荧光免疫层析法结合智能手机在食品危害物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19): 376-38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