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4, Vol. 45 ›› Issue (23): 113-122.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40512-089
• 生物工程 • 上一篇
孙大庆,齐贺,邸子清,葛相麟,洪青平,杜新蕊,姚禹西,李洪飞
发布日期:
2024-12-06
基金资助:
SUN Daqing, QI He, DI Ziqing, GE Xianglin, HONG Qingping, DU Xinrui, YAO Yuxi, LI Hongfei
Published:
2024-12-06
摘要: 为探究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和开发低果聚糖发酵食品,本研究对287 株酸面团来源的乳酸菌进行果聚糖利用能力筛选,获得1 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之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果聚糖代谢机制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菌株19M03基因组含有1 个染色体和9 个质粒,基因组全长3 246 316 bp,GC相对含量44.53%,包含3 084 个编码基因、66 个tRNA和16 个rRNA。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分类学上菌株19M03属于植物乳植杆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同源蛋白簇、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中,19M03共编码357 个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和351 个碳水化合物转运相关基因,其中与果聚糖代谢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均有12 个。根据这些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的代谢关系,提出19M03果聚糖代谢模型。该模型解析了果聚糖水解过程及其催化反应的细胞定位(既可胞内,又可胞外)、细胞膜中运输低聚果糖和果糖的特异转运蛋白(IIABCFOS、IIABCDfru、IIABCfru)、细胞内果糖分解代谢途径(n=4)和果糖合成代谢途径(n=1)及其所有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此外,耐药和毒力基因分析证明19M0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总之,本研究筛选获得了1 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并在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19M03果聚糖代谢机制,这些结果可为阐明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为今后低果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中图分类号:
孙大庆,齐贺,邸子清,葛相麟,洪青平,杜新蕊,姚禹西,李洪飞. 嗜果聚糖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9M03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J]. 食品科学, 2024, 45(23): 113-122.
SUN Daqing, QI He, DI Ziqing, GE Xianglin, HONG Qingping, DU Xinrui, YAO Yuxi, LI Hongfei. Screening 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Analysis of Fructofuranose-Metabolizing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9M03[J]. FOOD SCIENCE, 2024, 45(23): 113-122.
[1] | 刘青青 张明 杨雯静 刘可 李凡 李学鹏 励建荣 张德福. 一株多药耐药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B_VpP_3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4, 45(24): 0-0. |
[2] | 刘子豪 倪皓洁 李文璐 王凤忠 王彦波 曾黉. 乳酸菌基因组规模代谢建模研究与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24): 0-0. |
[3] | 孙大庆 齐贺 邸子清 葛相麟 洪青平 杜新蕊 姚禹西 李洪飞. 嗜果聚糖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9M03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4] | 周奎 宫梦学 王润东 李学鹏 邓义佳 励建荣. 冷鲜波动温度对生食三文鱼肌肉代谢物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5] | 孟维民 高雅鑫 胡淼 张凤霞 文伟 张鹏飞 李淑英 王凤忠. 豆渣的高值化利用:生物转化途径[J]. 食品科学, 0, (): 0-0. |
[6] | 吴梵 马国文 曾照中 洪维鍊 倪丹 郭宇星. 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表面蛋白及其黏附性能的研究[J]. 食品科学, 0, (): 0-0. |
[7] | 戚少含 陈穗 李向丽 赵力超 谭贵良. 发酵食品中噬菌体多样性、辅助代谢功能及宿主互作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8] | 刘芳 舒志强 王共明 井月欣 赵云苹 徐英江 矫春娜 张健.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S10的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梁悦琪 张玉姣 代艺伟 陈映羲 董亮 张素芳.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解析贝莱斯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的分子基础[J]. 食品科学, 0, (): 0-0. |
[10] | 陈志娜 尹琳琳 刘锦 邵孟元 叶韬 黄晓辰. 一株抑MRSA植物乳杆菌CHEN1的全基因测序及产细菌素基因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修 梁光月 程磊.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多种菌种发酵桑叶化学成分的变化[J]. 食品科学, 0, (): 0-0. |
[12] | 王宇航 周玲玲 周瑶玲 撒俊梦 张元臣 马增军 连凯琪. 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陈玉瑶 王元楷 曾全恒 周纯洁 蔡甜 陈科伟. 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粪菌体外发酵叶绿素a/b后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肖灵 唐琳琳 宋晓妍 张艺华 韩雪梅 吕厚姣 梁武 王艳萍 耿伟涛 贾龙刚. 后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改善AD大鼠的认知障碍[J]. 食品科学, 0, (): 0-0. |
[15] | 王川 赵雨琳 李娜 附俊杰 刘军 廖钰婷 李丽 曹荣. 基于风味导向解析四川晒醋特征风味物质及代谢途径[J]. 食品科学, 0, (): 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