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2, Vol. 43 ›› Issue (9): 10-18.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10406-073
吴丽娜,刘昀阁,张一敏,毛衍伟,梁荣蓉,杨啸吟,罗欣,董鹏程,朱立贤
出版日期:
2022-05-15
发布日期:
2022-05-27
基金资助:
WU Lina, LIU Yunge, ZHANG Yimin, MAO Yanwei, LIANG Rongrong, YANG Xiaoyin, LUO Xin, DONG Pengcheng, ZHU Lixian
Online:
2022-05-15
Published:
2022-05-27
摘要: 研究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并从代谢活性、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生物膜的微观结构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探究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机理。结果发现:乳酸和过氧乙酸的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分别为0.25%和0.002 5%;通过活菌计数测定分析不同剂量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抑制效果,发现在亚MIC(1/2 MIC和1/4 MIC)下乳酸和过氧乙酸的生物膜抑制作用较弱,而MIC下两种有机酸均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形成(P<0.05),2 MIC可完全抑制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形成;经MIC的乳酸和过氧乙酸处理后,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代谢活性分别降低了84.25%和43.49%,而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显著减少(P<0.05);乳酸和过氧乙酸均有效抑制了大肠杆菌O157:H7的黏附相关基因(csgA、flhC)、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sdiA)、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csrA、adrB、adrA)以及双组分调控系统相关基因(phoQ、phoP、envZ、ompR)。综上所述,乳酸和过氧乙酸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有效的杀菌剂,降低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相关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中图分类号:
吴丽娜,刘昀阁,张一敏,毛衍伟,梁荣蓉,杨啸吟,罗欣,董鹏程,朱立贤. 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 食品科学, 2022, 43(9): 10-18.
WU Lina, LIU Yunge, ZHANG Yimin, MAO Yanwei, LIANG Rongrong, YANG Xiaoyin, LUO Xin, DONG Pengcheng, ZHU Lixian. Inhibitory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Lactic Acid and Peracetic Acid on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Biofilm Formation[J]. FOOD SCIENCE, 2022, 43(9): 10-18.
[1] | 姜子涛.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研究不同类型UHT牛奶的挥发性风味特征[J]. 食品科学, 2022, 43(10): 0-0. |
[2] | 家志文 陈学玲 范传会 梅新 施建斌 隋勇 蔡沙 熊添 何建军.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菜心切口处微生物多样性[J]. 食品科学, 2022, 43(10): 0-0. |
[3] | 马上超 程超 田成 陈业 莫开菊 汪兴平.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恩施州淡豆豉的细菌多样性[J]. 食品科学, 2022, 43(10): 0-0. |
[4] | 梅佳林,李婷婷,张星晖,励建荣,孟玉琼,马睿,杨旭. 芳樟醇对三文鱼源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J]. 食品科学, 2022, 43(9): 199-206. |
[5] | 张铭书,夏永军,艾连中,熊智强,宋馨,王光强. 益生菌磷壁酸引起的免疫反应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9): 242-248. |
[6] | 赖鲸慧,祝元婷,陈媛,唐林,陈贵希,李建龙,刘书亮. 乳酸菌代谢低聚果糖/菊粉途径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9): 364-372. |
[7] | 陈媛,赖鲸慧,张梦梅,赵恬叶,王松,李建龙,刘书亮.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污染现状及减除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9): 285-292. |
[8] | 赖鲸慧 祝元婷 陈媛 唐林 陈贵希 李建龙 刘书亮. 乳酸菌代谢低聚果糖/菊粉途径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陈媛 赖鲸慧 张梦梅 赵恬叶 王松 李建龙 刘书亮.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污染现状及减除技术研究进展[J]. , 0, (): 0-0. |
[10] | 刘豪栋 杨昳津 林高节 马家欢 倪燮邻 邵毅恒 牟志勇 宋馨 艾连中 夏永军. 酵母与乳酸菌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 0, (): 0-0. |
[11] | 梅佳林 李婷婷 励建荣 张星晖 孟玉琼 马睿 杨旭. 芳樟醇对三文鱼源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J]. 食品科学, 0, (): 0-0. |
[12] | 刘豪栋,杨昳津,林高节,马家欢,倪燮邻,邵毅恒,牟志勇,宋馨,艾连中,夏永军. 酵母与乳酸菌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9): 268-274. |
[13] | 张琪,朱丹,牛广财,颜飞翔,魏文毅,朱磊,王思溥. 高通量测序分析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J]. 食品科学, 2022, 43(8): 158-165. |
[14] | 秦雅莉,赵笑颍,沈圆圆,于福田,刘小玲. 酸笋中具有抗炎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J]. 食品科学, 2022, 43(8): 121-127. |
[15] | 刘若辰,李荣,姜子涛,王颖,谭津,汤书华. 不同类型食醋的香气特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22, 43(8): 227-23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