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22): 101-111.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50412-100
蒋起宏,陈进宇,沈国新,陈琳
发布日期:2025-11-21
基金资助:Jiang Qihong, CHEN Jinyu, SHEN Guoxin, Chen Lin
Published:2025-11-21
摘要: 果糖因其高甜度、低成本被广泛用作甜味剂,是加工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核心成分。然而,过量摄入果糖已被证实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甚至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果糖在体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双路径代谢模式:低剂量果糖主要由小肠上皮细胞顶膜侧的葡萄糖转运蛋白5转运,经酮己糖激酶C催化首过代谢为果糖-1-磷酸,从而大幅减轻进入全身循环的果糖负荷。当摄入超载时,果糖突破肠道代谢阈值发生“溢出”,未经代谢的果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显著激活新生脂肪生成通路,通过上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及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脂质合成,最终诱发肝内及全身脂质沉积、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并伴随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高果糖饮食可重塑肠道菌群结构,导致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微生物的丰度上升,同时伴随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显著下调,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促使脂多糖易位,并激活Toll样受体4介导的全身低度慢性炎症反应。高果糖摄入还可增加嘌呤代谢中间产物产量,通过促进尿酸合成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加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发展。本综述详细描述了果糖的代谢吸收机制及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开发靶向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蒋起宏,陈进宇,沈国新,陈琳. 膳食果糖的代谢特征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22): 101-111.
Jiang Qihong, CHEN Jinyu, SHEN Guoxin, Chen Lin.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Dietary Fructose[J]. FOOD SCIENCE, 2025, 46(22): 101-111.
| [1] | 曹亚楠,刘乙志,彭镰心. 苦荞类外泌体纳米囊泡调控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及极化的体外机制[J]. 食品科学, 2025, 46(22): 157-170. |
| [2] | 付佳音,王龙华,杨涵越,李永焜,杨晖,卢凯迪,燕飞,曲东. 酒精相关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22): 372-385. |
| [3] | 徐陈霞,张贤谦,李进军,吕广萍,曹梦思,刘明. 食用多糖消化吸收及肠道菌群互作的人体替代实验模型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22): 398-411. |
| [4] | 王丹丹 贾春艳 武陈晨 刘晓飞 张娜. 功能性谷物制品中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 [5] | 祝辉 胡虹君 马懿 蒋维明 沈才洪 敖宗华 宋川 熊蓉 蒋松樾 刘渠波 泽仁磋 徐柯伟 王凝. 藏茶茶褐素通过调控 IRE1/p-JNK/Bcl-2-caspase-3 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斑马鱼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 [6] | 韩立华 王凯 冯小兰 王蓓 王丽. 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膳食营养影响子代骨骼发育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 [7] | 周锫 潘易 华蓉 杨宁 何容 苟学磊 陈正启 孙达锋. 食用菌嘌呤争议与健康效应重估: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风险管理中的多维调控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 [8] | 李霁洋 黄庆芝 郑明静 李志朋 朱艳冰 倪辉 孙赵鸿 姜泽东 洪涛. 乳酸菌发酵对红毛藻膳食纤维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 [9] | 李攀 王晓晨 徐佳月 刘婷 孟强 张慧敏 骆艳娥. 纳米膜包封菌FeⅢICGA@CG可通过提高Ligilactobacillus丰度缓解溃疡性结肠炎[J]. 食品科学, 0, (): 0-0. |
| [10] | 刘懿航 耿洁 刘利平 冯杰 张劲松 刘艳芳. β-葡聚糖调节肠道菌群健康效应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 [11] | 盖停停 王云 张连凤 周傲文 陈亮稳 曹慧华.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高糖模型鉴定茶氨酸的修复功效[J]. 食品科学, 0, (): 0-0. |
| [12] | 杨淑红 李敏倩 边亚琴 高冲 宋礼. 牦牛乳酪蛋白抗氧化肽的筛选及对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J]. 食品科学, 0, (): 0-0. |
| [13] | 陈雅如 阮雅婕 朱少辉 郑恺琦 王静 关倩倩 熊涛. 维生素B5及B12对MPP+诱导SH-SY5Y细胞帕金森模型保护作用及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 [14] | 张梓文,倪露源,朱珍珠. 载姜黄素菠菜外泌体样囊泡的制备及其缓解神经炎症损伤作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19): 158-166. |
| [15] | 胡驹铖,赵文竹,于一丁,吴春剑,傅鹏程,于志鹏. 食源性富硒蛋白功能特性及硒形态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9): 379-385.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