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樊晓岚,李月圆,张引引,韩云云,李 玲,闫师杰,肖丽霞. 降温方式对鸭梨采后FAD及LOX基因表达及其褐变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5): 222-227. |
[2] |
韩艳文,池 明,樊晓岚,赵 航,闫师杰. 不同降温方式下晚采鸭梨PAL基因相对表达与果心褐变的关系[J]. 食品科学, 2018, 39(15): 174-180. |
[3] |
韩艳文,廉双秋,韩云云,池 明,闫师杰. 鸭梨POD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成熟度和降温方法对其表达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9): 40-45. |
[4] |
韩云云,宋方圆,韩艳文,李 玲,闫师杰. 不同采收贮藏条件下鸭梨果实LOX基因表达及其与果心褐变的关系[J]. 食品科学, 2016, 37(18): 216-222. |
[5] |
梁丽雅,闫师杰*,何庆峰,崔艳. 梯度降温对鸭梨采后果肉膜脂过氧化及褐变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6): 247-252. |
[6] |
李 健1,徐艳聪1,黄 美2,杨 洋2,曹建康2,姜微波2,*. 鸭梨果实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J]. 食品科学, 2013, 34(15): 154-157. |
[7] |
刘野,胡小松,,张飞. 二氧化碳导致鸭梨褐变与细胞内钙的关系[J]. 食品科学, 2011, 32(13): 62-65. |
[8] |
刘向平1,寇晓虹2,*,张 平3,李江阔3,黄艳凤3,王一州2,吴彩娥4. 不同采收期对鸭梨采后贮藏香气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0, 31(10): 292-295. |
[9] |
王颉, 李里特, 丹阳, 叶青. 多胺处理对鸭梨采后生理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03, 24(7): 141-145. |
[10] |
宋晓岗, 陈敏, 吴雅红, 何文发, 许思剑. 中草药复合保鲜纸小袋包装的保鲜效果研究[J]. 食品科学, 1997, 18(1): 54-57. |
[11] |
俞锦全. 鸭梨销地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J]. 食品科学, 1990, 11(7): 49-53. |
[12] |
刘国声. 白梨皮芳香油成分[J]. 食品科学, 1987, 8(7): 45-47. |
[13] |
吴方元, 刘协文, 詹国庆, 宋锡瑾, 胡冬梅, 胡宏文. 高效水果保鲜剂保鲜水果的研究[J]. 食品科学, 1986, 7(3): 50-52. |
[14] |
任明. 几种水果冰激凌的制做工艺和配方(意大利技术座谈会)[J]. 食品科学, 1983, 4(2): 58-58. |
[15] |
王纯, 朱江. 防止鸭梨黑心病试验报告[J]. 食品科学, 1981, 2(10): 3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