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昭, 曹亚男, 李跑, 赵振, 刘霞.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0, 41(13): 276-282. |
[2] |
王 鑫,李 华,王 华. 白兰地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8, 39(19): 287-295. |
[3] |
赖金龙,付 倩,陶宗娅,何 娇,罗学刚. 3 种农作物可食用部分对铯的蓄积特性[J]. 食品科学, 2016, 37(9): 87-91. |
[4] |
陈 康,Oh Young Joo,李洪军,Tae Seok Kim,贺稚非,Ik Hyun Yeo. 金银花乳杆菌发酵凉茶的研制[J]. 食品科学, 2016, 37(3): 131-136. |
[5] |
于慧春,彭盼盼,殷 勇. 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J]. 食品科学, 2016, 37(20): 203-208. |
[6] |
罗东升,余 萍,阚建全. 豆腐柴鲜叶豆腐的工艺条件优化[J]. 食品科学, 2013, 34(24): 313-317. |
[7] |
李加兴,向 东,周炎辉,黄 诚. 碱提酸沉法提取黄秋葵籽蛋白的工艺条件优化[J]. 食品科学, 2013, 34(20): 23-26. |
[8] |
郑?华1,彭?辉2,林?捷1,*,吕雪娟3. 食盐对咸蛋黄蛋白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1): 83-87. |
[9] |
邓克权,黄友如,华欲飞. 提取条件对大豆11S 球蛋白得率及纯度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7): 59-63. |
[10] |
张捷1,顾德周1,张惠媛1,刘岩1,汪琦1,张昕1,王佩荣2,陶雨风3,范斐1,陈广全1,*,乐加昌2. 利用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J]. 食品科学, 2012, 33(24): 226-229. |
[11] |
杜雄伟1,李叶2,*,张雪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食品科学, 2012, 33(24): 219-221. |
[12] |
李若慧1,常康威2,*,袁志奎1,程艳玲1,苏?丹1. 壳聚糖对脂肪的吸附特性[J]. 食品科学, 2012, 33(21): 53-56. |
[13] |
李?娟1,史衍玺1,*,杜志勇1,孔德强1,孟凡乔2. 富硒花生中硒的赋存形态研究[J]. 食品科学, 2012, 33(21): 57-59. |
[14] |
马?宁1,2,濮少杰3,李?锋4,梁?进5,方?勇1,杨文建1,安辛欣2,赵立艳2,董艳红6,杨燕婷6,胡秋辉1,2,*. 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J]. 食品科学, 2012, 33(20): 16-20. |
[15] |
郑亚琴,于军香,冯宪民. 1-MCP对秋葵荚果贮藏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20): 33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