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昭, 曹亚男, 李跑, 赵振, 刘霞.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0, 41(13): 276-282. |
[2] |
寻崇荣,薛洪飞,江连洲,滕 飞,李 杨,隋晓楠,谢凤英,王中江. 螺杆转速对持香型仿肉制品结构及挥发性成分保留率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7): 150-155. |
[3] |
任娇艳,苟娜,高立,杨宜婷,李良,袁尔东. 姜黄素对幽门螺杆菌及其诱导人胃GES-1细胞损伤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23): 151-156. |
[4] |
谢天,孙洪蕊,康立宁,李凤林,田志刚,刘香英. 双螺杆挤压对玉米重组米理化特性及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17): 183-189. |
[5] |
孟满,张瑜,林梓,许培振,丁筑红. 不同物理方法处理刺梨果渣理化性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15): 171-177. |
[6] |
赖金龙,付 倩,陶宗娅,何 娇,罗学刚. 3 种农作物可食用部分对铯的蓄积特性[J]. 食品科学, 2016, 37(9): 87-91. |
[7] |
于慧春,彭盼盼,殷 勇. 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J]. 食品科学, 2016, 37(20): 203-208. |
[8] |
舒 恒,蒋 旭,王新康,李慧慧,袁娟丽,陈红兵,高金燕. 白燕2号燕麦的双螺杆挤出物的理化特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15): 83-87. |
[9] |
钱 骅,陈 斌,黄晓德,朱羽尧,赵伯涛. 不同破壁技术对桑黄功能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 37(10): 23-27. |
[10] |
张 于,江 涛,冉 健,文月玲,沈留红,余树民,曹随忠,姚学萍*. 牛、羊乳及其乳制品中幽门螺杆菌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5, 36(1): 268-272. |
[11] |
吴占威 胡志和. 豆渣膳食纤维及豆渣超微化制品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3): 271-275. |
[12] |
郑?华1,彭?辉2,林?捷1,*,吕雪娟3. 食盐对咸蛋黄蛋白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1): 83-87. |
[13] |
杜雄伟1,李叶2,*,张雪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食品科学, 2012, 33(24): 219-221. |
[14] |
张捷1,顾德周1,张惠媛1,刘岩1,汪琦1,张昕1,王佩荣2,陶雨风3,范斐1,陈广全1,*,乐加昌2. 利用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J]. 食品科学, 2012, 33(24): 226-229. |
[15] |
吴占威,胡志和*, 鲍?洁. 超微粉碎及螺杆挤压对大豆豆渣粒度和加工性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22): 13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