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3): 204-211.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40702-023
罗子旋,姜凤利,吴沛净,宋平,丁柯柯
LUO Zixuan, JIANG Fengli, WU Peijing, SONG Ping, DING Keke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制损伤装置制作不同损伤等级样本(DI组(撞击1 次)和DII组(撞击不同位置2 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4 ℃和25 ℃两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采集蓝莓损伤发生0、6、24 h的波谱信息和质子密度图像信息。结果表明,损伤显著改变了蓝莓内部水分状态与分布。随着时间的延长,受损蓝莓细胞壁水含量A21减少,而细胞质水含量A22在损伤发生后逐渐上升,特别在损伤程度高的DII组,损伤发生24 h后A22增至0 h的1.45 倍以上,而液泡水含量A23和总水分含量A2大幅度下降,表明蓝莓损伤后水分重新分配和向外界环境迅速转移。随着损伤程度上升,液泡水主峰整体呈现显著下降和右移的趋势,同时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该变化。在25 ℃条件下,损伤发生6 h和24 h时,出现了4 个弛豫峰,弛豫峰的增加标志着蓝莓品质显著劣变。相比于室温(25 ℃),4 ℃低温贮存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并减缓受损蓝莓水分流失速率。实验结果可为实现蓝莓机械损伤的快速检测和损伤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