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19): 265-272.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50522-148
• 安全检测 • 上一篇
秦晓彤,王东,赵尔成,贺敏
发布日期:
2025-09-16
基金资助:
QIN Xiaotong, WANG Dong, ZHAO Ercheng, HE Min
Published:
2025-09-16
摘要: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建立黄瓜中吡噻菌胺及其代谢物PAM、氟菌唑及其代谢物FM-6-1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1~1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各目标物的最小检出含量均达0.01 mg/kg。在0.01、0.2 mg/kg和1.0 mg/kg 3 个添加水平下,吡噻菌胺、氟菌唑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完全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023—2024年在全国12 个黄瓜主产区(6 个设施栽培区、6 个露地栽培区)开展了规范的残留田间试验。试验选用28%吡噻菌胺·氟菌唑水乳剂,于黄瓜白粉病发生始盛期按有效成分84 g/hm2的剂量施药3 次(施药间隔7 d)。施药后采集黄瓜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安全间隔期2~3 d后,吡噻菌胺和氟菌唑在设施和露地黄瓜中的残留含量分别为0.03~0.04、0.02~0.03 mg/kg;消解动力学分析表明,两种农药在黄瓜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中吡噻菌胺的半衰期为1.1~1.5 d,氟菌唑为1.1~1.9 d。膳食风险评估采用风险商法,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和农药登记使用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普通人群对吡噻菌胺和氟菌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228 7 mg和0.109 7 mg,其风险商分别为3.6%和4.4%,均远低于100%的安全阈值。黄瓜中吡噻菌胺和氟菌唑的残留水平对消费者健康风险完全可控。本研究为吡噻菌胺和氟菌唑的科学使用和膳食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秦晓彤,王东,赵尔成,贺敏. 基于UPLC-MS/MS技术的黄瓜中吡噻菌胺和氟菌唑残留特征解析与风险评估[J]. 食品科学, 2025, 46(19): 265-272.
QIN Xiaotong, WANG Dong, ZHAO Ercheng, HE Min. Residue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Penthiopyrad and Triflumizole in Cucumber Using UPLC-MS/MS[J]. FOOD SCIENCE, 2025, 46(19): 265-272.
[1] | 谢嘉俊, 杨东, 林建涵, 赵靓, 廖小军. 微流控技术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18): 317-332. |
[2] | 曹佳敏 李雪辰 许嘉豪 杨勇 惠腾. 热加工食品中四氢-β-咔啉的形成及其检测方法研究[J]. 食品科学, 0, (): 0-0. |
[3] | 陈妙凤, 杨昊青, 卢艺慧, 胡嘉淼, 林少玲. 光动力抗真菌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5): 27-34. |
[4] | 李玉珍,肖怀秋,王斌,廖琼,刘畅宇,曹慧君. 抗菌肽的抑菌机制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15): 415-425. |
[5] | 唐翠英, 陈华峰, 黄棋舒, 李建文, 黄思婷, 陈丽娟, 傅武胜. 干制水产品中N-亚硝胺的污染调查和N-二甲基亚硝胺的风险评估[J]. 食品科学, 2025, 46(14): 329-336. |
[6] | 张书鸣 王欣 郑玲春 谈文娇 白亚敏 王锴 王强.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电化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7] | 赖妍,孙秀兰,张银志,孙嘉笛. 基因工程抗体的筛选、表达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污染现场即时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325-338. |
[8] | 毛典辉 王可浩 陈俊华 徐静婷. 基于增强检索生成框架的的食品安全监管智能问答系统[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彭华康,张焕芝,王晨跃,王垚. 提升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热稳定性的酶工程策略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378-424. |
[10] | 唐翠英 陈华峰 黄棋舒 李建文 黄思婷 陈丽娟 傅武胜. 干制水产品中N-亚硝胺的污染调查和N-二甲基亚硝胺的风险评估[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王旭锴,陈聪颖,让一峰,肖雪蔓,李银焕,王俊明,柳春红.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淀粉材料迁移物的体外肾毒性[J]. 食品科学, 2025, 46(7): 183-194. |
[12] | 李新新,黄兰淇,陈秀,温广月,张颂函,赵莉. 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霜霉威在3 种绿叶蔬菜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J]. 食品科学, 2025, 46(7): 309-317. |
[13] | 王旭锴 陈聪颖 让一峰 肖雪蔓 李银焕 王俊明 柳春红. PBAT-改性淀粉材料迁移物的体外肾毒性[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李新新 赵莉. 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霜霉威在3种绿叶蔬菜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J]. 食品科学, 0, (): 0-0. |
[15] | 干鸿翔,许安宁,周璐,罗芳芳,冯仲阳,高彬茹,李卓思,王翔,董庆利,秦晓杰. 食源和人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的基因组特征和毒力因子对比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6): 116-12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