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17, Vol. 38 ›› Issue (21): 112-118.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721018
李桂霞,李欣,李铮,王颖,朱杰,张德权
LI Guixia, LI Xin, LI Zheng, WANG Ying, ZHU Jie, ZHANG Dequan
摘要: 动物宰后从肌肉到肉品经过僵直、成熟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僵直及成熟过程的研究可为肉品质改善及肉制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杂交公羊(小尾寒羊×北京本地羊)双侧背最长肌在4?℃成熟0.5、2.0、6.0、12.0、24.0、48.0、72.0、120.0、168.0?h,测定不同时间的pH值、剪切力、肌节长度、ATP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钙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pH值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从第24小时后变化不显著(P>0.05);剪切力先上升后下降,在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肌节长度在宰后先缩短后逐渐变长,且在第48小时缩至最短;ATP含量先上升后下降,48?h后趋于稳定;μ-钙蛋白酶80?kD大亚基在宰后24?h基本降解完全,其降解的78?kD大亚基在第48小时降解完全;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作为μ-钙蛋白酶的降解底物,在成熟过程中发生降解,第168小时几乎观察不到完整的蛋白条带;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羊背最长肌从第2小时开始僵直,到第24小时程度达到最大,从第48小时开始解僵,解僵后肉的嫩度逐渐改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