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2, Vol. 43 ›› Issue (19): 367-374.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10813-170
白亚龙,廖小艳,崔妍
出版日期:
2022-10-15
发布日期:
2022-10-26
基金资助:
BAI Yalong, LIAO Xiaoyan, CUI Yan
Online:
2022-10-15
Published:
2022-10-26
摘要: 随着营养均衡的饮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于鲜食蔬果的消费量不断上升。生菜这种广受中西方民众欢迎的蔬菜在日常鲜食食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生菜在种植、采摘、流通、销售等环节都可能会被细菌污染,这些细菌甚至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157:H7等致病菌。一方面,细菌性腐败菌的大量污染会对生菜货架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致病菌的污染会造成消费者食物中毒。目前,已有大量消除生菜中细菌污染方法的研究,包括物理清洗、消毒剂杀菌、物理杀菌等。本文对这些细菌消除方法的使用以及优缺点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中图分类号:
白亚龙,廖小艳,崔妍. 消除鲜食生菜中细菌污染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19): 367-374.
BAI Yalong, LIAO Xiaoyan, CUI Yan. Progress in Eliminating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Ready-to-Eat Lettuce[J]. FOOD SCIENCE, 2022, 43(19): 367-374.
[1] | 曹子岳 董永贞 彭雪雯 陈瑞 江丰 范志勇 俞晓平 陈翊平. 顺磁离子介导的磁弛豫生物传感器评定鱼肉新鲜度[J]. 食品科学, 2022, 43(20): 0-0. |
[2] | 何雨朔 卞科 李萌萌 刘远晓 关二旗 金瑞 王瑞虎. 玉米赤霉烯酮及其衍生物毒性和转化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3] | 何守魁 黎丹红 施春雷 史贤明. 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抗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 0, (): 0-0. |
[4] | 何守魁,黎丹红,施春雷,史贤明. 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抗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19): 308-317. |
[5] | 郭红艳,杨家庆,刘园,莫妮娜,贾惠婷,陈焱,郑立友. 呕吐毒素的食品污染、吸收代谢及肠道毒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19): 382-390. |
[6] | 孙亚宁 杨苏珍 杨继飞 胡骁飞 陈鑫鑫 张颖硕 邓瑞广 张改平. 高灵敏度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模式构建及在呕吐毒素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0, (): 0-0. |
[7] | 张露 王夜寒 梅强根 严玉杰 程鑫鹏 谢作桦 贾晓燕 涂宗财. 覆盆子不同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抗糖尿病活性[J]. 食品科学, 0, (): 0-0. |
[8] | 窦磊娜 王战辉 余文博 沈建忠.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鉴定和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窦磊娜,王战辉,余文博,沈建忠.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鉴定和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2, 43(17): 306-315. |
[10] | 马洪悦 杨敏莉 张峰 杨丙成 章飞芳.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的选择性离子源结合电喷雾电离质谱快速检测莠灭净和莠去津[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马洪悦,杨敏莉,张峰,杨丙成,章飞芳.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的选择性离子源结合电喷雾电离质谱快速检测莠灭净和莠去津[J]. 食品科学, 2022, 43(16): 317-323. |
[12] | 王帅 杨艳歌 吴占文 李红娜 李涛 孙冬梅 袁飞. RPA、RAA及ERA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杜易潼 王颖 薛婉玉 范宇鑫 姜子涛. 樟科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熊文文 曾冰蕙 郝梦真 王俊娟 车会莲. 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食品科学, 0, (): 0-0. |
[15] | 肖英梁 刘翼翔. 膳食营养组分改善视网膜光氧化应激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