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4, Vol. 45 ›› Issue (17): 127-134.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31127-221
马雪莲, 王鹏, 耿敬章, 田洪磊, 颜海燕, 何婉莺, 詹萍
出版日期:
2024-09-15
发布日期:
2024-09-09
基金资助:
MA Xuelian, WANG Peng, GENG Jingzhang, TIAN Honglei, YAN Haiyan, HE Wanying, ZHAN Ping
Online:
2024-09-15
Published:
2024-09-09
摘要: 为探究不同加热温度对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物质组成及感官属性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描述性感官评价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未加热及100、150 ℃加热的椒麻鸡赋味汤料的挥发性成分,定量对比感官属性强度,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验证不同加热温度的椒麻鸡赋味汤料的关键差异物质。结果表明:加热温度显著改变了椒麻鸡赋味汤料的感官特性,基于GC-MS对椒麻鸡赋味汤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到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和其他类共6 类挥发性物质,并通过OPLS-DA筛选出椒麻鸡赋味汤料中受加热温度影响显著的16 种关键呈香差异物质,分别是桉叶油醇、萜品油烯、α-松油醇等萜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随温度升高,萜烯类(如柠檬烯、罗勒烯等)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椒麻鸡赋味汤料的清香味和鲜麻味呈正相关;而己醛、E-2-辛烯醛等醛类物质显著增加从而产生脂肪味和金属味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本研究明确了温度是椒麻鸡赋味汤料产业化加工中定向调控风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结果也为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品质定向优化和工艺改良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马雪莲, 王鹏, 耿敬章, 田洪磊, 颜海燕, 何婉莺, 詹萍. 感官评价联合GC-MS与OPLS-DA解析加热温度对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品质影响规律[J]. 食品科学, 2024, 45(17): 127-134.
MA Xuelian, WANG Peng, GENG Jingzhang, TIAN Honglei, YAN Haiyan, HE Wanying, ZHAN Ping. Effect of 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Flavor Quality of Xinjiang Spicy Chicken Seasoning Sauce Investigated by Sensory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GC-MS and OPLS-DA[J]. FOOD SCIENCE, 2024, 45(17): 127-134.
[1] | 石冬雪 李悦欣 陈倩 刘昊天 孔保华. 壳聚糖自组装颗粒与明胶-大豆分离蛋白微胶束协同构建高内相乳液体系[J]. 食品科学, 0, (): 0-0. |
[2] | 高旭 刘扬 罗欣 朱立贤 毛衍伟 杨啸吟 韩广星 张一敏 董鹏程. 酸适应过程中添加牛至精油和氯化钙对沙门氏菌诱导耐酸及其并发的多重抗逆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3] | 李凯旋 王璇 刘洋 王鹏 王金花 田洪磊 谢建春. 烹饪方式对电烤箱烤羊排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4] | 赵文秀 罗玉龙. STAT3对细胞的稳态调节及调控肉色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5] | 梅新成, 徐幸莲, 赵庭辉, 王鹏, 李令琦, 黄天然, 杨雨佳, 王伟南, 赵洋. 乳酸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对黄羽肉鸡胴体的保鲜效果[J]. 食品科学, 2024, 45(17): 206-215. |
[6] | 赵志磊,李昊轩,牛晓颖,陈萌,庞艳苹,. γ射线辐照结合VC、烟酰胺对卤驴肉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J]. 食品科学, 2024, 45(16): 197-203. |
[7] | 赵文秀,杜瑞,罗瑞明,袁红,杨东松,侯艳茹,张昌艳,罗玉龙. 活性氮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机制对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4, 45(16): 284-293. |
[8] | 赵志磊 李昊轩 牛晓颖 陈萌 庞艳苹. γ射线辐照结合VC、烟酰胺对卤驴肉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岳晓月 吴朝云 闫曙亮 符龙 赵电波. 基于CeO2/CoOOH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法快速检测水果中的抗坏血酸[J]. 食品科学, 0, (): 0-0. |
[10] | 吕锦涛 舒一梅 全威 沈清武. 牛肉宰后冷却贮藏期肉色稳定性的变化及其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吕锦涛, 舒一梅, 全威, 沈清武. 牛肉宰后冷却贮藏期肉色稳定性的变化及其机制[J]. 食品科学, 2024, 45(14): 208-216. |
[12] | 杜曼婷 游紫燕 黄俐 李可 栗俊广 白艳红. 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宰后羊肉色泽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冯美琴 龚瑶 孙健. 植物乳杆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复配对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风味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谢耀弟 刘旺景. 日粮添加沙葱粉和排酸时间对安格斯肉牛肉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力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15] | 张明成 常光强 王族 郑多多 贾娜 鲁嘉丰 吕广 黄云霞 刘登勇. 不同柑橘纤维及添加量对酱牛肉出品率及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