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19): 134-143.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50419-153
• 生物工程 • 上一篇
蔚建军,杨蕾,李霜,王敏,洪林
发布日期:
2025-09-16
基金资助:
YU Jianjun, YANG Lei, LI Shuang, WANG Min, HONG Lin
Published:
2025-09-16
摘要: 为探究血橙着色与果肉内生细菌的关联性,采用微生物组学方法研究分析着色(C组)和未着色(N组)血橙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着色血橙果肉总花青素、对香豆酸和柚皮苷含量分别为38.78、0.59 µg/g和3.30 µg/g,显著高于未着色果肉(10.66、0.47 µg/g和1.53 µg/g)。内生细菌分析结果显示,着色果肉拥有更丰富的内生细菌,着色果肉检测出15 个门、25 个纲、46 个目、89 个科、154 个属、87 个种,未着色果肉检测出11 个门、18 个纲、28 个目、62 个科、103 个属、46 个种。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着色果肉的优势菌门,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是着色果肉的优势菌属。相关性分析发现着色果肉差异标志物种,如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粪拟杆菌(B. caccae)和金氏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等拟杆菌门内生菌与总花青素、总黄酮和柚皮苷显著正相关。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着色果肉内生细菌基因功能更丰富,显著富集的功能主要涉及花青素合成后端的甲基化修饰、转运和储存。综上,着色血橙果肉品质优于未着色果肉,血橙果肉花青素的合成与普通拟杆菌、粪拟杆菌和金氏拟杆菌等内生细菌密切相关。
中图分类号:
蔚建军,杨蕾,李霜,王敏,洪林. 血橙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花青素形成相关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9): 134-143.
YU Jianjun, YANG Lei, LI Shuang, WANG Min, HONG Lin. Endo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Blood Orange Pulp[J]. FOOD SCIENCE, 2025, 46(19): 134-143.
[1] | 韩蕈泽, 于文珺, 张雨, 赵婧, 李全宏. 南瓜籽抗氧化肽的制备表征及其对H2O2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18): 146-154. |
[2] | 米珍珍, 穆宏磊, 牛犇, 殷明, 沈超怡, 许光治, 郜海燕, 陈杭君. 不同提取方法生姜精油的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8): 180-189. |
[3] | 冯敏 樊馨 袁晓萍 柴春蓉 方梦丹 邓晓华 李斯屿 易伦朝 任达兵 王刚. 水质参数对普洱生茶茶汤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4] | 于强, 杨敏, 潘萍, 陈菲, 王显湧, 邓尚贵, 陈宏降, 罗益远.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掌叶覆盆子不同部位代谢产物差异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7): 231-243. |
[5] | 王文琪, 姜禹辰, 刘佳华, 张弛, 贺阳, 文连奎. 天麻醋改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紊乱作用[J]. 食品科学, 2025, 46(16): 194-201. |
[6] | 毛迩洁, 李中欣, 陈健乐, 陈士国, 叶兴乾, 程焕. 不同品种芒果速冻果块品质差异评价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4): 25-36. |
[7] | 黄馨阅, 王海丹, 李荣辉, 于丽娟, 张桂翠, 何代琴, 马菲菲. 不同冷冻方式对美味牛肝菌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4): 291-301. |
[8] | 赵欣宇,韩永斌,刘东锋,陶阳. 超声破碎预处理后大孔树脂吸附橙子多酚的传质新机制[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32-41. |
[9] | 南鑫,朱振宝,梁蕾,付雨雨,顾浩峰,马国皓,王卓颖. 食用菌抗氧化肽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316-324. |
[10] | 蔚建军 杨蕾 李霜 王敏 洪林. 血橙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花青素形成相关性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1] | 李书国 郭蒙蒙 鲁航 常丁鑫 蔚凡. 基于磁性纳米Fe3O4增强漆酶铜杂化纳米花活性的酶传感器快速测定食品中的多酚[J]. 食品科学, 0, (): 0-0. |
[12] | 陈浩,迟明,李莹,张艳珍,单斌,王煜泽,张予林,王雪飞,惠竹梅.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特色浆果白刺和黑枸杞关键特征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11): 243-252. |
[13] | 许馨宁 沙荣双 张雪春 唐军荣 何霞红 周莹 李能波 王振兴. 梳唇石斛茎和花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及代谢组学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刘媛, 杨沛泉, 赵玲艳, 邓放明.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子感官技术评价剁椒风味品质[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188-198. |
[15] | 宋羚,卢娟,刘玉蓉,罗瑞平,周兴,桂明英. 2种轮作模式下杏鲍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风味差异[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207-21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