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洋,张翠英,李于,肖冬光. 酒类风味物质对人体乙醇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15): 242-250. |
[2] |
黄昭, 曹亚男, 李跑, 赵振, 刘霞.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0, 41(13): 276-282. |
[3] |
叶青青,刘盼盼,汪芳,汪洁琼,许勇泉,尹军峰,曾亮. 不同产地无糖绿茶饮料滋味特征差异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 40(19): 23-31. |
[4] |
刘文慧,董 越,王 娜,李绍振.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汁及其饮料中展青霉素的含量[J]. 食品科学, 2019, 40(12): 303-307. |
[5] |
马金菊,马李一,李 凯,张雯雯,张玉荣,杨茂栋,陈晓鸣,张 弘. 虫白蜡高级烷醇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19, 40(12): 78-84. |
[6] |
许培振,丁筑红,王倩倩,林 梓,孟 满. 不同抗脂氧化处理薏仁露饮料品质风味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 39(5): 66-70. |
[7] |
吴红静,王维亚,叶维佳,杨普宁,黄志兵,涂追. 软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快速测定试纸条的研制[J]. 食品科学, 2018, 39(4): 290-295. |
[8] |
田晶,李巧玲.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饮料中的食用合成色素[J]. 食品科学, 2018, 39(2): 293-297. |
[9] |
袁海波,邓余良,滑金杰,李 佳,董春旺,杨艳芹,王近近,尹军峰,江用文. 基于C&R决策树的茶饮料用原料茶初筛方法[J]. 食品科学, 2018, 39(17): 67-72. |
[10] |
赵泽伟,丁筑红,许培振,顾苑婷,丁小娟. 基于SPME-GC-MS和电子鼻分析方法分析薏仁饮料贮藏过程风味化合物变化[J]. 食品科学, 2018, 39(14): 276-281. |
[11] |
刘佳奇,彭珍,熊涛. 乳酸菌发酵对红茶饮料营养成分、香气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24): 130-136. |
[12] |
吴浩,周昱,陈靖博,陈德启,金晓蕾,靳保辉,谢丽琪,林光辉,. 基于元素含量和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有机葡萄酒甄别[J]. 食品科学, 2017, 38(16): 251-255. |
[13] |
赵雯,腾军伟,张健,赵笑,姜云芸,杨贞耐. 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胞外多糖的发酵制取、流变学特性和应用[J]. 食品科学, 2017, 38(16): 1-9. |
[14] |
赖金龙,付 倩,陶宗娅,何 娇,罗学刚. 3 种农作物可食用部分对铯的蓄积特性[J]. 食品科学, 2016, 37(9): 87-91. |
[15] |
于慧春,彭盼盼,殷 勇. 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J]. 食品科学, 2016, 37(20): 203-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