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尹 培,楼乐燕,陈虹霖,陈健初,叶兴乾,刘东红. 真空油炸和常压油炸对紫甘蓝微观结构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9): 41-47. |
[2] |
韩梦凡,蒋思睿,钟舒睿,徐逸群,陶阳,韩永斌. 臭氧联合植酸处理对鲜切水果甘蓝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3): 266-272. |
[3] |
蒋晓岚,石渝凤,付周平,成 琳,刘亚军,高丽萍,夏 涛. 紫甘蓝矢车菊色素苷的分析及其苷元的制备[J]. 食品科学, 2019, 40(10): 257-264. |
[4] |
姜爱丽,胡文忠,张维娜,陈 晨,刘程惠,周福慧. 异硫氰酸烯丙酯处理对鲜切紫甘蓝生理代谢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 39(3): 252-258. |
[5] |
阚茗铭,叶发银,赵国华. 成熟度对甘蓝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5): 60-65. |
[6] |
方孟玮,杨润强,郭丽萍,王建善,王一淳,顾振新. 切分、汽蒸及脱水对甘蓝叶片中硫苷-黑芥子酶系统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 37(5): 41-45. |
[7] |
宋 亚,李凯利,方佳宁,朱祝军,杨 静,吴峰华,刘兴泉. 鲜切紫甘蓝中花青苷和硫代葡萄糖苷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J]. 食品科学, 2016, 37(18): 96-101. |
[8] |
方孟玮1,杨润强1,郭丽萍1,2,王志英1,顾振新1,*. 结球甘蓝不同品种及部位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比较[J]. 食品科学, 2015, 36(6): 187-191. |
[9] |
王志英,郭丽萍,李倩倩,杨润强,郭强晖,顾振新. 甘蓝苗生长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J]. 食品科学, 2015, 36(3): 6-11. |
[10] |
王冬梅1,江连洲1,*,赵晓燕2,张 超2,马 越2,郑淑芳2. 干燥过程中甘蓝叶绿素降解动力学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2, 33(17): 64-67. |
[11] |
宋晓秋,叶琳,杨晓波. 紫甘蓝色素提取方法研究[J]. 食品科学, 2011, 32(8): 74-77. |
[12] |
葛 昕,花日茂*,汤 锋,李学德,操海群,吴祥为,唐 俊. 甘蓝中氟啶脲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 31(4): 135-138. |
[13] |
杨晓玲1,郭彦东2. 紫甘蓝色素的稳定性及抑菌性[J]. 食品科学, 2010, 31(23): 32-35. |
[14] |
杨晓玲,郭金耀. 羽衣甘蓝叶片色素的基本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 30(21): 66-70. |
[15] |
吴建生, 姚勇芳, 陈祖佑, 杨中波. 鲜切甘蓝O3处理与保鲜效果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 29(7): 452-4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