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婷,祁路路,潘道东,杨正苍,党亚丽. 基于SPME-GC-MS和电子舌制备羊肉复合调味料[J]. 食品科学, 2021, 42(10): 225-234. |
[2] |
安飞宇,武俊瑞,尤升波,解梦汐,陈旭,赵越,包海燕,乌日娜. 基于宏转录组学技术对豆酱中活菌群落分析方法的建立[J]. 食品科学, 2020, 41(4): 96-101. |
[3] |
安飞宇,武俊瑞,刘一鸣,孙雪婷,祝新媛,魏丽丽,乌日娜. 土壤环境对传统豆酱制酱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22): 96-102. |
[4] |
张慧林,王永胜,李冲伟. 传统发酵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 40(14): 192-197. |
[5] |
刘 伟,张 群,李志坚,卞建明,黄绿红,朱向荣,单 杨. 不同品种黄花菜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 40(10): 243-250. |
[6] |
张平,张鹏飞,刘斯琪,岳媛媛,乌日娜. 自然发酵豆酱中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J]. 食品科学, 2018, 39(22): 110-115. |
[7] |
庞惟俏,郭德军. 3 种优势微生物对宝泉酱挥发性香气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 39(20): 167-174. |
[8] |
武俊瑞,顾采东,田 甜,岳喜庆,陶冬冰,乌日娜,.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化规律[J]. 食品科学, 2017, 38(8): 139-144. |
[9] |
唐筱扬,姜 静,陶冬冰,张 颖,孙慧君,岳媛媛,乌日娜. 东北传统发酵豆酱品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2): 121-126. |
[10] |
朱慧,李运通,陈桂芸,陈野. 挤压喷雾生产香菇粉工艺优化及产品理化性质[J]. 食品科学, 2017, 38(14): 250-255. |
[11] |
乌日娜,薛亚婷,张?平,唐筱扬,陶冬冰,岳媛媛,张鹏飞,陈卫. 豆酱微生物宏蛋白质组提取及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14): 17-23. |
[12] |
张颖,乌日娜,,孙慧君,武俊瑞,陶冬冰,王洪玉. 豆酱不同发酵阶段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动态变化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14): 30-35. |
[13] |
王 强,王 睿,熊政委,宋帧伟,任彦荣. 不同工艺条件对火锅底料汤汁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 37(13): 95-100. |
[14] |
程雅韵,郑 琳,李官浩,金 清. 传统发酵黄豆酱中低营养菌株的筛选及产胞外酶特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11): 97-102. |
[15] |
武俊瑞1,王晓蕊1,唐筱扬1,王茜茜1,乌日娜1,2,*,岳喜庆1. 辽宁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及酵母菌分离鉴定[J]. 食品科学, 2015, 36(9): 7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