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1, Vol. 42 ›› Issue (20): 160-166.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00916-214
何奎,贠建民,毕阳,王睿,毛永强,武淑娟
出版日期:
2021-10-25
发布日期:
2021-11-12
基金资助:
HE Kui, YUN Jianmin, BI Yang, WANG Rui, MAO Yongqiang, WU Shujuan
Online:
2021-10-25
Published:
2021-11-12
摘要: 研究纳米膜包装真姬菇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选用一种新型聚丙烯纳米膜(0.05 mm)为包装材料,在4 ℃进行12 d的真姬菇贮藏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真姬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确定真姬菇的特征风味物质。通过对真姬菇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监测可知,贮藏期间共鉴定出66 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3 种、醇类22 种、酮类10 种、酯类3 种、羧酸类4 种及呋喃类4 种。真姬菇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贮藏前期(0 d)含量为98 927 μg/kg,贮藏中期(6 d)含量为28 079 μg/kg,贮藏后期(12 d)含量为89 021 μg/kg。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表明:正辛醛、1-辛烯-3-酮、1-辛烯-3-醇为真姬菇的特征风味物质,2-戊基呋喃对真姬菇的风味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反-2-辛烯醛是影响新鲜真姬菇风味形成的关键物质;反,反-2,4-壬二烯醛、3-辛酮是真姬菇风味劣化后的关键物质。PCA表明醛类和醇类对风味的影响最大。根据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时期的真姬菇样品,可为实现真姬菇品质的快速检测、风味鉴定以及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何奎,贠建民,毕阳,王睿,毛永强,武淑娟. 纳米膜包装真姬菇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分析[J]. 食品科学, 2021, 42(20): 160-166.
HE Kui, YUN Jianmin, BI Yang, WANG Rui, MAO Yongqiang, WU Shujuan. Change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in Hypsizygus marmoreus Packaged with Nano-film during Storage[J]. FOOD SCIENCE, 2021, 42(20): 160-166.
[1] | 王莹 张建海 王勇亮 来静 张鑫 周丽媛 朱迎春. 包装方式和贮藏温度对羊肉微生物数量、 细菌多样性和代谢途径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2] | 李光华,刘厦,康凯,邓素梅,康维钧,高志贤.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21): 223-234. |
[3] | 杨倩雯,刘晓风,曾海娟,王金斌.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21): 347-354. |
[4] | 杨薇熹 张思奇 向小凤 石英 段长青 兰义宾. 基于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挥发性酚[J]. 食品科学, 0, (): 0-0. |
[5] | 安婧 张琪 于楠 周鹏程 曾名湧 董士远. 市售鱼加工食品中3种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分析及与组分的相关性[J]. 食品科学, 0, (): 0-0. |
[6] | 徐清 戴明 刘文菁 欧阳立群 林钦 王征. GC-MS/MS法测定茶叶中68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J]. 食品科学, 0, (): 0-0. |
[7] | 康文瀚,张九凯,邢冉冉,孙秀兰,陈颖. 桃主要过敏原蛋白Pru p 3的分离纯化及质谱鉴定[J]. 食品科学, 2021, 42(20): 38-44. |
[8] | 戴裕杰 关荣发 黄海智 孙玉敬 何荣军 杨开 蔡铭. 改进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式腊肉中8种挥发性N-亚硝胺[J]. , 0, (): 0-0. |
[9] | 史改玲,郭莹,李景辉,王国明,尹翠娟,李秋志,张翠英. LLE-GC-MS-SIM检测白酒中9 种微量功能成分[J]. 食品科学, 2021, 42(20): 114-119. |
[10] | 戴裕杰,关荣发,黄海智,孙玉敬,何荣军,杨开,蔡铭. 改进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式腊肉中8 种挥发性N-亚硝胺[J]. 食品科学, 2021, 42(20): 266-273. |
[11] | 郭婷 叶志杰 周鸿媛 张宇昊 马良. 基于染料Genefinder和适配体的荧光传感体系检测赭曲霉毒素A[J]. , 0, (): 0-0. |
[12] | 康文瀚 陈颖 张九凯 邢冉冉 孙秀兰. 桃主要过敏原蛋白Pru p 3蛋白的分离纯化及质谱鉴定[J]. , 0, (): 0-0. |
[13] | 郭婷,叶志杰,周鸿媛,张宇昊,马良. 基于染料Genefinder和适配体的荧光传感体系检测赭曲霉毒素A[J]. 食品科学, 2021, 42(20): 305-309. |
[14] | 史改玲 郭莹 李景辉 王国明 尹翠娟 李秋志 张翠英. LLE-GC-MS/SIM检测白酒中9种微量功能成分[J]. , 0, (): 0-0. |
[15] | 官铃淇,蔡翔宇,陈璐,张勤军,程娟,余稳稳,吕春秋,吴玉杰,胡长鹰. 聚酰胺/聚丙烯蒸煮袋中2,4-二氨基甲苯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向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分析[J]. 食品科学, 2021, 42(20): 292-29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