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18): 250-225.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50112-087
刘媛媛,陈倩,戴鑫汶,侯凤飞,徐攀,严建业,郑慧,郑淘,杨勇
出版日期:
2025-09-25
发布日期:
2025-08-19
基金资助:
LIU Yuanyuan, CHEN Qian, DAI Xinwen, HOU Fengfei, XU Pan, YAN Jianye, ZHENG Hui, ZHENG Tao, YANG Yong
Online:
2025-09-25
Published:
2025-08-19
摘要: 探究挤压蒸煮及不同温度条件对茯苓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茯苓及含茯苓相关食品的挤压蒸煮加工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测定未处理茯苓原粉(P0)和采用不同温度条件(60、80、100、120、140 ℃)进行挤压蒸煮处理茯苓粉样品(PJ60、PJ80、PJ100、PJ120、PJ140)的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变化。结果显示,挤压蒸煮温度对茯苓粉的粒径、水溶性指数(water solubility index,WSI)、吸水性指数(water absorption index,WAI)和分散性均有较大影响,低温(60、80 ℃)挤压蒸煮使茯苓的WSI、WAI及分散性均优于高温(>100 ℃)挤压蒸煮,但挤压蒸煮会导致茯苓粉的色泽加深;与P0组相比,低温(60、80 ℃)挤压蒸煮可显著提高茯苓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其中PJ60组的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与P0组相比,不同温度挤压蒸煮茯苓粉的总三萜含量均显著升高,其中PJ60组的总三萜含量最高;与P0组相比,挤压蒸煮茯苓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PJ60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在茯苓醇溶性浸出物中共检测出38 种三萜类化合物,PJ80组的共有三萜类成分相对总量最高,主要三萜类成分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等在PJ60和PJ80组的相对含量较高;同时发现挤压蒸煮可使茯苓产生去氢齿孔酸乙酰酯、茯苓新酸AE、25-甲氧基茯苓酸A等新三萜类成分。挤压蒸煮后茯苓挥发油中主要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均高于茯苓原粉,同时不良风味组分含量减少,壬醛和苯乙醛等芳香成分含量增加。综上,低温(60~80 ℃)挤压蒸煮可有效提高茯苓主要药效物质水溶性总多糖、总三萜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挤压蒸煮对茯苓粉WSI、WAI和分散性的改善有关。高温(>100 ℃)挤压蒸煮会导致总多糖、总三萜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下降,可能与高温造成的加工损耗有关。采用较低的挤压蒸煮温度(60~80 ℃)可以促进茯苓有效成分的溶出并降低高温带来的加工损耗,确保其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在复方挤压蒸煮食品中有效发挥保健功能。
中图分类号:
刘媛媛,陈倩,戴鑫汶,侯凤飞,徐攀,严建业,郑慧,郑淘,杨勇. 挤压蒸煮对茯苓理化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8): 250-225.
LIU Yuanyuan, CHEN Qian, DAI Xinwen, HOU Fengfei, XU Pan, YAN Jianye, ZHENG Hui, ZHENG Tao, YANG Yong. Effect of Extrusion Cooking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ria cocos[J]. FOOD SCIENCE, 2025, 46(18): 250-225.
[1] | 磨小蝶,包含笑,何致霖,侯佳作,李华,王玉辉,张飞翔,李璐,杜冰,黎 攀. 微波和超声预处理瓜蒌子分离蛋白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6): 304-286. |
[2] | 逄帆,宋恩峤,杨啸吟,毛衍伟,张一敏,梁荣蓉,朱立贤,董鹏程,牛乐宝. 不同贮藏时间及包装方式下低亚硝木糖葡萄球菌发酵香肠贮藏特性[J]. 食品科学, 2025, 46(14): 302-286. |
[3] | 毕海鑫,辛嘉英,孙立瑞,崔添玉,谢金晖,张健雄,夏春谷. 机械酶学在食品加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3): 394-346. |
[4] | 游艳芝,苏萃扬,张亮,李金隆,丁长河,秦理哲,陈华,胡志军. 膳食纤维不同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3): 406-356. |
[5] | 袁琳 赵文竹 吴春剑 于一丁 于志鹏. 基于4D-Fast DIA定量蛋白质组的富硒与非富硒鸡蛋的差异表达蛋白鉴定及功能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6] | 涂超逸,邹思瑾,袁方.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对代糖面包风味和色泽品质改善效果评价[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84-91. |
[7] | 肖杰,高幸幸,雷玉勤,张洪超. 长波紫外线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357-424. |
[8] | 原芝荷 刘婉辰 魏晨曦 安建辉 商龙臣 陶叶杏 田成 邓伶俐. 莱茵衣藻粉对小麦面团网络结构及馒头品质的影响规律[J]. 食品科学, 0, (): 0-0. |
[9] | 王玥 邹泽斌 李雅琪 杜冰 黎攀.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槟榔碱运动神经毒性效应及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0] | 贺雅琳,邓阳,刘延峰,刘潇. 基于干法分离工艺提取豌豆蛋白及其功能性质[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216-221. |
[11] | 黄海燕,薛勇,毛相朝,姜宏,胡阳. 壳寡糖处理改善蓝莓果实品质及提升花青素含量机制[J]. 食品科学, 2025, 46(9): 20-29. |
[12] | 李楚君 兰韬 云振宇 刘瑞琦 王丽红 周彤 张岩. 保健食品中总多酚含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磨小蝶 包含笑 何致霖 侯佳作 李华 王玉辉 张飞翔 李璐 杜冰 黎攀. 微波和超声预处理瓜蒌子分离蛋白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王宇晴 徐小涵 朱明慧 张俊杰 高学玲 陈琪. 茶叶渣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 0, (): 0-0. |
[15] | 陈冬,王瑞雪,王红莉,孔庆隆,徐晓晗,林松毅. 6 种天然提取物对油炒香菇颜色、氧化稳定性和风味特征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5): 17-2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