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21): 72-79.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50606-033
• 基础研究 • 上一篇
苑学霞,刘平香,毕京秀,郝延勇,高瑞,江育荧,赵彤,秦凯凯,刘小涛,郝海宁,王玉涛
YUAN Xuexia, LIU Pingxiang, BI Jingxiu, HAO Yanyong, GAO Rui, JIANG Yuying, ZHAO Tong, QIN Kaikai, LIU Xiaotao, HAO Haining, WANG Yutao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的香软稻米与普通稻米的代谢物及差异,共检测到1 988 种小分子代谢物。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发现,稻米品种和生长期均对稻米中的代谢组影响显著,但稻米品种引起的差异大于生长期引起的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对比对照米,香软米中代谢物以上调变化为主,在灌浆期差异尤为显著(812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70 种上调),成熟期差异缩小但仍显著(569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3 种上调)。显著差异代谢物集中于萜类、黄酮类和脂质,其中萜类和脂质物质的上调可能与香软稻米的独特香气相关,黄酮类化合物的上调与其抗氧化能力和多种生理活性相关。对不同品种稻米中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发现,成熟期类黄酮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戊糖磷酸途径和二萜类生物合成7 条通路显著富集,而灌浆期未发现显著富集通路。本研究解析了盐碱地栽培香软稻米在初级和次级代谢物(尤其是萜类、黄酮类和脂质)积累上的优势,为其香气形成和营养功能提供了代谢组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