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0, Vol. 41 ›› Issue (11): 214-221.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90524-290
冯雅蓉
FENG Yarong
摘要: 不同的采后预冷方式会影响樱桃果实的冷藏腐烂率,这主要源于果实表面真菌组的发展变化。以高通量测序法测定真菌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经不同预冷处理后的红玛瑙樱桃在冷藏0、15、30 d时表面真菌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并重点分析优势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相对于风冷,冰水预冷和臭氧化冰水预冷降低了红玛瑙樱桃冷藏初始和冷藏期内真菌组的丰富度和Alpha多样性。优势菌群分析表明,各组樱桃初始优势菌均包括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格孢腔菌目(OTU 1)、链格孢属(OTU 4)和Davidiellaceae科(OTU 3),但冰水和臭氧化冰水预冷降低了初始病原菌比例,提高了生防菌(出芽短梗霉菌)的比例;冷藏期间,各组优势菌相发生变化。在贮藏30 d时,风冷样品Davidiellaceae科(OTU 3)是最主要的腐败菌;冰水预冷样品中生防菌出芽短梗霉菌占据绝对优势,格孢腔目(OTU 1)、链格孢属(OTU 4)、Davidiellaceae科(OTU 3)和腊叶芽枝霉比例分别上升到16.28%、8.23%、8.40%和8.96%,它们可能引起樱桃腐败;臭氧化冰水预冷樱桃表面格孢腔菌目(OTU 1)占据绝对优势,链格孢属(OTU 4)占比14.26%。研究结果揭示了预冷方式对红玛瑙樱桃采后冷藏期真菌菌相的影响,也为预冷方式的选择以及其他抗菌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