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东路,马晓惠,赵明文,郑惠华,陈惠,胡秋辉,赵立艳. 添加灰树花粉面团的酶法改性及面条品质评价[J]. 食品科学, 2021, 42(10): 23-31. |
[2] |
郭丽,杜正花,姚丽鸿,陈小兵,张弋,林智,郭雅玲,陈明杰. 铁观音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化学特征分析[J]. 食品科学, 2021, 42(10): 255-261. |
[3] |
李楠楠,韩立娟,张维农,齐玉堂,贺军波,王青松,刘琛. 萝卜籽油中莱菔素的检测及加工工艺对莱菔素含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0, 41(20): 198-204. |
[4] |
刘洪林,曾艺涛,赵 欣.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稳定性及化学变化[J]. 食品科学, 2019, 40(16): 69-74. |
[5] |
张 纷,赵 亮,靖 卓,高同雨,喻 泓,张南海,杨梦妍,吴 薇,籍保平,周 峰. 藜麦-小麦混合粉面团特性及藜麦馒头加工工艺[J]. 食品科学, 2019, 40(14): 323-332. |
[6] |
许 锐,徐晓东,宋 泽,贾 茜,冯 涛,宋诗清. 不同提取方法对灰树花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11): 88-94. |
[7] |
常诗洁,杨志颖,殷玲,胡秋辉,裴斐,杨文建,赵立艳. 香辣草菇风味产品的加工及其风味特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 39(8): 135-140. |
[8] |
芦红云,吴天祥,,钟敏,聂文强. 天麻提取物及其3 种主要成分对灰树花产胞外漆酶和菌丝体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 39(6): 101-106. |
[9] |
赵聪,程晨,尹诗语,李云,朱灿,黄晓伶,陈贵堂. 基于亚铁螯合能力的灰树花蛋白酶解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 食品科学, 2018, 39(2): 73-79. |
[10] |
李 鸣,邢 通,王虎虎,徐幸莲,周光宏. 加工工艺对白切鸡品质及微生物状况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 39(11): 32-38. |
[11] |
李小雅,许 慧,江杨娟,韩翠萍,孙树坤,王宗莹. 加工工艺对北方豆腐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6): 261-266. |
[12] |
周天山,米晓玲,王衍成,余有本,李世林,齐玉岗. 不同加工工艺对‘陕茶1号’绿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3): 148-154. |
[13] |
张云焕,李书国. 马铃薯全粉对比萨饼底加工工艺及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22): 239-245. |
[14] |
邓亚军,谭阳,冯叙桥,杨兵,周纷,刘丹,张骏龙,刘欢. 新型加工食品果蔬纸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7, 38(21): 302-307. |
[15] |
聂文强,吴天祥,钟敏,芦红云. 真菌灰树花菌丝体转录组测序及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20): 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