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4, Vol. 45 ›› Issue (24): 222-231.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40421-191
刘娅妮,王飞宇,李然,高虹,范秀芝,殷朝敏,程世伦,于巍,史德芳
LIU Yani, WANG Feiyu, LI Ran, GAO Hong, FAN Xiuzhi, YIN Chaomin, CHENG Shilun, YU Wei, SHI Defang
摘要: 为探究常温、冷链、断链3 种流通方式对新鲜香菇贮运前后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模拟3 种不同温度条件下香菇的贮运过程,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仪、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香菇挥发性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实现对不同模拟流通温度条件下香菇香气轮廓的快速区分;GC-IMS共检测出55 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16 种、醛类10 种、萜烯类8 种、酮类6 种、酯类4 种和其他化合物11 种;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贮运初期(CK组)、模拟常温运输(NTL组)、模拟冷链运输(CCL组)和模拟断链运输(BCL组)样品在酸味、苦味、涩味、鲜味、丰富性和咸味上存在差异,其中,CCL组具有酸味适中、鲜味突出的优点;NTL组、CCL组和BCL组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0.82、81.83、84.31 mg/g;5’-核苷酸总含量分别为122.99、107.42、118.27 μg/g。综上,CCL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呈味物质与CK组最为相似,说明恒定的低温条件能保证香菇贮运期间较好的风味品质;BCL组由于贮运期间经历了出库、入库和运输等环节的温度波动,在进入货架期前风味物质受到负面影响,其风味品质略低于CCL组。因此,在香菇的采后流通过程中应采用冷链运输方式,避免在贮运环节出现温度波动导致其风味品质劣变。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香菇冷链流通系统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