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红静,王维亚,叶维佳,杨普宁,黄志兵,涂追. 软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快速测定试纸条的研制[J]. 食品科学, 2018, 39(4): 290-295. |
[2] |
高 雯,胡晓敏,周帼萍. PET瓶装无气天然矿泉水中污染菌及其系统进化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8): 196-201. |
[3] |
高 峰,刘 岩,孔维恒,程喜明,李 晶,张 捷. 离子色谱-质谱测定碳酸饮料中的亚氯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J]. 食品科学, 2013, 34(22): 261-264. |
[4] |
蔡满意1,2,许洪高1,2,李绍振2,高彦祥1,2,*,张花方3. 不同胶体对碳酸软饮料中CO2气容量影响[J]. 食品科学, 2011, 32(7 ): 121-124. |
[5] |
岳晓霞,张根生,孙胜敏,李 伟,马永强. 蓝靛果、胡萝卜复合固体饮料的研制[J]. 食品科学, 2009, 30(18 ): 420-423. |
[6] |
徐烨, 李丽君, 王乃芝, 康宏玲, 王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防腐剂和甜味剂[J]. 食品科学, 2008, 29(6): 339-341. |
[7] |
孟宪军, 吴朝霞, 朱继英. 冻干法生产乳酸发酵复合蔬菜固体饮料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2, 23(8): 128-130. |
[8] |
蔺毅峰. 基因营养素—核酸在固体饮料中的强化探讨[J]. 食品科学, 2001, 22(7): 90-93. |
[9] |
陈亦辉. 果菜汁饮料的制作[J]. 食品科学, 1999, 20(5): 64-. |
[10] |
吕叶, 陈雪霖. 饮水机水质二次污染不容忽视[J]. 食品科学, 1999, 20(2): 62-. |
[11] |
刘长海, 姜亦茂. 静混器及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1999, 20(1): 57-60. |
[12] |
龚复俊, 南蓬, 王国亮, 吴晓军, 袁萍. 富硒固体饮料的研制[J]. 食品科学, 1998, 19(4): 26-28. |
[13] |
郝立勤, 何旭刚, 陈军. 果汁饮料发展趋势与生产现状[J]. 食品科学, 1998, 19(12): 21-23. |
[14] |
李玉梅. 胶化碳酸饮料的研制[J]. 食品科学, 1998, 19(1): 37-38. |
[15] |
徐金祥, 刘秀凤, 郑祖利, 牟广军, 高艳芬, 朱成茹. 果汁、菜汁澄清方法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1997, 18(6): 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