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 2025, Vol. 46 ›› Issue (20): 258-267.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50321-174
农桂龙,陈翠粉,黄远梅,黄清泉,周改莲
出版日期:
2025-10-25
发布日期:
2025-09-17
基金资助:
NONG Guilong, CHEN Cuifen, HUANG Yuanmei, HUANG Qingquan, ZHOU Gailian
Online:
2025-10-25
Published:
2025-09-17
摘要: 针对八角茴香传统加工工艺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系统探究不同杀青工艺对其“感官-代谢物”关联网络的影响,解析感官与特征代谢物的相关性。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等多种技术分析不同杀青工艺(沸水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及每种杀青方式结合“发汗”处理)对八角茴香气味、色度的影响,并进行非靶向挥发性代谢组分析及莽草酸、总酚、总黄酮定量检测。结果表明,6 种杀青工艺共鉴定出69 种挥发性成分,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1为阈值,筛选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工艺的差异挥发性成分24 种。特征性成分反式茴香脑((83.93±8.33)%)、茴香醛((1.55±0.45)%)在微波杀青-发汗工艺中的相对含量最高。传统的沸水杀青工艺能够有效保留莽草酸((90.35±0.84)mg/g)及总酚((68.00±4.10)mg/g),以及维持挥发性代谢物种类(48 种)的多样性。微波杀青工艺八角茴香的总黄酮含量较传统沸水杀青工艺提升了57.8%,但其挥发性代谢物种类较少(17 种)。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L*、b*与反式茴香脑、茴香醛、草蒿脑、总酚、莽草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a*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分析各工艺样品的颜色与气味发现,微波杀青与蒸汽杀青方式的八角符合大红八角的标准。微波杀青优化了色泽与风味,而沸水杀青更利于活性成分保留。色度L*、a*、b*可作为工艺优化的评价指标,为定向生产高活性成分或优质感官特性的八角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
农桂龙,陈翠粉,黄远梅,黄清泉,周改莲. 不同杀青工艺的八角茴香感官品质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J]. 食品科学, 2025, 46(20): 258-267.
NONG Guilong, CHEN Cuifen, HUANG Yuanmei, HUANG Qingquan, ZHOU Gailia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olor and Metabolites of Illicium verum (Star Anis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Blanching Processes[J]. FOOD SCIENCE, 2025, 46(20): 258-267.
[1] | 原芝荷,刘婉辰,魏晨曦,安建辉,商龙臣,陶叶杏,田成,邓伶俐. 莱茵衣藻粉对小麦面团网络结构及馒头品质的影响规律[J]. 食品科学, 2025, 46(20): 88-99. |
[2] | 李恩泽,马胤果,李佳,鹿瑶,毛立科. 玉米醇溶蛋白基甘油包油乳液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 食品科学, 2025, 46(19): 47-56. |
[3] | 刘媛媛, 陈倩, 戴鑫汶, 侯凤飞, 徐攀, 严建业, 郑慧, 郑淘, 杨勇. 挤压蒸煮对茯苓理化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8): 250-259. |
[4] | 石万禄 刘博 张禧 高铭爽 宋喜雅 车家新 董铁有 刘思源 王丽娟. 重组米在功能性食品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营养强化策略[J]. 食品科学, 0, (): 0-0. |
[5] | 磨小蝶, 包含笑, 何致霖, 侯佳作, 李华, 王玉辉, 张飞翔, 李璐, 杜冰, 黎 攀. 微波和超声预处理瓜蒌子分离蛋白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25, 46(16): 304-312. |
[6] | 逄帆, 宋恩峤, 杨啸吟, 毛衍伟, 张一敏, 梁荣蓉, 朱立贤, 董鹏程, 牛乐宝. 不同贮藏时间及包装方式下低亚硝木糖葡萄球菌发酵香肠贮藏特性[J]. 食品科学, 2025, 46(14): 302-310. |
[7] | 毕海鑫, 辛嘉英, 孙立瑞, 崔添玉, 谢金晖, 张健雄, 夏春谷. 机械酶学在食品加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3): 394-405. |
[8] | 游艳芝, 苏萃扬, 张亮, 李金隆, 丁长河, 秦理哲, 陈华, 胡志军. 膳食纤维不同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3): 406-416. |
[9] | 袁琳 赵文竹 吴春剑 于一丁 于志鹏. 基于4D-Fast DIA定量蛋白质组的富硒与非富硒鸡蛋的差异表达蛋白鉴定及功能分析[J]. 食品科学, 0, (): 0-0. |
[10] | 涂超逸,邹思瑾,袁方.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对代糖面包风味和色泽品质改善效果评价[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84-91. |
[11] | 肖杰, 高幸幸, 雷玉勤, 张洪超. 长波紫外线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食品科学, 2025, 46(12): 357-366. |
[12] | 原芝荷 刘婉辰 魏晨曦 安建辉 商龙臣 陶叶杏 田成 邓伶俐. 莱茵衣藻粉对小麦面团网络结构及馒头品质的影响规律[J]. 食品科学, 0, (): 0-0. |
[13] | 王玥 邹泽斌 李雅琪 杜冰 黎攀.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槟榔碱运动神经毒性效应及机制[J]. 食品科学, 0, (): 0-0. |
[14] | 贺雅琳,邓阳,刘延峰,刘潇. 基于干法分离工艺提取豌豆蛋白及其功能性质[J]. 食品科学, 2025, 46(10): 216-221. |
[15] | 黄海燕,薛勇,毛相朝,姜宏,胡阳. 壳寡糖处理改善蓝莓果实品质及提升花青素含量机制[J]. 食品科学, 2025, 46(9): 20-2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