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12-07-25
工艺技术
利用超临界萃取装置精馏回收聚乙二醇400工艺
王大为,张传智,马永芹,张婷婷
2012, 33(14):  1-5. 
摘要 ( 1212 )   HTML ( 4)   PDF (266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精馏回收碱异构化制取共轭亚油酸的溶剂聚乙二醇400,研究精馏条件对反应体系中的溶剂聚乙二醇400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精馏压力10MPa、四级精馏温度25-35-45-55℃、精馏时间3h,此时聚乙二醇400回收率70.06%,纯度97%。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精馏压力、精馏温度、精馏时间均对聚乙二醇400的回收率具有显著影响。
超声辅助提取绿豆皮水溶性多糖的工艺优化
闵 甜,吴 晖,赖富饶*,胡晓溪,李晓凤
2012, 33(14):  6-10. 
摘要 ( 1137 )   HTML ( 3)   PDF (480KB) ( 4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绿豆皮水溶性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将响应面分析法用于优化绿豆皮水溶性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对绿豆皮多糖得率影响的因素依次为超声功率>pH值>超声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pH4.6、超声功率155W、超声时间40min、提取3次,绿豆皮水溶性多糖得率8.54%,此与理论估计值的误差在5%以内。结论:为绿豆皮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有利于对绿豆皮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绿甜椒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张文成,王瑞侠*,崔艳芳
2012, 33(14):  11-15. 
摘要 ( 964 )   HTML ( 1)   PDF (367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绿甜椒为加工对象,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重点探索烫漂、浸护液的处理方案和冻干工艺参数选择。结果表明:95℃烫漂70s能完全灭酶、防止褐变,并能提高冻干甜椒的复原率;烫漂后浸入20℃的5%(m/m) NaCl+4%(m/m)葡萄糖+0.4%(m/m) CaCl2的浸泡液中,浸泡20min,能有效提高冻干产品中叶绿素的保留率和复原率;冻干工艺参数为-20℃条件下速冻、冻干过程的真空压力30Pa、升华温度5℃条件下保持3h,解析温度40℃条件下保持1.5h,冻干甜椒的含水率低于5%(m/m),产品品质较好。
响应曲面法对双螺杆挤压蒸煮玉米粉条件的优化
王宝石,郑明珠,闵伟红,刘景圣*
2012, 33(14):  16-19. 
摘要 ( 1025 )   HTML ( 2)   PDF (334KB) ( 7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普通玉米粉为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出对玉米粉进行改性,探讨高水分条件下物料含水量、挤出温度、螺杆转速对挤出物糊化度的影响,并建立物料含水量(X1)、挤出温度(X2)、螺杆转速(X3)之间的数学模型,即Y=96.97-1.49X1-1.21X2-1.85X3-0.37X1X2-1.15X1X3-2.35X2X3-2.20X12-2.50X22-3.77X32,确定了最佳蒸煮条件为含水量34%、挤出温度139℃、螺杆转速223r/min。在此条件下,玉米粉的糊化度为97.5%,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
白骨壤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夏杏洲1,2,韩维栋3,杨 维1,郭远鑫1,王维民1,谌素华1
2012, 33(14):  20-24. 
摘要 ( 832 )   HTML ( 1)   PDF (361KB) ( 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4个白骨壤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因素,并比较白骨壤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白骨壤叶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粒度40~60目的白骨壤叶干粉为原料、乙醇体积分数64.39%、固液比1:28.20(g/mL)、提取功率293.63W、提取时间40.00min,该条件下白骨壤叶中总黄酮提取率为4.185%。白骨壤叶总黄酮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0.232、0.829、23.692mg/L,其清除3种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VC。
提高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的膜工艺优化
李 玲1,邓长生1,彭 秧1,王新宇2
2012, 33(14):  25-29. 
摘要 ( 1193 )   HTML ( 1)   PDF (283KB) ( 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的稳定性,先将该养生葡萄酒进行稳定性处理,然后用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其进行过滤。通过筛选,得到的最佳工艺为膜操作压力0.20MPa、膜截留分子质量30~50kD、稳定性处理方式为冷处理,运用该工艺时,总黄酮保留率为80.3%,膜通量为7.52L/(m2·h);经处理后的养生葡萄酒饱和温度为12.3℃,7d冷热强化时浊度保持3NTU,其他各项理化指标符合要求。
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及其纯化工艺
董玲燕1,李 琳1,赵 雷1,钟南京2,寇灵梅1,李 冰1,*
2012, 33(14):  30-35. 
摘要 ( 2330 )   HTML ( 1)   PDF (555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研究以酱油渣为原料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并采用吸附树脂AB-8对大豆异黄酮粗提液进行纯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可知,料液比对从酱油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效果影响最大,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获得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35(g/mL),异黄酮得率为1.22%,经吸附树脂纯化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达到41.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异黄酮产品进行组成分析,发现提取的异黄酮单体组分略有变化。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优化萹蓄黄酮提取工艺
许福泉1,冯媛媛2,顾丽蕴1
2012, 33(14):  36-40. 
摘要 ( 1186 )   HTML ( 1)   PDF (215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优化萹蓄黄酮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液中目标黄酮成分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方法考查正交试验在不同粒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下目标黄酮总质量浓度,从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原料粒度对目标黄酮总质量浓度的影响最大,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度40目、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h、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液中目标黄酮总质量浓度为228.9μg/mL。
响应面法优化葛根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陈雅维,张延萍,周冬菊,周惠云,陈丽娜,尹卫平
2012, 33(14):  41-44. 
摘要 ( 1226 )   HTML ( 1)   PDF (559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葛根总黄酮的得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以超声时间、料液比及超声温度为3个主要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法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作为超声提取溶剂,超声时间43min、料液比1:10(g/mL)、超声温度68℃,总黄酮得率为5.28%,与预测得率5.36%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49%。说明该模型可靠,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油提取工艺
龙云飞,王沛佩,杨克迪,文衍宣
2012, 33(14):  45-49. 
摘要 ( 1157 )   HTML ( 2)   PDF (444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亚麻籽油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作为影响因素,以正己烷为溶剂、亚麻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Box-Behnken试验,建立亚麻籽油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6℃、提取时间2.2h、液固比8:1(mL/g)、搅拌速度310r/min。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98.12%,与理论值98.28%接近。结论:所得提取条件可靠。
糯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杨 梅,王文兰,吴 昊,陈炼红,骆 斌,王晓玲*
2012, 33(14):  50-54. 
摘要 ( 1125 )   HTML ( 2)   PDF (285KB) ( 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提取糯米藤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溶剂回流作为提取手段,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然后使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影响糯米藤多糖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96.26℃水浴条件下,提取时间109.20min、提取次数2次、液固比27.28:1(mL/g)、浸泡时间90min,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25.121%。结论:使用回归正交设计能合理地优化糯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工艺
王丽威1,郭旭颖1,刘 莹1,刘 政1,陈梁成2,李立锟1,喻修健1
2012, 33(14):  55-59. 
摘要 ( 1270 )   HTML ( 1)   PDF (408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波提取法对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对金针菇下脚料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微波提取时间85s、液料比23:1(mL/g)、微波功率320W,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13.12%。
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商学兵,李 超*,刘军军
2012, 33(14):  60-63. 
摘要 ( 1068 )   HTML ( 1)   PDF (363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2L/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8MPa、萃取时间3.0h,此时得率为2.92%;E=3.11×(1-e-0.8859t)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可行。
超声提取野生软枣猕猴桃多糖工艺优化
邵信儒1,2,孙海涛1,2,刘 颖2
2012, 33(14):  64-68. 
摘要 ( 1085 )   HTML ( 1)   PDF (658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为原料提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野生软枣猕猴桃多糖工艺,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蒸馏水体积:软枣猕猴桃浆质量)25:1(mL/g)、超声功率92W、超声温度46℃、超声时间25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80%。响应面分析法可以优化野生软枣猕猴桃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各影响因素合理取值范围内找到最佳得率及其对应的最佳提取条件。
超声波辅助羟丙基-β-环糊精包埋椒目α-亚麻酸工艺优化
张玉静1,殷钟意2,郑旭煦1,2,*,朱建生1
2012, 33(14):  69-72. 
摘要 ( 1092 )   HTML ( 2)   PDF (277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埋椒目α-亚麻酸工艺,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无水乙醇+混合脂肪酸:HP-β-CD质量比对包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20min、无水乙醇+混合脂肪酸:HP-β-CD质量比1:8,此条件下包合率达90.26%,可实现α-亚麻酸的安全无毒分离。
超声波强化紫薯渗透脱水工艺
李俊先1,张 莹1,董 全1,2,*
2012, 33(14):  73-77. 
摘要 ( 1154 )   HTML ( 1)   PDF (359KB) ( 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蔗糖质量分数、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和超声波功率为单因素,研究其对紫薯超声波渗透脱水的脱水率和固形物增加率的影响。以各因素为自变量,以脱水率和固形物增加率为因变量,对紫薯渗透脱水进行响应面工艺研究,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脱水率和固形物增加率的主次顺序均为渗透时间>渗透温度>糖液质量分数>超声波功率;响应面优化最优工艺参数为糖液质量分数56.29%、渗透液温度65℃、渗透时间2.46h、超声波功率142.33W。结合实际操作,响应面优化的最优工艺调整为糖液质量分数56%、渗透液温度65℃、渗透时间2.5h、超声波功率140W,经验证,此条件下脱水率为40.79%,固形物增加率为8.33%。
干法分提制备液化猪油工艺
张东明,马美湖*
2012, 33(14):  78-84. 
摘要 ( 1397 )   HTML ( 1)   PDF (517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猪油在常温下可呈液态,采用两次干法分提的方法对结晶温度、冷却速率、养晶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将猪油加热平衡后以一定的速率冷却至一定的温度,在晶核形成后经过特定的时间进行养晶使晶体形成,最后通过离心法使固液相分离;同时探讨搅拌方式和一次干法分提的平衡温度对分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分提最佳条件为结晶温度21℃、冷却速率2℃/h、养晶时间14h;二次分提最佳条件为结晶温度16℃、冷却速率0.5℃/h、养晶时间30h;一次分提液化猪油的得率可达81.59%,二次分提液化猪油的得率可达79.93%。经二次干法分提得到的猪油在室温下可呈液态。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竹笋剩余物甾醇的超声粉碎提取工艺
陈如寿1,殷钟意2,郑旭煦1,*,伍冬婷1
2012, 33(14):  85-90. 
摘要 ( 1037 )   HTML ( 0)   PDF (1168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方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以总甾醇、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颗粒粒径对竹笋甾醇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的工艺,在料液比1:31、超声功率410W、超声时间10.5min、颗粒粒径86目条件下,竹笋总甾醇提取率达0.317%,β-谷甾醇提取率达0.249%。
不同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效果的比较及表征
曲 敏1,2,马永强2,杨大鹏2,张 帅2,张月学3,*
2012, 33(14):  91-95. 
摘要 ( 1197 )   HTML ( 1)   PDF (368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采用酸热法、碱化法和发酵法3种方法制备苜蓿叶蛋白,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叶蛋白得率、氮含量、溶解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持水性、吸油性等功能性质,并进行电镜观察表征。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苜蓿叶蛋白的得率和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4.9%和45.08%,明显高于酸化法和碱化法;比较其功能性质,碱化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在起泡性、持水性和吸油性上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200.00%、5.40%和5.31%;发酵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较好,分别为80.52%、78.60%和20.65%。扫描电镜观察3种方法所制备苜蓿叶蛋白的表面结构,碱化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结构疏松,且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酸化法和发酵法的苜蓿叶蛋白表面结构紧密、连续完整,并发现发酵法还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说明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备苜蓿叶蛋白,其得率、氮含量、功能性质及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
玉竹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保湿性研究
彭永健,张安强,马 新,孙培龙*
2012, 33(14):  96-99. 
摘要 ( 1301 )   HTML ( 0)   PDF (440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竹为原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液料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玉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声波提取玉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保湿性。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玉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0:1、超声功率426W、提取时间35min,最优条件下玉竹多糖提取率29.09%;玉竹多糖具有很好的保湿性,其保湿最佳质量分数为5%。
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真空远红外辐射干燥工艺
刘云宏,朱文学,罗 磊,宋 宇
2012, 33(14):  100-104. 
摘要 ( 1163 )   HTML ( 0)   PDF (555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银花为干燥对象,进行真空远红外辐射干燥试验。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干燥速率和物料中绿原酸含量与辐射板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研究各干燥参数对干燥速率和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对干燥速率和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显著性顺序均为辐射板温度>物料量>干燥室压力;干燥速率随着板温的升高、压力的下降和物料量的减少而上升,绿原酸含量随着压力的下降和物料量的减少而上升,随着板温的升高,绿原酸含量先缓慢上升后下降。
潮州柑果皮黄酮的提取及其防腐应用
王忠合,莫媚花
2012, 33(14):  105-109. 
摘要 ( 946 )   HTML ( 0)   PDF (328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潮州柑果皮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在果冻防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V/V);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80W,提取时间80min条件下,潮州柑果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49.49±2.13)mg/g;功能性实验表明,黄酮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IC50为0.7073mg/mL;防腐抑菌实验表明,潮州柑果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黄酮类提取物质量添加为1.5%时对果冻的防腐效果较好。
分析检测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药香型白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
范文来,胡光源,徐 岩*
2012, 33(14):  110-116. 
摘要 ( 1370 )   HTML ( 0)   PDF (299KB)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药香型白酒中的痕量萜烯类化合物。实验考察萃取头、样品酒精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萜烯类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最优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将酒样稀释到酒精度10%,采用50/30μm碳分子筛/聚二乙烯苯/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萃取头在60℃条件下萃取45min。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所有化合物的线性相关系数良好,R2≥0.9921,检测限为0.01~3.62μg/L,定量限为0.03~12.05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加标回收率为81.01%~118.94%。用该方法对药香型白酒的成品酒、原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共定量41种挥发萜烯类化合物,结果发现大曲香醅原酒中的萜烯总含量要多于小曲酒醅原酒中萜烯总含量,D-樟脑等17萜烯只在大曲香醅原酒中检测到,在小曲酒醅原酒中没有检测到,排除蒸馏时酸、热等带来的影响,推测这17种萜烯主要来源于大曲香醅,相反卡拉烯只在小曲酒醅原酒中检测到,推测其来源于小曲酒醅。顶空固相微萃取适合药香型白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甲基锡及乙基锡
张 闻1,万益群1,2,*
2012, 33(14):  117-120. 
摘要 ( 1137 )   HTML ( 0)   PDF (276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白酒中的有机锡化合物采用四乙基硼酸钠进行衍生,液-液萃取,应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进行分析,建立白酒样品中二甲基锡、三甲基锡和三乙基锡同时分析新方法。二甲基锡、三甲基锡和三乙基锡的线性范围为0.2~2.5m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0.9980和0.9991,检出限分别为0.0161、0.0167、0.0110mg/L。在0.5、2.0mg/L两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7.6%~103.5%,相对标准偏差为5.14%~18.46%。该方法用于白酒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同时检测,结果较满意。
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单糖组分及阿魏酸含量分析
李勤勤,耿 欣*
2012, 33(14):  121-124. 
摘要 ( 1743 )   HTML ( 1)   PDF (397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去除淀粉和蛋白质的精制玉米麸皮进行酸碱处理,得到酸解产物和碱解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精制玉米麸皮、酸解产物及碱解产物的单糖组成及阿魏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酸解产物含有44.5%的木糖、20.8%的阿拉伯糖和4.57%的阿魏酸,推测其主要成分是阿魏酸阿拉伯木聚糖;碱解产物含有50.3%的木糖、24.5%的阿拉伯糖,阿魏酸基本未检出,推测其主要成分是阿拉伯木聚糖;玉米麸皮含有3.5%的阿魏酸。
苏丹红Ⅰ在纳米WO3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测定
瞿万云,胡卫兵,朱 杰
2012, 33(14):  125-129. 
摘要 ( 1234 )   HTML ( 0)   PDF (867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各实验参数,建立一种测定苏丹红Ⅰ含量的简捷、灵敏的电分析方法。用水热法制备纳米WO3,并用其修饰碳糊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苏丹红Ⅰ在此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发现纳米WO3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苏丹红Ⅰ的氧化峰电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10-7~2.0×10-5mol/L,开路富集2min后检出限为8.0×10-8mol/L。该方法用于辣椒制品及番茄酱等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1.1%~10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质谱联用分析长裙竹荪挥发性成分
陈 曦,黄明泉*,孙宝国,陈海涛
2012, 33(14):  129-135. 
摘要 ( 1303 )   HTML ( 1)   PDF (380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长裙竹荪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中等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0种化合物,包括醇类5种、酚类4种、醛类10种、杂环类17种、酮类13种、烃类12种、酸类5种、酯类4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呋喃甲醛、苯乙醛、2-乙酰基呋喃、β-绿叶烯、亚油酸、异长叶烯酮等。
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测定白萝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
唐莉娟1,谭 婷1,万益群1,2,*
2012, 33(14):  136-141. 
摘要 ( 1178 )   HTML ( 0)   PDF (368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白萝卜中2-萘氧乙酸、2,4-D、萘乙酸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V(0.01mol/L甲酸-甲酸铵缓冲溶液,pH4):V(甲醇)=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0.7mL/min,采用选择负离子监测模式对各物质的定量离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8min内实现快速基线分离,且在0.01~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萘氧乙酸、2,4-D以及萘乙酸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18、0.004、0.003mg/kg。在0.01、0.05mg/kg和0.50mg/kg三个水平上对白萝卜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7.56%~105.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48%~15.88%之间。该方法用于白萝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结果良好。
太湖河蚬软体部分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刘洪波,杨 健*
2012, 33(14):  142-145. 
摘要 ( 855 )   HTML ( 0)   PDF (333KB) ( 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西太湖宜兴市水域产河蚬为材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其软组织中矿物质元素Na、K、Mg、Mn、Cu和Se的含量。结果表明:6种矿物质元素在河蚬体内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a、K、Mg、Mn、Cu、Se, 其平均值分别可达1215.2、763.4、656.2、115.6、65.8、3.2mg/kg(以干质量计);太湖产河蚬的Cu、Mn、Se元素含量较高,Na-K、Na-Mg、Na-Se、Mg-Se、Mg-K和K-Se等营养元素之间有协同积累的趋势。
银杏外种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韩 帅,苗志伟,刘玉平*,孙宝国
2012, 33(14):  146-149. 
摘要 ( 1044 )   HTML ( 1)   PDF (218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萃取技术提取银杏外种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酸类9种、酯类9种、酮类3种、醛类1种、醇类4种、烃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2种,两种萃取物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2种。经SDE-GC-MS分析出的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1%)的化合物有己酸(65.88%)、丁酸(21.46%)、棕榈酸(4.53%)、辛酸(1.15%);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出的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1%)的化合物有丁酸(59.96%)、己酸(25.45%)、己酸甲酯(3.90%)、丁酸甲酯(3.59%)、乙酸(1.65%)。根据分析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银杏外种皮挥发性气味贡献较大的物质有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体中孔雀石绿
邓建朝,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辛少平,魏 涯,吴燕燕
2012, 33(14):  150-153. 
摘要 ( 1342 )   HTML ( 0)   PDF (341KB) ( 6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立环境水体中痕量孔雀石绿的分析方法。水样中的孔雀石绿用硼氢化钾还原为其相应的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通过M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0.25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洗脱,以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为分析柱,0.05mol/L的乙酸铵(pH4.5)-乙腈(20:80,V/V)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0.005~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μg/L。以池塘水、江水和海水作为基底,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1.00、5.00μg/L时,孔雀石绿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7%~92.6%、87.4%~94.6%和84.1%~92.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5.9%、2.8%~4.1%和5.4%~6.5%。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杂质干扰小,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测定。
微波提取苹果汁中脂环酸芽孢杆菌DNA的PCR检测方法研究
焦凌霞1,2,华承伟2,樊明涛1,*,魏新元1
2012, 33(14):  154-157. 
摘要 ( 1324 )   HTML ( 3)   PDF (460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公布的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DSM 3922T)鲨烯环化酶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利用微波技术直接从果汁样品中提取目标菌DNA,对引物特异性、微波法提取DNA的扩增效果及检测灵敏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微波功率1000W、处理时间30s、经5000r/min离心2min即可获得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基因组DNA,所得模板质量符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要求,目的条带清晰,检测时间仅为2h,检测限为200CFU/mL,有望真正应用于苹果汁生产的在线检测。
同时蒸馏萃取燕麦炒米香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任 清,黄明泉,杨震安,郭项雨
2012, 33(14):  158-161. 
摘要 ( 1355 )   HTML ( 0)   PDF (204KB) ( 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燕麦炒米香味物质,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提取的燕麦炒米香味物质进行检测和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6种成分,鉴定出58种,占香味物质总峰面积的85.23%。主要成分有Z,Z-9,12-十八碳二烯酸(20.01%)、E,E-2,4-癸二烯醛(7.15%)、十六烷酰胺(5.30%)、二十烷(4.38%)、十六烷(4.17%)、乙酸乙酯(3.52%)、2,6-二甲基吡嗪(3.03%)、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96%)、己醛(2.65%)、2-乙基-5-甲基吡嗪(2.64%)、乙酸丁酯(2.39%)、1-戊醇(2.11%)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牛奶中钙的含量
孙 琦,刘 鹭,张书文,梁 霄,吕加平*
2012, 33(14):  162-165. 
摘要 ( 1334 )   HTML ( 0)   PDF (252KB) ( 9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微波消解处理牛奶,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的质量浓度,探讨微波消解制样技术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对微波消解过程中的硝酸体积、过氧化氢体积及消解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消解制样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方法的准确度和回收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佳消解条件为过氧化氢0.9mL、硝酸4.0mL,微波消解28min,在此条件下,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所测得钙的回收率在96.0%~9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50%。微波消解处理牛奶样品耗时短,消解完全彻底,适合大规模样品的快速处理,并且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HS-SPME与GC-MS联用分析不同季节艾纳香叶香气成分
王远辉1,王洪新1,2,*,田洪芸1,马朝阳1,陈 涛1,邹纯礼3,王 兴3
2012, 33(14):  166-170. 
摘要 ( 1741 )   HTML ( 0)   PDF (293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秋季和冬季艾纳香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9种(91.3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43种(81%);冬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7种(95.8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37种(88.48%)。秋季样品相对含量前5位的依次为(E)-石竹烯(24.88%),L-龙脑(17.86%),(+)-γ-古芸烯(12.27%),花椒素(7.83%),(E)-罗勒烯(3.6%)。冬季样品相对含量前五位的依次为L-龙脑(47.3%),樟脑(13.64%),(E)-石竹烯(7.41%),(+)-γ-古芸烯(3.9%),β-石竹烯环氧化物(2.75%)。两种样品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1种,因此两样品的主体香气相似,即樟脑香、胡椒香和药香,但两样品中相同组分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此外秋季样品还含有18种独有组分,冬季样品含有16种,因此不同季节生产的艾纳香精油香气不同,各有特色。
烟熏肉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朱 易,彭增起*,芮露明,汪 敏,王蓉蓉,万可慧,田锐花,高菲菲
2012, 33(14):  171-174. 
摘要 ( 1230 )   HTML ( 0)   PDF (519KB) ( 7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测定烟熏肉制品中的甲醛含量,比较室温浸泡法和水蒸气蒸馏法预处理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和种类烟熏腊肉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以及方法检出限,采用水蒸气蒸馏预处理方法要优于采用室温浸泡法。而对烟熏肉制品甲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传统烟熏肉制品中甲醛含量较高,其中表层的甲醛含量21~124mg/kg,内部的甲醛含量8~22mg/kg。
HS-SPME-GC-MS分析毛虾酶解液挥发性成分
刘晓娟,杜 征,赵力超,周爱梅,刘 欣
2012, 33(14):  175-180. 
摘要 ( 986 )   HTML ( 0)   PDF (672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毛虾酶解液,将毛虾经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单酶水解,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毛虾提取液及不同酶解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探讨酶解对毛虾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样品分别检出48、65、67、70种成分,主要有醇类、醛类、酮类和吡嗪类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毛虾及其酶解液的特征气味。酶解后酮类、吡嗪类和含氮、含氧、含硫化合物的增加,刺激性气味的醛类物质含量的减少是酶解液风味优于提取液的主要原因。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的不同是不同酶解液风味差异的原因,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风味最佳。酶解液能够保持并改善毛虾风味,所制备的酶解液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高效液相法测定成熟龙眼各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
刘玉革,刘丽琴,刘胜辉,魏长宾
2012, 33(14):  181-183. 
摘要 ( 1117 )   HTML ( 1)   PDF (354KB) ( 5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峡、储量两个品种成熟龙眼各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鞣花酸提取条件为80%甲醇溶液,70℃回流2h。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250mm×4.5mm,5μm)、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50:49.7:0.3,V/V)。鞣花酸在1~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取5个样品瓶分别进样,得到样品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1.0%,峰面积RSD值为0.8%。对同一瓶样品连续进样10次,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15%和0.2%。加标回收结果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97%~101.9%。测定结果表明石峡和储量各部位鞣花酸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果核>果皮>果肉,其中果皮和果核中鞣花酸远大于已报道的其他水果中的含量。
浓香型白酒酿造相关放线菌挥发性产物分析
王 涛1,2,游 玲2,赵 东3,*,冯瑞章1,2,王 松1,2,冯学愚2,林 强1
2012, 33(14):  184-187. 
摘要 ( 1313 )   HTML ( 1)   PDF (193KB) ( 5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酿造过程中的放线菌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对分离自窖泥、糟醅、窖房和曲房空气中的123株放线菌发酵液中的主要醇溶性和水溶性挥发物质进行检测。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123株放线菌均能产生多种挥发性产物,不同来源的放线菌菌株所产挥发性产物的种类有一定差异,仅Streptomyces属的多株放线菌可产生酯类、酸类、醛类、酮类及醇类等浓香型白酒中的重要呈香呈味物质,这些放线菌(特别是链霉菌)在浓香型白酒的酿造中很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还发现部分菌株在白酒和其他行业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蜂蜜蛋白质行为
邓建军1,焦 霞2,杨海霞3,王毕妮1,程 妮1,高 慧1,曹 炜1,*
2012, 33(14):  188-191. 
摘要 ( 1922 )   HTML ( 2)   PDF (276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拟采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对蜂蜜的电泳行为进行分析,以探索蜂蜜蛋白质行为,为蜂蜜真伪鉴别开辟一条新途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蜂蜜与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以及SDS-PAGE电泳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蜂蜜其蛋白质含量与电泳行为有明显的差异;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真蜂蜜,但二者的SDS-PAGE谱图差别不大。
野生刺梨汁中游离态和O-糖苷键合态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
周 志1,汪兴平1,罗祖友1,范 刚2,田 成1,唐巧玉1,潘思轶2,*
2012, 33(14):  192-197. 
摘要 ( 1517 )   HTML ( 1)   PDF (268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鄂西宣恩野生刺梨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游离态挥发性成分和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β-葡萄糖苷酶酶解释放O-糖苷键合态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其游离态和O-糖苷键合态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宣恩野生刺梨汁中游离态和O-糖苷键合态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差异较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宣恩刺梨汁中游离态挥发性成分38种,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叶醇、丁酸乙酯、正己醇、苯乙烯、异戊酸乙酯、2,4-二叔丁基苯酚、松油烯、月桂烯、罗勒烯、丁酸-3-己烯酯、芳樟醇、辛酸、辛酸乙酯和双戊烯等;采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释放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鉴定出宣恩刺梨汁中O-糖苷键合态挥发性成分有38种,含量较高的有4-羟基肉桂酸、2′-羟基-4′,5′-二甲基苯乙酮、辛酸、肉桂酸、2,4-二叔丁基苯酚、3,4-二甲氧基肉桂酸、苯甲醇、己酸、3,4,5-三甲氧基苯酚、叶醇和阿魏酸等,其中有苯甲醇、苯乙醇、橙花醇、肉桂酸、香草酸、3-羟基己酸乙酯、丁香酚等33种物质在游离态组分中并不存在。
四种不同产地淫羊藿热裂解产物对比分析
杜 萍1,2,陈金素3,何素芳1,2,孙 卉1,2,刘春侠1,2
2012, 33(14):  198-202. 
摘要 ( 1119 )   HTML ( 1)   PDF (447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裂解色谱法研究比较4个产地淫羊藿的裂解组分。结果表明:4个产地的淫羊藿裂解产物分别为云南68个、吉林48个、辽宁51个、四川56个,主要为酚类、酮类、醛类、烯烃、芳烃、萜类、杂环类化合物;主要裂解产物为苯酚(相对含量在5%~8%之间),其他为环戊烯酮类、苯酚衍生物、2,3-二氢-苯并呋喃等;不同地域的同种药材其裂解产物分布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差异却很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域淫羊藿中淫羊藿甙含量表明:云南为5.49%、四川为12.85%、辽宁为1.95%、吉林为2.82%,差异比较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黑茶样品
杨新河1,2,3,王丽丽2,3,黄建安2,3,龚受基2,3,4,刘仲华1,2,3,*
2012, 33(14):  203-205. 
摘要 ( 1522 )   HTML ( 0)   PDF (163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黑茶的5个样品。结果表明:各样品由于原料老嫩和具体加工工艺差异而使它们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不同,具有其各自的特征红外光谱;根据红外一阶光谱的峰数、波数、峰形、相对强度的差异及二阶导数谱的相似度可以区分5个黑茶样品。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且直观,适用于不同黑茶的鉴别。
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杨倩倩1,邱 杨2,余以刚1,*,肖性龙1,吴 晖1
2012, 33(14):  206-210. 
摘要 ( 1171 )   HTML ( 1)   PDF (295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方法对养殖大黄鱼进行脱脂脱腥处理,并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养殖大黄鱼脱脂脱腥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脱脂脱腥前的大黄鱼检测出48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腥味成分主要为己醛、2,4-癸二烯醛、1-戊烯-3-酮、3,5-辛二烯-2-酮、1-戊烯-3-醇和1-辛烯-3-醇。碱法处理和碱盐结合法处理后的大黄鱼分别检测出24和18种成分。结果表明,碱法和盐法不仅有效得降低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还能促进鱼体内腥味成分的析出,从而改善养殖大黄鱼的肉质、风味等品质。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5种致病菌
祝儒刚1,李拖平1,*,宋立峰2
2012, 33(14):  211-215. 
摘要 ( 1090 )   HTML ( 0)   PDF (465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一种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分别选取编码大肠埃希氏菌的slt基因、沙门氏菌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A基因,并以细菌16S rDNA基因作为阳性对照,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含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芯片可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灵敏度为20pg,而DNA芯片检测灵敏度可达2pg;用所制备的基因芯片检测实际肉及肉制品样品,准确率高于传统培养法。所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理想手段。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
王红青,韩里明,屠海云,林伟杰
2012, 33(14):  216-218. 
摘要 ( 1473 )   HTML ( 13)   PDF (213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中性氧化铝小柱净化样品,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方法。样品以正己烷为提取剂,净化、蒸发浓缩后正己烷溶解,荧光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0.5mL/min,外标法定量。苯并(a)芘在0.10~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8;在空白样品中添加3个水平的标准品,回收率在91.7%~9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3);最低检出限为0.01μg/kg,定量限为0.03μg/kg。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好、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为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测定提供参考。
不同树种松花粉脂肪酸的GC-MS分析比较
陈 伟1,2,孙秀霞2,刘伟伟3,邬旭然1,*,刘永明1
2012, 33(14):  219-222. 
摘要 ( 1156 )   HTML ( 0)   PDF (391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索氏提取-甲酯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测定松花粉中脂肪酸相对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不同树种松花粉中12种主要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索氏提取-甲酯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测定松花粉中脂肪酸相对含量的方法。除棕榈酸和珠光脂酸外,不同树种松花粉中其他10种脂肪酸平均相对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树种松花粉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平均相对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气相色谱法测定海豹油中EPA、DPA、DHA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杨宜婷,张晓燕*,区海燕
2012, 33(14):  223-227. 
摘要 ( 2201 )   HTML ( 0)   PDF (204KB) ( 10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检测海豹油中EPA、DPA和DHA的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酯化法将海豹油中的脂肪酸快速、有效的转化成脂肪酸甲酯,并通过方法学实验验证其可行性。结果:EPA、DPA和DHA甲酯含量在10~2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EPA、DPA和DHA甲酯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6.93%~103.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EPA、DPA和DHA含量。
SPME-GC-MS应用于油炸藕夹挥发性风味物质
张文君1,何 慧1,*,杨尔宁2,满 媛1,马芝丽1
2012, 33(14):  228-234. 
摘要 ( 1059 )   HTML ( 0)   PDF (316KB)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油炸藕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正交试验对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油炸藕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其最适萃取条件为:40mL样品瓶中装入14.00g样品,CAR/PDMS萃取头90℃萃取70min。藕夹中共检出化合物53种,主要为醛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酮类以及呋喃类化合物;其中醛类等小分子化合物主要源于油脂氧化;含硫杂环化合物以及部分醛、酮、酯类化合物主要源于肉馅美拉德反应、Strecker降解反应,非杂环含硫化合物源于香葱;吡喃和吡嗪源于裹衣在高温下的焦糖化反应、Strecker降解反应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用于分析藕夹挥发性风味物可行,结果表明肉馅、调味品、裹衣及藕均对油炸藕夹风味有贡献。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沙棘汁中7种有机酸
陆 敏,张绍岩,张文娜,冯俊霞
2012, 33(14):  235-237. 
摘要 ( 1012 )   HTML ( 0)   PDF (188KB) ( 4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沙棘汁中7种有机酸的方法。其测定条件为以0.05mol/L KH2PO4溶液(用20%磷酸调节pH2.70)作为流动相,Sepax GP-C18为色谱柱、流速0.6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10nm。结果表明:7种有机酸能够得到很好的分离,各有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25,回收率在93.7%~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种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
郑群雄,杜美霞,徐小强,刘 煌
2012, 33(14):  238-241. 
摘要 ( 1941 )   HTML ( 1)   PDF (407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国内常用的15种蔬菜中β-胡萝卜素含量。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经超声提取,用Kromasil C18(4.6mm×300mm,5μm)色谱柱,甲醇-四氢呋喃(THF)-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9:1:0.01,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448nm。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出峰时间短(21min),检出限低(0.075μg/mL),在1~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达97.84%(n=5)。该方法可避免β-胡萝卜素在预处理过程中被氧化,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多种新鲜蔬菜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HS-SPME结合GC-MS法分析鲐鱼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
郑平安,黄 健,孙 静,全晶晶,张春丹,苏秀榕*
2012, 33(14):  242-246. 
摘要 ( 1137 )   HTML ( 1)   PDF (250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为鲐鱼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及品质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探究加热前后挥发性物质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比较红肉和白肉的挥发性物质。结果:从鲐鱼白肉和红肉及两者加热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41、39、5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主要赋予鱼肉整体的风味,而羰基化合物对鱼的腥味有重要影响,在白肉及加热样品和红肉及加热样品中分别占23.35%、22.47%、58.65%、33.52%。结论:影响鲐鱼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有己醛、2-己烯醛、2,4-庚二烯醛、2-辛烯醛、壬醛、2,4-癸二烯醛、3,5-辛二烯-2-酮、1-戊烯-3-醇、1-辛烯-3-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等。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醋中7种有机酸
薛 霞,霍艳敏,王 骏,张 卉,祝建华
2012, 33(14):  247-250. 
摘要 ( 1732 )   HTML ( 0)   PDF (237KB) ( 9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果醋中7种有机酸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用水提取果醋中有机酸,后经LC-SAX固相萃取柱净化,以Atlantis  T3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在优化色谱条件下,7种有机酸在15min内分离良好,各组分回收率在97.5%~105.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31%,最低检出限在0.30~1.80μg/mL范围。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应用于果醋中有机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检测绞股蓝皂苷大孔树脂纯化产物
洪秀云,吴晓英*
2012, 33(14):  251-254. 
摘要 ( 1374 )   HTML ( 0)   PDF (501KB) ( 6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福建绞股蓝中人参皂苷Rb1、Rb3、Re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研究不同绞股蓝提取物上样质量浓度、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洗脱剂对D101大孔树脂吸附和纯化人参皂苷的影响,并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检测分离产物中的人参皂苷纯度,确定以质量浓度6mg/mL进行上样,50%乙醇溶液洗脱为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绞股蓝总皂苷纯度最高为92.76%。
包装贮运
PCR-DGGE指纹技术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蓝蔚青,谢 晶*
2012, 33(14):  255-260. 
摘要 ( 1176 )   HTML ( 0)   PDF (370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复合保鲜剂的作用机理和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技术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演替规律的影响。采用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化学裂解法,分别从对照组与复合保鲜剂处理组的冷藏带鱼中提取总细菌基因组DNA,同时进行16S rDNA的V3可变区PCR扩增,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纹图谱。DGGE图谱表明,产品在贮藏初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说明污染微生物的多样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少数种类细菌存活并最终成为主导菌群;通过对冷藏带鱼DGGE图谱上的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获得12种细菌。对照组与复合保鲜剂处理组在腐败后期的特定腐败微生物种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嗜冷杆菌为带鱼贮藏初期的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过程中成为主要优势菌,荧光假单胞菌与弧菌在贮藏期间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冷藏带鱼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其中的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受到明显抑制。
不同涂膜处理对采后梨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郭文岚,郭润姿,李兴元,刘春龙,寇晓虹*
2012, 33(14):  261-267. 
摘要 ( 1330 )   HTML ( 0)   PDF (259KB)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以采后黄冠梨为试材,系统研究梨果实在贮藏期间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和涂膜处理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aCl2和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梨果实,主要对梨果实不同组织部位的VC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CaCl2和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延缓贮藏期间VC、总酚、总黄酮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SOD、CAT、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及POD的活性(P<0.05)。梨果皮的各抗氧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果肉。结论:涂膜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梨果实抗氧化成分的流失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保护抗氧化成分和流通品质。
微波辅助涂膜技术对竹笋保藏性的影响
文红丽,杨 月,陈 龙,刘 雄*
2012, 33(14):  268-272. 
摘要 ( 996 )   HTML ( 0)   PDF (210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竹笋采后不耐保藏的问题,研究微波辅助涂膜技术对竹笋保藏性的影响。对比微波辅助涂膜、微波不涂膜、直接涂膜、直接冷藏4种处理方式,4℃避光贮藏60d,定期检测竹笋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硬度、PAL活性、POD活性、粗纤维含量、木质素含量及总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涂膜处理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可明显降低PAL活性、POD活性和呼吸强度,抑制竹笋的纤维化,保持竹笋良好的外观品质,贮藏期达50d以上。
低温贮藏对脆肉鲩鱼肉肌动球蛋白特性的影响
荣建华,甘承露,丁玉琴,赵思明,熊善柏*
2012, 33(14):  273-276. 
摘要 ( 1444 )   HTML ( 0)   PDF (302KB) ( 8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脆肉鲩为对象,研究低温贮藏条件对鱼肉肌动球蛋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脆肉鲩肌肉中肌动球蛋白溶出量、Ca2+-ATPase活性、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下降、表面疏水性上升;贮藏温度对蛋白特性的影响显著,贮藏温度越高,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越低,表面疏水性越高。
大豆油调和不同熔点棕榈液油的冷藏试验
吴苏喜1,刘立萍1,李 慧2,Ooi Cheng KEAT2
2012, 33(14):  277-280. 
摘要 ( 3104 )   HTML ( 0)   PDF (140KB) ( 4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制备适应不同储存温度的豆油-棕榈液油调和油,以大豆油与不同熔点棕榈液油为原料,采用冷藏试验方法优化抑晶剂种类、用量和调和油配方。结果表明,羟基硬脂精是效果最佳的抑晶剂,其最佳添加量为0.025%;调和油1(豆油70%+10℃棕榈油30% +羟基硬脂精0.025%)在0℃环境下储存可保持16h以上澄清透亮,在5℃条件可保持72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2(豆油70%+18℃棕榈油30%+羟基硬脂精0.025%)在10℃环境下可保持3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3(豆油60%+18℃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15℃环境下可保持2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4(豆油60%+24℃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20℃环境下可保持10h以上澄清透亮。
香辛料提取物对速冻牛肉丸脂肪氧化控制的研究
陈 璐,孔保华*,刘 骞,李沛军
2012, 33(14):  281-285. 
摘要 ( 1334 )   HTML ( 0)   PDF (267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添加迷迭香、丁香、肉桂提取物对-18℃冻藏牛肉丸脂肪氧化、颜色稳定性和感官评定的影响。测定结果以肉丸在储存期间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过氧化物值(PV值)、颜色(L*、a*值)和感官评定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添加香辛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能够显著延缓脂肪氧化(P<0.05);亮度L*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红度a*值逐渐降低;贮藏120d后,添加香辛料提取物的各处理组具有较好的滋气味与颜色。表明添加香辛料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脂肪氧化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善风味,掩盖脂肪氧化酸败味。
复合生物保鲜剂对缢蛏保鲜效果的研究
张 辉,李丽娜,刘红英*
2012, 33(14):  286-289. 
摘要 ( 790 )   HTML ( 0)   PDF (262KB)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缢蛏肉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进行冷藏(0~2℃)试验,观察其感官指标的变化,测定其在此过程中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挥发性盐基氮(TVBN)、Ca2+-ATPase值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冷藏过程中,螠蛏肉使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几种复合生物保鲜剂配方中C组(溶菌酶0.05%、Nisin 0.02%、甘氨酸7%、山梨酸钾0.07%等)保鲜效果最好,可以较长的延长缢蛏肉的货架期。
花生仁与核桃仁贮藏货架期的预测模型
任斯忱,李汴生*,申晓曦,阮 征
2012, 33(14):  290-295. 
摘要 ( 2234 )   HTML ( 3)   PDF (288KB) ( 8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加速贮藏试验,研究花生仁与核桃仁贮藏中脂肪氧化的动力学及其货架期预测模型。花生仁和核桃仁分别采用真空和露空两种贮藏方式贮藏于0~50℃。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通过对不同温度下POV的测定,建立了POV与贮藏时间(t)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以及反应速率(k)与贮藏温度(T)的Arrhenius方程;低温和真空贮藏时,氧化反应的活化能(EA)明显升高,证明低温和真空条件可延缓果仁的氧化酸败;两种贮藏方式下,核桃仁反应活化能(EA)均小于花生仁EA,表明核桃仁氧化稳定性低于花生仁。两种果仁的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R2>0.95),建立的模型对货架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RE<10%),表明论文得到的预测模型可快速准确的预测0~50℃条件下花生仁与核桃仁贮藏的货架期。
光照处理提高鲜切西兰花贮藏品质
詹丽娟1,魏国强2,乔明武1,王慧荣1
2012, 33(14):  296-300. 
摘要 ( 1439 )   HTML ( 0)   PDF (407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减缓鲜切西兰花贮藏期间品质下降,延长贮藏期,运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连续光照处理(2000 lx)对鲜切西兰花低温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和黑暗对照相比,光照处理显著减缓鲜切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降解和黄化发生率,维持类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从而使其保持较高的抗氧化力。然而,光照处理显著促进鲜切西兰花鲜质量损失。
1-甲基环丙烯对李果实采后衰老期间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的多变量分析
王友升,陈小燕,李丽萍,胡 玲
2012, 33(14):  301-306. 
摘要 ( 1082 )   HTML ( 0)   PDF (281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黑琥珀’李果实20℃贮藏期间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果实中主要的糖酸组分是D-果糖、D-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和苹果酸,D-果糖在采收时与贮藏前期释放较多,蔗糖在贮藏后期时含量较高;1-MCP处理抑制了蔗糖向D-果糖和D-葡萄糖的转化,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在贮藏后期,1-MCP处理诱导苹果酸、柠檬酸和L-天冬氨酸含量的降低,而增加了果实的pH值。偏最小二乘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感官甜酸比与山梨糖醇、蔗糖呈高度正相关,酸度与苹果酸呈高度正相关,且蔗糖是甜酸比的主效因子,对甜酸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山梨糖醇、D-果糖和苹果酸的间接效应实现的。
鲜切雷竹笋冷藏过程中木质化机理的研究
周 琦1,陈季旺1,*,高 俊1,蔡广霞1,庞彦卿2,宋光森3
2012, 33(14):  307-311. 
摘要 ( 1160 )   HTML ( 0)   PDF (378KB) ( 5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鲜切雷竹笋在4℃冷藏条件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及丙二醛(MDA)、多酚、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木质化机理。结果显示:在冷藏过程中,PAL、POD活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PO活力在前6d缓慢上升,第15天开始下降;多酚含量在冷藏前6d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第12天又开始下降;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基部为5%~26%,中部为3%~24%,尖部为2%~22%。结果表明:在冷藏期内,PAL、POD活力大幅度增加,是导致鲜切雷竹笋木质化的关键酶;酚类物质作为木质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参与木质素的合成;MDA可能参与鲜切雷竹笋的木质化进程,但需进一步验证;木质素含量从基部向尖部逐渐降低,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尖部推进的。
技术应用
黑米黑豆黑芝麻复合饮料的研制
孙月娥1,2,刘彬倩1,王卫东1,2
2012, 33(14):  312-317. 
摘要 ( 1010 )   HTML ( 2)   PDF (198KB) ( 7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米、黑豆和黑芝麻均具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三者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确定黑米的烘烤条件为150℃烘烤10min,黑米乳的糊化条件为90℃糊化20min;黑米乳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先采用0.3%高温淀粉酶在80℃酶解60min,然后采用0.2%碱性蛋白酶在60℃酶解50min;通过风味调配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是黑米乳:黑豆乳:黑芝麻乳=5:2:3,加水量为原料的2倍,蔗糖添加量6%;添加0.1%羧甲基纤维素钠、0.5%海藻酸钠、0.12%黄原胶组成的复合稳定剂,以及0.02%蔗糖酯、0.06%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0.16%聚甘油脂肪酸酯组成的复合乳化剂,并且经过60℃、25MPa、二次均质,110℃杀菌30min,制备出的复合饮料口感细腻、营养丰富、稳定性较好。
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化花生豆奶的稳定剂配方
许 彬,李慧星,迟永凯
2012, 33(14):  318-320. 
摘要 ( 1133 )   HTML ( 0)   PDF (144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蔗糖酯、单甘酯、黄原胶和卡拉胶作为稳定剂,优化花生豆奶的复配稳定剂配方。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以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指标降维,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稳定剂用量与稳定性综合得分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降维得到的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6%,能反映92.6%的试验数据变异;在试验范围内,蔗糖酯用量0.10%、单甘酯用量0.08%、黄原胶用量0.07%、卡拉胶用量0.02%时,稳定性综合得分较高,花生豆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各稳定剂的影响顺序为单甘酯>黄原胶>卡拉胶>蔗糖酯。
茎瘤芥胡萝卜混合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徐安书1,胡 敏1,何 军2
2012, 33(14):  321-325. 
摘要 ( 1130 )   HTML ( 0)   PDF (192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制茎瘤芥叶胡萝卜混合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方法:以优质茎瘤芥叶子原汁和胡萝卜汁为原料,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产酸量和乳酸活菌数为指标,确定最终发酵菌种和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按1:1:1比例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液最佳配方为茎瘤芥叶胡萝卜混合汁配比6:4、脱脂乳4%、接种量2%、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4h;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发酵原液中添加蔗糖4%、柠檬酸0.04%、耐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2%、黄原胶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