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丽,杜正花,姚丽鸿,陈小兵,张弋,林智,郭雅玲,陈明杰. 铁观音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化学特征分析[J]. 食品科学, 2021, 42(10): 255-261. |
[2] |
王新喜,邓勇. 日本保健功能食品市场综合治理考察与经验借鉴[J]. 食品科学, 2020, 41(5): 331-337. |
[3] |
黄昭, 曹亚男, 李跑, 赵振, 刘霞.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20, 41(13): 276-282. |
[4] |
刘洪林,曾艺涛,赵 欣.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稳定性及化学变化[J]. 食品科学, 2019, 40(16): 69-74. |
[5] |
周子维,游芳宁,刘彬彬,邓婷婷,赖钟雄,孙 云. 摇青机械力对乌龙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 40(13): 52-59. |
[6] |
任 红,刘 冬,郑少杰,严弋敬,孙海燕,明 建. 铁观音多酚提取物对小鼠肝Cyp450s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7): 201-206. |
[7] |
陈文炳,缪婷玉,彭 娟,邵碧英,陈 彬,江树勋,张志灯. 基于16S rRNA基因DNA条形码鉴定美洲鳗、欧洲鳗、日本鳗[J]. 食品科学, 2017, 38(4): 283-289. |
[8] |
赖金龙,付 倩,陶宗娅,何 娇,罗学刚. 3 种农作物可食用部分对铯的蓄积特性[J]. 食品科学, 2016, 37(9): 87-91. |
[9] |
史敬芳,陈 栋,黄文洁,陈 庄,吴华玲,张文虎,贝锦龙,晏石娟. 基于HS-SPME-GC-MS技术对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24): 111-117. |
[10] |
褚能明,孟 霞,康月琼,唐偲雨,杨俊英.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茉莉花茶中86种农药残留[J]. 食品科学, 2016, 37(24): 239-246. |
[11] |
于慧春,彭盼盼,殷 勇. 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J]. 食品科学, 2016, 37(20): 203-208. |
[12] |
罗学平,李丽霞,赵先明,敬廷桃. 不同焙火处理对四川乌龙茶香味与化学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 37(17): 104-108. |
[13] |
王晓君,王振华,王亚娜,尚永彪. 泥鳅不同脱腥方法比较及腥味物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15): 124-129. |
[14] |
陈贤明,冯 林,李 腊,赵国飞,龚正礼. 组合式焙火工艺对铁观音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5, 36(20): 73-78. |
[15] |
陈师师,薛 静,何中央,王宏海,何 欣,戴志远. 2 种不同品系中华鳖的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J]. 食品科学, 2015, 36(18): 114-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