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16 期    刊出日期:2010-08-25
工艺技术
芦笋叶速溶茶微波辅助浸提工艺研究
蔡广霞1,陈季旺1,*,王元凤2,魏新林2
2010, 31(16):  1-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1
摘要 ( 1206 )   HTML ( 6)   PDF (413KB) ( 2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芦笋速溶茶微波浸提工艺。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速溶茶品质的主要因素(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浸提次数)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60W,液料比17:1(mL/g),时间32s,浸提次数1 次。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90.28%,速溶茶中黄酮含量为58.41mg/g 干基。表明速溶茶微波辅助提取的条件优化合理可行,可为生产提供依据。

喷雾干燥虾夷扇贝粉中3 种添加剂用量的预测模型
孙萍萍,王 颉*,李伟青,孙剑锋,牟建楼
2010, 31(16):  6-1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2
摘要 ( 1413 )   HTML ( 2)   PDF (362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防止虾夷扇贝粉喷雾干燥过程引起氨基酸等热敏性成分的损害,本实验采用3 种食品添加剂对氨基酸进行包埋。以虾夷扇贝匀浆后加入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在水解液中加入不同配比的β- 环糊精、变性淀粉和CMC,研究添加剂配比对虾夷扇贝粉氨基酸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虾夷扇贝水解液中加入25.61%β- 环糊精、25.52% 变性淀粉和2.96%CMC 时,控制喷雾干燥机进口温度125℃、出口温度80℃、进风量0.9m3/min 喷雾干燥得到的虾夷扇贝粉氨基酸保留率为56.43%,比对照氨基酸保留率提高了18.81%。通过Box-Ben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氨基酸保留率Y 对β- 环糊精(X1)、变性淀粉(X2)、CMC(X3)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预测氨基酸保留率,为虾夷扇贝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响应面法优化果胶酶酶解提取黑莓花色苷的工艺参数
卢锋波1,刘桂玲2,王 烁1,韩永斌1,*,李 玮3
2010, 31(16):  11-1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3
摘要 ( 1250 )   HTML ( 0)   PDF (245KB) ( 5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果胶酶酶解黑莓浆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3 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 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利用Design Expert 软件,对酶解花色苷产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分析表明:在加酶量0.21%、酶解时间1.46h、酶解温度42.7℃工艺条件下,酶解黑莓汁里花色苷产量最高,其最大提取产量预测值为0.645mg/g,与实测值相符。对花色苷含量、Hunter 颜色值(L*、C*、h)进行两两线性相关分析,相关程度表明,C* 值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花色苷含量。

大孔树脂纯化大果沙棘果渣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焦 岩1,2,王振宇1,3,*
2010, 31(16):  16-2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4
摘要 ( 1134 )   HTML ( 0)   PDF (278KB) ( 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大果沙棘果渣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方法:对7 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果沙棘果渣总黄酮的效果进行比较,考察X-5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大果沙棘果渣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X-5 树脂纯化大果沙棘果渣总黄酮效果最佳,其最适工艺条件为:大果沙棘提取液上样质量浓度2mg/mL,吸附时间2h,用4BV 蒸馏水洗脱除去杂质,然后用4BV 70% 乙醇洗脱,树脂可重复利用5 次以上,此条件下纯化后总黄酮回收率最高为86.78%,纯度可由原来的11.6% 提高到34.1%。

微波水解小麦B-淀粉及其制备焦糖色素的研究
陈洪兴1,2,顾正彪1,房 健2,余晓红2,刘汉文2
2010, 31(16):  21-2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5
摘要 ( 1321 )   HTML ( 0)   PDF (173KB) ( 4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波辐射条件下酸法水解小麦B- 淀粉,并以水解液为原料,制备焦糖色素。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辐射能使小麦B- 淀粉水解更彻底,且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NaCl、KCl、FeCl3、MgCl2 等金属盐溶液能促进小麦B- 淀粉的酸水解,微波功率580W 时,在0.05% HCl 溶液中,这些盐能使小麦B- 淀粉在6~8min 内快速水解。在水解液中加入4.0%(m/m,以-NH2 占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质量分数计)的氨水,可制得色率为28947EBC单位的焦糖色素。

制备工艺对番茄皮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影响
郑 刚1,郭小佩1,赵国华1,2,*,吴 宏3
2010, 31(16):  24-2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6
摘要 ( 1409 )   HTML ( 1)   PDF (268KB) ( 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番茄酱加工剩余物番茄皮为原料,采用酸法、碱法、酸碱结合法和酶- 酸法4 种工艺制备番茄皮膳食纤维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4 种工艺中,酶- 酸法工艺去除杂质效果最好,所得产品可溶性纤维含量最高(8.23%)、纯度最高(92.01%)、产品色泽最佳。4 种方法制备的膳食纤维与原料在组成和理化性质上有很大差异。酸碱结合法和碱法制备的膳食纤维有较高的持水力(分别为8.74、7.85g/g)和膨胀力(分别为5.5、4.9mL/g),而酶- 酸法和酸法制备的膳食纤维有较高的持油力(分别为5.91、5.49g/g)和吸附胆酸钠的能力(分别为329.4、297.3mg/g)。除酶- 酸法外,其他方法制备的膳食纤维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均比原料高。

大豆萌发工艺优化及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李笑梅
2010, 31(16):  29-3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7
摘要 ( 1346 )   HTML ( 1)   PDF (210KB) ( 4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豆为原料,异黄酮含量、豆腥味及芽体形态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感官评价及化学检测方法,对大豆最佳萌发工艺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发芽大豆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萌发最佳工艺条件为:萌发温度24℃、萌发相对湿度85%、萌发时间96h,此时发芽大豆(干基)异黄酮含量3.616mg/g、感官评价几乎无豆腥味。在120h 萌发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物质、灰分含量下降;VC、氨基酸态氮、异黄酮含量明显增加;游离铁、钙、镁含量增加幅度较小;此外豆腥味随萌发时间的延长始终呈减弱趋势。

响应面法优化蓝莓叶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
张玉香,屈慧鸽*,杨润亚,郁 波,孙 欢,盛花开
2010, 31(16):  33-3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8
摘要 ( 1521 )   HTML ( 13)   PDF (489KB) ( 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蓝莓叶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蓝莓叶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建立微波提取黄酮的二次回归方程,并以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绘制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温度、微波功率及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和微波功率对黄酮提取率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2℃,乙醇体积分数64%,微波功率456W,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4.232%。

超声提取米邦塔仙人掌总皂苷的工艺优化
刘健剑 何计国
2010, 31(16):  38-4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09
摘要 ( 1420 )   HTML ( 0)   PDF (176KB) ( 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确定米邦塔仙人掌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优化超声提取条件。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条件。结果: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3% 和0.52%,回收率达到99.17%,相对标准偏差为1.86%。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5(g/mL)、超声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100W、超声提取时间70min。结论: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超声提取工艺高效经济、快捷,易于推广。

肉糜加工中亚硝酸盐的变化及预测模型建立?
邵利君,郇延军*,甘春生,李培红,李 艳
2010, 31(16):  42-4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0
摘要 ( 1415 )   HTML ( 0)   PDF (188KB) ( 3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肉糜为材料,研究腌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单元加工条件及NaNO2 添加量对肉糜中NaNO2 残留量的影响。考察建立NaNO2 添加量、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蒸煮温度对NaNO2 残留量影响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腌制阶段NaNO2 残留量与NaNO2 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腌制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蒸煮阶段NaNO2 残留量与NaNO2 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蒸煮温度与时间呈负相关;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高压蒸煮对NaNO2 残留量下降速率的影响比常压蒸煮大,不同温度对NaNO2 残留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 < 0.01);80℃与121℃条件下建立的预测模型R2 分别为0.939、0.888。预测模型试验值与回归值符合得比较好,相对误差小于10%。

鲈鱼风干成熟工艺及对蛋白质水解和感官品质影响
张会丽1,余 翔1,张 弘2,靳国锋1,章建浩1,*,张杨萍1,梁花兰1
2010, 31(16):  47-5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1
摘要 ( 1227 )   HTML ( 0)   PDF (175KB) ( 4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鲈鱼(Japanese Sea Bass)为原料进行风干成熟工艺正交试验,研究风干成熟温湿度、时间、用盐量工艺因素对产品品质及蛋白质水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水解指数(PI)随着温度提高持续增加,而游离氨基酸总量(ΣFAA)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风干成熟温度对PI 和ΣFAA 有极显著影响(P < 0.01);以ΣFAA 为响应的回归优化结果为:风干成熟温度15~29℃、相对湿度70%~82%,工艺时间72h,加盐量4.5%,风干成熟产品的盐分含量为2.84%、水分含量为64.33%,与感官品质评定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微波-超声协同辅助提取灵芝多糖工艺
黄生权1,2,李进伟3,宁正祥1,*
2010, 31(16):  52-5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2
摘要 ( 1471 )   HTML ( 0)   PDF (312KB) ( 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不品种和来源的5 种灵芝的主要成分,确定浙江赤灵芝作为提取灵芝多糖的较佳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 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超声- 微波协同萃取法对灵芝纤维结构的影响,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 微波协同萃取法对灵芝多糖提取率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 微波协同萃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用量100g,微波功率284W,提取时间12min,料液比(g/mL)1:11.6;与传统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 微波协同萃取法在较短的超声提取时间下,灵芝多糖的提取率从1.517% 提高到了3.27%。

菠萝皮渣果醋高效发酵工艺
顾采琴,陈婉玲,郑志茂,朱冬雪,赖建平,林金莺,赖雅平,曾庆祝,周勇强
2010, 31(16):  56-6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3
摘要 ( 3153 )   HTML ( 0)   PDF (177KB) ( 7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菠萝皮渣为主要原料、果酒酵母和沪酿1.01 醋酸菌粉为菌种,采用半固态发酵和二次补糖工艺,对菠萝皮渣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优酿造工艺参数和实现菠萝皮渣果醋的高效生产。结果表明:菠萝皮渣酒精发酵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3%、发酵温度22℃、糖度16°Brix、pH3.5、发酵时间6d;醋酸发 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的葡萄糖质量分数2%、初始乙醇体积分数8%、发酵温度29℃、醋酸菌粉添加量0.09%、发酵时间3~4d,得到总酸量(以醋酸计)达6.78g/100g 的菠萝果醋半固态混合物,醋酸转化率为82.5%。经浸泡、过滤和陈酿1~2 个月后,所得菠萝果醋成品总酸含量(以醋酸计)为3.672g/100mL,色泽金黄,清亮透明,既有酸香,又有菠萝果香,口味柔和爽口。半固态果醋发酵法与液态果醋发酵法相比,能明显提高总酸产量和缩短发酵时间。

超声波辅助盐法提取鹿茸糖胺聚糖工艺优化
郑 磊,金秀明,赵玉红*
2010, 31(16):  61-6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4
摘要 ( 1331 )   HTML ( 0)   PDF (618KB) ( 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鹿茸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辅助盐法提取糖胺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鹿茸糖胺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 旋转回归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19.57min、超声波功率401.2W、液料比43.8:1(mL/g),在此条件下,鹿茸糖胺聚糖实际提取率为3.29%。与蛋白酶提取法相比,该方法糖胺聚糖提取率较高,简便易行并能降低生产成本。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草多糖工艺
张 琳,樊金玲,朱文学,马海乐,范翠英
2010, 31(16):  67-7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5
摘要 ( 1518 )   HTML ( 0)   PDF (241KB) ( 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乌拉尔甘草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3 因素的3 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甘草多糖提取率和纯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98.98%和91.67%。通过响应面分析及岭嵴分析得到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80W、提取时间64.5min、提取温度64.6℃,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预测值为9.62%,验证值为9.56%,是传统水浴浸提法提取率的3 倍多;多糖纯度预测值为71.36%,验证值为65.65%。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法与传统浸提法所得甘草粗多糖基本构成相同。

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的提取和纯化
李秀霞1,孙协军1,韩鲁佳2
2010, 31(16):  72-7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6
摘要 ( 1596 )   HTML ( 1)   PDF (341KB) ( 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的应用价值,对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碱性蛋白酶辅助提取工艺及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分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酶解pH 值、温度、酶添加量、底物质量浓度和酶解时间对总叶黄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溶剂提取,酶解辅助的方法显著提高了叶黄素的得率(P < 0.05),考虑到提取效率、成本和可行性,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7.0、酶解温度40℃、酶添加量4000U/g、底物质量浓度110g/L、酶解时间2h。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总叶黄素的得率为59.57μg/g。采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V(乙醇):V(水)=4:1:4:1 的两相体系将所得的粗提物进行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的反式叶黄素和反式玉米黄质的纯度分别为90.85% 和91.21%。实验证明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可以成功地将玉米黄粉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分离,但不能彻底分离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与其各自的顺式异构体。

无花果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杨润亚,明永飞,王 慧
2010, 31(16):  78-8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7
摘要 ( 1129 )   HTML ( 0)   PDF (217KB) ( 6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40% 乙醇溶液、料液比1:60(g/mL)、超声功率400W、超声温度60℃条件下提取50min,其提取量为25.04mg/g,影响无花果叶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无花果叶黄酮提取物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其清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一枝蒿总黄酮提取工艺
方美珠,晁群芳*,兰 雁,刘小宁,徐 鑫,樊永红,张富春
2010, 31(16):  83-8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8
摘要 ( 1202 )   HTML ( 0)   PDF (284KB) ( 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新疆一枝蒿中提取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新疆一枝蒿总黄酮,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提取新疆一枝蒿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76%,料液比1:11(g/mL),超声时间3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新疆一枝蒿总黄酮得率为4.50%,比优化前提高了34%。

黑木耳黑色素鉴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李 琦,侯丽华,刘 鑫,李伟林,马爱民*
2010, 31(16):  87-9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19
摘要 ( 1155 )   HTML ( 1)   PDF (397KB) ( 5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黑木耳黑色素进行鉴定,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黑木耳黑色素性质研究中发现色素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酸及有机溶剂。运用紫外- 可见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研究黑木耳黑色素的基本结构性质,鉴定表明黑木耳黑色素与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相一致,为3,4- 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类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实验发现,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80min、超声功率80W、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25mol/L、料液比(g/mL)1:30,在优化提取条件下粗品得率达到9.107%,与常规方法相比较,超声波辅助提取具有萃取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果较好等优点。

西瓜汁超高压均质杀菌效果研究
潘 见,林春铭*,王 莉,杨 毅,边会喜,高香兰
2010, 31(16):  93-9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0
摘要 ( 1826 )   HTML ( 1)   PDF (205KB)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西瓜汁超高压均质处理与微生物存活量的关系。西瓜汁样品在0~150MPa 的压力条件下经均质处理后检测各项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西瓜汁在均质压力150MPa 时,菌落总数下降2.1~2.3 个对数单位,霉菌及酵母菌菌落总数下降2.0~2.3 个对数单位,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下降3.1~3.5 个对数单位,但芽孢菌的数量变化不明显。在初始菌落总数为1.0 × 104CFU/mL 的情况下,经150MPa 均质处理1 次,可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综合感官评估与鲜榨西瓜汁相近。初始菌落较高时,可均质处理多次以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综合感官评估有所下降。

南瓜籽蛋白质的制备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范三红,刘艳荣,原 超
2010, 31(16 ):  97-10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1
摘要 ( 1317 )   HTML ( 9)   PDF (262KB) ( 8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南瓜籽分离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得的分离蛋白的部分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瓜籽分离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pH11.0、温度50℃、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1.5h。此时提取率为85.52%,纯度为91.07%。南瓜籽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在5.5 左右;吸水性和吸油性都在1.2~1.6g/g 左右;乳化能力在适宜pH 值达到80% 以上;起泡性则相对较弱。

了哥王总黄酮的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姣姣,李 超*
2010, 31(16):  101-10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2
摘要 ( 1349 )   HTML ( 0)   PDF (589KB) ( 3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设计对了哥王总黄酮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3 因素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哥王总黄酮对DPPH 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3s、微波功率419W,经实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1.172%,与理论计算值1.162% 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了哥王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当总黄酮质量浓度在13.16~78.96μg/mL 和0.43~52.64μg/mL 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0.87%~71.11% 和9.04%~52.21%,且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响应曲面法优化北五味子总三萜的提取工艺
李 斌,李元甦,孟宪军*,薛 雪,汪艳群
2010, 31(16):  106-11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2
摘要 ( 1255 )   HTML ( 0)   PDF (456KB) ( 3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中心组合设计,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对北五味子总三萜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选择频率、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作为优化因素,研究不同因素水平对北五味子总三萜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总三萜提取的最优条件:频率68Hz、提取时间48min、乙醇体积分数64%。在此条件下,北五味子总三萜的得率为(2.534 ± 0.244)%,与模型高度拟合。

草莓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干燥品质研究
朱德泉1,钱良存2,孙 磊1,丁正耀1
2010, 31(16):  111-11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4
摘要 ( 1555 )   HTML ( 2)   PDF (336KB) ( 5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水果干燥效率、干制品质量和降低干燥能耗,对草莓切片进行微波真空干燥,研究草莓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其干后品质。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干燥功率、样品厚度及干燥室压力等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草莓切片微波干燥特性,讨论干燥功率、样品厚度及干燥室压力等因素对干制品的复水率、VC 保存率和干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样品厚度与压力的降低和干燥功率的增加,干燥速率增加;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和干燥功率与压力的降低,复水率和VC 保存率增加;随着样品厚度与干燥功率的增加和压力的降低,干燥能耗减少。最后,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确定了草莓切片微波真空干燥最优工艺参数,即微波功率6.18W/g、切片厚度5.05mm、干燥室压力55.19Pa。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浒苔多糖的工艺
郭 雷1,2,陈 宇1
2010, 31(16):  117-12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5
摘要 ( 1417 )   HTML ( 1)   PDF (310KB) ( 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化浒苔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浒苔多糖,考察3 个变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液料比)对浒苔多糖收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法确定浒苔多糖超声辅助提取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28min、液料比63:1(mL/g),按此工艺条件提取浒苔多糖,收率为25.84mg/g;验证实验表明,实际浒苔多糖收率与模型预测值相近。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浒苔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可行。

精炼工艺对浸出亚麻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任海伟
2010, 31(16):  122-12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6
摘要 ( 1536 )   HTML ( 0)   PDF (117KB) ( 6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精炼工艺对浸出亚麻籽油质量品质的影响,探讨每个精炼工序阶段中亚麻籽油的物理化学特性、脂肪酸和VE 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精炼过程中,磷脂含量和酸价明显下降,磷脂含量从1.541g/100g 下降到 0.163g/100g,酸价由初始2.826mg KOH/g 降低到0.635mg KOH/g,碘价、皂化值和折光指数等理化指数变化不明显。色谱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含有4 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和6 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精炼过程对脂肪酸组成及其总体含量影响甚微,但α- 亚麻酸含量下降明显,尤其在脱色和脱臭阶段。生育酚总含量在精炼过程中损失率达到了49.19%,说明精炼工艺对浸出亚麻籽油营养活性成分影响很大。

高压微波辅助提取牛蒡中牛蒡苷的研究
李 超,王卫东*,唐仕荣,秦卫东,陈 华
2010, 31(16):  128-13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7
摘要 ( 1224 )   HTML ( 0)   PDF (542KB)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高压微波辅助提取牛蒡中牛蒡苷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通过扫描电镜分析高压微波辅助提取对牛蒡籽细胞壁的影响,最后将高压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压微波提取牛蒡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700W、提取时间197s 和提取压力0.4MPa,此时牛蒡苷得率为9.01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是十分有效的和快速的,因为在高压的环境下微波辐照导致细胞壁的破裂和组织结构的坍塌。因此高压微波辅助提取牛蒡中牛蒡苷是可行的。

酿酒酵母与亚硫酸氢钠浸泡玉米对淀粉产率的影响
刘俊梅1,吴 杰2,王金枝2,李琢伟3,赵亚男1,胡耀辉1,*
2010, 31(16):  135-13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8
摘要 ( 1751 )   HTML ( 0)   PDF (161KB) ( 3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二级浸泡玉米的方法,通过亚硫酸氢钠与酿酒酵母共同作用,来提高淀粉的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一级浸泡玉米的工艺条件为亚硫酸氢钠溶液质量浓度0.15g/mL、乳酸质量浓度0.3g/mL、浸泡时间10h、浸泡温度50℃;二级浸泡玉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4h、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0.1g/mL、5(V/V)酿酒酵母接菌量。此浸泡工艺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了淀粉生产的成本。

梭子蟹下脚料酶法制取蛋白水解物最佳工艺的研究
陶学明,王泽南*,余顺火,张建芬
2010, 31(16):  139-14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29
摘要 ( 1405 )   HTML ( 0)   PDF (224KB) ( 4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酶法从梭子蟹下脚料中制取蛋白水解物,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最佳酶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子蟹下脚料最适的水解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在液料比3:1 时,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55℃、时间3.0h、pH8.5、加酶量(E/S)1000U/g,此时水解度为26.68%,其中温度对水解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加酶量;蛋白水解物的分子量小于10kD,蛋白水解呈味氨基酸含量为412.6mg/L,占氨基酸总量的39.4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前景。

影响狮子头口感的关键工艺标准研究
周晓燕,唐建华,陈 剑,王 萧
2010, 31(16 ):  145-15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0
摘要 ( 1430 )   HTML ( 0)   PDF (473KB) ( 10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对影响狮子头口感的关键要素的研究,得出狮子头最佳工艺配比和加热时间。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嫩度、滑爽度、肥腻感感官品质进行鉴定得出淀粉用量、用盐量、肥瘦比、加热时间的工艺参数,再用正交试验法得出综合配比的最佳值,同时运用质构仪、水分检测、脂肪检测方法得出狮子头在不同条件下的硬度、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硬度、水分、脂肪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狮子头的最佳工艺配比为肥瘦比5:5、用盐量3g、淀粉用量10g、加热时间120min。

分析检测
利用电子鼻分析熬制时间对3 种食用菌汤风味的影响
李 琴,朱科学,周惠明*
2010, 31(16):  151-15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1
摘要 ( 2227 )   HTML ( 1)   PDF (421KB) ( 6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香菇、双孢蘑菇、牛肝菌3 种食用菌进行熬制,得到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利用电子鼻技术对菌汤分别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两种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CA 不能很好区分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风味,但能区分不同品种菌汤的风味,说明PCA 是分辨不同种类菌汤的有效分析方法;利用LDA 能明显区分不同种类食用菌汤及不同熬制时间的菌汤风味,说明LDA 是分辨不同菌汤风味的有效分析方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分析龙眼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张 义1,2,高 蓓1,2,徐玉娟1,温 婧1,潘思轶2,张名位2,3,*
2010, 31(16):  156-16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2
摘要 ( 1383 )   HTML ( 3)   PDF (284KB) ( 6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龙眼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以龙眼(储良)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采用质谱和保留指数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加入内标环己酮进行半定量分析,对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头吸附时间及脱附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对方法精密度的考察中,主要化合物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9.08%;龙眼(储良)中共计检测出41 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罗勒烯(81.2%)、乙醇(1.92%)、别- 罗勒烯(1.39%)、γ- 松油烯(0.30%)、β- 月桂烯(0.30%)、里那醇(0.26%)。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龙眼芳香成分的检测。

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金银花中的总黄酮
李红波1,2,金根娣2,杜 诗2,任艳艳2,胡效亚2
2010, 31(16):  161-16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3
摘要 ( 1385 )   HTML ( 0)   PDF (276KB) ( 6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1- 丁基-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疏水性离子液体作修饰剂制作[BMIM]PF6- 修饰玻碳电极。在0.2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0)中,运用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研究木犀草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金银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研究表明,该修饰电极降低了木犀草素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增大了其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流。木犀草素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 × 10-10~1.6 × 10-8mol/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3.2 × 10-11mol/L,回收率为98.7%~103.6%。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金银花中总黄酮的测定。

超声辅助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
曹雁平1,张 东2,*
2010, 31(16):  165-16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4
摘要 ( 2117 )   HTML ( 5)   PDF (200KB) ( 5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川产花椒“贡椒”为原料,分别采用超临界CO2 和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油树脂,通过对油树脂的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对比,发现两者香气成分存在差别,香气类型相近。超临界CO2 萃取花椒油树脂共检出33 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占47.18%,其次是乙酸芳樟酯、D- 柠檬烯,各占12.11%、10.59%。超声辅助提取花椒油树脂检出18 种化合物。1- 乙基-6- 亚乙基环辛烯为含量最大的挥发性成分,占32.04%;其次是D- 柠檬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分别占20.92%、12.11%、10.92%。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狭鳕鱼糜水分和蛋白质含量
王锡昌,陆 烨,刘 源
2010, 31(16):  168-17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5
摘要 ( 1765 )   HTML ( 0)   PDF (257KB) ( 4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拟合狭鳕鱼糜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其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用于狭鳕鱼糜水分和蛋白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拟合,水分和蛋白质的定标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0.98 和0.96以上,优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建立模型的预测结果。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10%,相对分析误差(RPD)> 3,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快速地测定狭鳕鱼糜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且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
刘小芳,薛长湖*,常耀光
2010, 31(16):  172-17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6
摘要 ( 1408 )   HTML ( 1)   PDF (215KB) ( 7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一种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于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样品经水超声提取,以终浓度20mmol/L柠檬酸、40mmol/L醋酸、20mmol/L三乙胺的混合溶液- 乙腈(体积比9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色谱柱Capcellpak C18(150mm × 4.6mm,5μm)分离,柱温40℃,进样量10μL,紫外检测波长260nm。在此条件下,腺苷在1~1000μg/m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33574X+54.526,R2=0.9999),检测限0.2μg/mL,回收率93.75%~96.90%,RSD 为0.116%;虫草素在2~1000μg/m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34385X+23.103,R2=1.0000),检测限0.2μg/mL,回收率92.03%~97.35%,RSD 为0.104%。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分离度高、杂质干扰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能够对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GC-MS检测辐照猪肉中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马 涛1,2,林 琼1,3,王志东3,高美须3,李淑荣3,*,朱 捷3,周宏杰3
2010, 31(16):  176-179.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7
摘要 ( 1360 )   HTML ( 1)   PDF (380KB) ( 2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我国含脂食品辐照鉴定方法提供技术支持,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采用不同剂量(1、3、5、7kGy)辐照猪肉,对辐照后的猪肉进行索氏提取脂肪,固相萃取净化所提油脂,去除其中的色素和脂肪。氮气吹干碳氢化合物滤液,并用正己烷定容到1mL。用GC-MS 检测收集液中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辐照后猪肉中的碳氢化合物的种类比辐照之前多了两种,它们分别为C16:2 和C17:1,而且它们的峰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另外,空白样品中各种脂肪酸含量的高低对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低聚乳果糖的含量
代志凯1,2,廖春龙1,2,印遇龙1,2,3,阮 征1,2,*
2010, 31(16):  180-18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8
摘要 ( 1386 )   HTML ( 0)   PDF (224KB) ( 6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灵敏地测定酶法合成中低聚乳果糖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酶法合成低聚乳果糖的溶液经离心后稀释,使用氨基柱分离,乙腈- 水(体积比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0℃,载气为空气,压力0.35MPa。结果:低聚乳果糖的线性范围为0.1281~4.1000mg/mL(R2=0.9994),最低检出限为0.01m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28%,RSD 为3.0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用于酶法合成低聚乳果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油菜蜂花粉蛋白水解度测定方法比较
李天娇,徐 响,孙丽萍*,董 捷,张红城
2010, 31(16):  184-18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39
摘要 ( 3686 )   HTML ( 8)   PDF (173KB) ( 15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Alcalase 2.4L FG 水解油菜蜂花粉蛋白,比较pH stat 法、OPA 法和TNBS 法测定蜂花粉蛋白水解度的差异。水解118min 后,pH stat 法、OPA 法和TNBS 法测得的水解度分别为24.7% ﹑ 13.4% ﹑ 6.6%。由于OPA试剂和甘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在34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较低,致使OPA 法测得的水解度低。TNBS 试剂和ε-NH2 的作用不稳定,也可能是由于TNBS 试剂产生的发光物使测定结果降低。在水解度较低的情况下,α-NH2 平均解离度的变化可以忽略,pH stat 法测得的水解度比较准确。

离子色谱法检测蜂蜜和葡萄酒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余 娜,周光明*,朱 娟
2010, 31(16):  188-19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0
摘要 ( 1331 )   HTML ( 1)   PDF (287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分离检测蜂蜜和葡萄酒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分析方法。用METROSEP CARB 1(150mm × 4.0mm)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和脉冲安培检测器,对淋洗分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10mmol/L NaOH 为淋洗液,淋洗液流速1.0mL/min,总分析时间25min。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检测限分别为0.085、0.126、1.072mg/L(进样体积20μL)。混标溶液连续8 次进样,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2%~10.56%,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6%~3.25%。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0.0%~99.5%。该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快速有效等优点,可为蜂蜜和葡萄酒质量检测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橄榄矿质元素的测定及品质比较
衷明华1,黄俊生1,任乃林1,李 云2
2010, 31(16):  192-19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1
摘要 ( 1372 )   HTML ( 0)   PDF (168KB) ( 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粤东地区不同橄榄品种果实中10 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种橄榄的矿质元素含量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但是含量大小有差异;差异的原因除了环境因素外,还与遗传因素、元素吸收率有关。21 种橄榄中10 种矿质元素含量分别是:Ca 2040.20~4348.89mg/kg、Mg 926.38~1175.12mg/kg、Na 78.77~143.55mg/kg、Fe 80.17~88.27mg/kg、Mn 39.47~62.30mg/kg、Zn 23.13~28.71mg/kg、Cu 9.59~16.39mg/kg、Cr 3.17~12.95mg/kg、Co 2.30~4.04mg/kg、Ni 1.23~1.27mg/kg。土榄、青皮、下院和小丁香属于优良品种,它们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

温度对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南果梨果酒香气的影响
辛 广1,2,谢婷婷2,张 博2,李书倩1,2,王月囡2
2010, 31(16):  197-199.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2
摘要 ( 1511 )   HTML ( 1)   PDF (226KB) ( 4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快速测定南果梨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设立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温度对固相微萃法分析南果梨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鉴定出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醇、乙酸乙酯、2- 甲基-1- 丙醇、异戊醇、2- 甲基-1- 丁醇、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3- 甲硫基丙酸乙酯、苯乙醇、癸酸乙酯是不同温度下共有的成分,温度在40℃鉴定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最多。

薄层色谱-苯酚硫酸法分析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含量
廖春龙1,2,邱奇琦1,2,印遇龙1,2,3,阮 征1,2,*
2010, 31(16):  200-20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3
摘要 ( 1976 )   HTML ( 10)   PDF (234KB) ( 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采用比色法建立一种适用于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运用薄层层析技术分离单糖与低聚糖,展开剂为V(乙腈):V(冰乙酸):V(水)=6:3:2,显色剂为苯胺- 二苯胺- 磷酸,点样量为5μL,层析显色后,苯酚- 硫酸法比色测定。结果:薄层层析可将大豆低聚糖中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等组分分开,通过苯酚- 硫酸法分析其中的棉籽糖,线性范围为20~80mg/mL(R2=0.9932),精密度RSD 为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4%,RSD 为3.99%。结论:以薄层层析- 苯酚- 硫酸法检测食品或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含量,测定结果与HPLC 法对照,相对误差为3.22%,可用于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的检测。

同步荧光法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
张 悦,马 睿,赵冠超,范世华*
2010, 31(16):  204-20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4
摘要 ( 1706 )   HTML ( 3)   PDF (249KB) ( 6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同时测定混合体系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以波长差Δλ= 70nm 进行同步荧光扫描,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同步特征峰(以激发波长表示)分别位于280、228、206nm。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可直接由同步特征峰的信号强度进行定量;色氨酸的同步特征峰略受酪氨酸的弱峰影响,采用一阶导数处理后,即可消除干扰,实现定量分析;检出限分别为6.9 × 10-9、3.8 × 10-8、4.2 × 10-7mol/L。该方法无需预分离过程,用于啤酒及氨基酸注射液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烘烤中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脂质的变化
龙卓珊1,2,徐玉娟1,杨万根1,*,潘思轶2,唐道邦1
2010, 31(16):  208-21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5
摘要 ( 1955 )   HTML ( 0)   PDF (200KB) ( 1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广式腊肠的风味形成机理,探索烘烤过程中广式腊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脂肪酸、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和羰基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烘烤过程中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体成分;各类游离脂肪酸总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在烘烤至32h 后呈下降的趋势,而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则略有上升;TBA 值和羰基值的变化显著,但在广式腊肠烘烤过程中没有发现大量的醛、酮类物质存在,这可能与脂肪酸进一步与醇反应生成酯有关。所以,广式腊肠在烘烤过程中脂肪不断氧化水解,且氧化程度逐渐加深,酯类化合物不断增加。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柞蚕蛹蜕中氨基酸
杨 彬,阮长春,刘 志,孙光芝*
2010, 31(16):  213-21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6
摘要 ( 1485 )   HTML ( 0)   PDF (207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柞蚕蛹蜕中17 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以正亮氨酸为内标物,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为Venusil-AA 氨基酸分析专用柱柱前衍生试剂,采用二元梯度洗脱,波长254nm 处检测柞蚕蛹蜕中氨基酸含量。17 种氨基酸在0.5~0.0125μmol 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6.2%~101.9%。柞蚕蛹蜕中氨基酸含量为21.9%,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3.62%。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高效,可以用于柞蚕蛹蜕氨基酸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粮谷中5 种除草剂残留
屠海云,姜 荷,李 玮*
2010, 31(16 ):  217-219.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7
摘要 ( 1150 )   HTML ( 0)   PDF (199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测定粮谷中残留的5 种除草剂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氮丙基硅烷(PSA)和氨基填料作为吸附剂净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测定,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同时检测,内标法单离子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在0.05~0.5mg/L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5、0.10、0.20mg/kg 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在85%~99%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采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实现样品的快速制备,有效地消除基质带来的干扰,灵敏度高,完全适合样品中5 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日常批量检测和确证。

四川省食用菌中7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及污染评价
陈 黎,刘 俊,张 璐,李玉婷,张 骁
2010, 31(16):  220-22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8
摘要 ( 1589 )   HTML ( 0)   PDF (181KB) ( 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四川地区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As、Hg 和Pb,原子吸收法测定Cu、Mn、Cr 和Cd;对测定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所调查的52 份食用菌总合格率仅为7.69%,Cr、Hg 和Cd 含量在部分食用菌中超标,其中Cr 元素超标最为严重;而元素Mn 在食用菌中的含量相对其余6 种元素最多,平均可达15.93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r 对食用菌污染最严重。结论:四川地区食用菌重金属污染严重,并且应尽快完善Mn 含量的相关标准。

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用于面粉和富硒盐中微量硒的形态分析
孙汉文,冯 波
2010, 31(16):  225-22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49
摘要 ( 1800 )   HTML ( 0)   PDF (163KB) ( 3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悬浮进样-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直接测定总Se、无机Se 和Se(Ⅵ)的新方法。样品中的总硒以5mL 浓盐酸提取,用悬浮进样-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加以测定;以环己烷萃取分离无机硒和有机硒,水相中的无机硒在浓盐酸量为20%(V/V)的介质中以悬浮进样-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加以测定,而水相中的Se(Ⅵ)在5g/L 亚硫酸钠溶液中以同样的方法加以测定。利用差减法求得有机硒和Se(Ⅳ)的含量。结果表明,硒的检出限(RSN=3)为0.10μg/L,回收率为90.7%~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1.9%。本方法具有准确、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小麦面粉、大米面粉和富硒盐中总硒、无机硒和Se(Ⅵ)的测定。

活性红4 离子缔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壳聚糖
白 研,陈 纯,陈芷仪,苏政权*
2010, 31(16):  229-23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0
摘要 ( 1240 )   HTML ( 0)   PDF (223KB) ( 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pH4.5 的B-R 缓冲溶液和HAc-NaAc 缓冲溶液中,活性红4 与壳聚糖的离子缔合物在574nm 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壳聚糖含量在0~4.0μg/mL 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在B-R 缓冲溶液和HAc-NaAc 缓冲溶液中本方法的回归方程分别为A=0.3434c - 0.0355,R2=0.9996 和A=0.3229c - 0.03,R2=0.9992。两种缓冲体系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受壳聚糖分子量大小的影响。以本法测定甲壳素胶囊中壳聚糖的含量,结果与该制剂的壳聚糖标示量相符。样品测定精密度为1.43%(n=6),平均回收率为101.1%。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适用于较复杂样品中壳聚糖含量的测定。

利用3-噻吩丙二酸修饰玻碳电极快速检测苏丹红
高愿军1,张永峰1,许光日2
2010, 31(16):  233-23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1
摘要 ( 1236 )   HTML ( 0)   PDF (282KB) ( 4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3- 噻吩丙二酸(3-TPA)修饰玻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苏丹红在3-TPA 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得出预富集时间、pH 值、扫描速率及扫描范围因素对该修饰电极检测苏丹红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得出在2.0 × 10-5~1.3 × 10-3mol/L 浓度范围内苏丹红Ⅰ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检测限为4.8 × 10-6mol/L。辣椒粉、辣椒酱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9% 和99.4%,相对标准偏差(n=3)分别为0.25% 和0.21%。另外,对苏丹红Ⅰ氧化还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滇芒果果仁脂肪酸组成分析
杜 萍1,2,杨 芳3,*,张先俊1,2
2010, 31(16):  237-23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2
摘要 ( 1425 )   HTML ( 0)   PDF (154KB) ( 5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滇芒果果仁中提取脂肪,粗脂肪提取率为14.23%。经石油醚提取、皂化和甲酯化得到的总脂肪酸甲酯进行GC-MS 分析,分离出13 种脂肪酸化合物,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这些化合物多为直链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硬脂酸、棕榈酸、花生酸、14- 甲基- 十七酸、木焦油酸、以及山俞酸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黄茶香气成分
刘晓慧1,2,张丽霞1,2,王日为2,3,*,王 超1,2
2010, 31(16):  239-24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3
摘要 ( 1681 )   HTML ( 0)   PDF (244KB) ( 10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 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的香气物质在GC-MS 进样口内经230℃热脱附1min,共检测出108 种黄茶香气成分,其物质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烃类32 种、酯类20 种、醇和醛类各17 种、酮类8 种、含氧和含氮化合物各4 种、酸类3 种、含硫化合物2 种、酚类1 种;其含量以脂肪族烃、醛类较多,而萜烯类以及芳香族化合物较少。

不同生长期枸杞果中微量氟的快速测定
高向阳,郝 梅
2010, 31(16):  244-24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4
摘要 ( 1467 )   HTML ( 0)   PDF (147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枸杞果生长过程中氟含量的变化。采集郑州市区天然生长的同丛枸杞青果、黄果和红果,用超声波浸提,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样品中的微量氟。结果表明:枸杞果水分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高;枸杞果氟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降低,青果、黄果、红果中氟含量依次为0.68、0.57、0.53μg/g;样品测定的RSD 小于3%(n=5),加标回收率为97.0%~105.0%,该法简便快速、实用性强,利于推广普及。

成熟度对芒果果实挥发物的影响
唐会周1,明 建1,2,程月皎1,曾凯芳1,2,*
2010, 31(16):  247-25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5
摘要 ( 1786 )   HTML ( 0)   PDF (353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不同成熟度的海南小芒果为原料,以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香气富集方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分析研究成熟度对芒果果实挥发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芒果香气成分丰富,共检出56种香气成分,分为萜烯类、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6 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成分,其随成熟度增加 而在果皮与果肉中相对含量降低,在半熟时最低,其中单萜相对含量大于倍半萜。果皮与果肉中酯类在绿熟时已经形成,并且在半熟时相对含量最高;随成熟度的增加果皮中醇类相对含量增大,但果肉中醇类则是在半熟时高度积累;醛类在果皮与果肉积累的成熟度不一样,分别是成熟和半熟;烃在果肉中逐渐降低,却在半熟果皮中含量最高。大多数芒果挥发物在半熟时形成,在此时对芒果果实进行调控,对提高芒果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油及其脂肪酸分析
韩舜愈1,2,宋雪梅2,祝 霞2,尚勋武1
2010, 31(16):  253-25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6
摘要 ( 1330 )   HTML ( 0)   PDF (200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皮中燕麦油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用GC-MS 分析燕麦麸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CO2 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5MPa、温度35℃、时间3h,所得燕麦麸油澄清透明,呈金黄色,具有特殊的麦香味。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7.60% 、硬脂酸1.32%、油酸40.15%、亚油酸37.55%、亚麻酸1.89% 和反油酸1.52%;而石油醚萃取燕麦麸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15.90%、1.67%、38.38 %、41.67%、1.63% 和1.32%。超临界CO2 萃取与石油醚萃取燕麦麸油中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81.11% 和83.00%。

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菌落PCR方法
李 睿1,许 芳1,张忠美1,宫本敬久2,朱廷恒3,*
2010, 31(16):  258-26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7
摘要 ( 2103 )   HTML ( 0)   PDF (213KB) ( 6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stx 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一种菌落PCR 方法。菌落PCR 模拟实验证实,该方法特异性强,能良好的扩增出O157 的stx1 和stx2 基因,而普通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无PCR 扩增产物。应用分子检测初筛、选择性培养、菌落PCR 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实际食品样品,分离检测到一株携带 stx1 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本实验建立的菌落PCR 方法可应用于食品检验。

贵州不同海拔鱼腥草代谢产物主要特征
杨占南1,彭全材1,2,罗世琼2,余正文2,赵 超1,朱国胜3,桂 阳3,夏品华1
2010, 31(16):  261-269.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8
摘要 ( 2014 )   HTML ( 1)   PDF (408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贵州不同海拔鱼腥草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槲皮苷、金丝桃苷、山奈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以及挥发性化学成分行研究,通过HPLC 分析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 质联用(HS-SPME-GC/MS)进行分析,总挥发油的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获得。结果表明:鱼腥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分别在海拔1400~1500m 和500~600m有较高的含量;鱼腥草精油在海拔600~700m有较高的含量,甲基正壬酮含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在700~800m 有较高的含量;单萜(蒎烯)、倍半萜(石竹烯(Ⅱ))、脂肪酮(甲基正壬酮)、脂肪酸(羊油酸)和脂肪酸酯(2,6,10,14- 四甲基十五酸甲酯)的含量在不同的海拔有显著的差异。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沙门氏菌
王 羽,王贞强,张 伟*
2010, 31(16):  270-27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59
摘要 ( 1505 )   HTML ( 2)   PDF (279KB) ( 5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肉及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方法。利用靶基因的6 个区段设计4 条引物,应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 聚合酶,能够在恒温(65℃左右)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待测物的DNA。针对沙门氏菌的特异基因invA 基因设计两对LAMP 引物,建立LAMP 检测沙门氏菌的新方法,并对肉及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LAMP 技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检测沙门氏菌,且灵敏性可达10-9CFU/mL,对48 份样品检测,该方法检出率为91.6%、敏感性100%、特异性70.0%、符合率为93.8%、检出时间1.5h。

免疫印迹法对四种海虾主要过敏原的鉴定
吴海明,胡志和*,王 超
2010, 31(16):  274-27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0
摘要 ( 1584 )   HTML ( 0)   PDF (445KB) ( 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刀额新对虾以及虾蛄4 种海虾为研究对象,对这4 种海虾过敏原蛋白组分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4 种海虾过敏原组分进行分析,然后经免疫印迹鉴定其主要过敏原。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过敏原为99、33、19、14kD 的蛋白质组分;中国明对虾的主要过敏原为39、33、28kD 的蛋白质组分;刀额新对虾的主要过敏原为33kD 和24kD 的蛋白质组分;虾蛄的主要过敏原为56kD 和48kD的蛋白组分。

包装贮运
鲜桃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冷链运输过程对果品品质的影响及控制
赵晓芳1,2,王贵禧1,*,梁丽松1,祝美云2
2010, 31(16):  278-28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1
摘要 ( 1523 )   HTML ( 1)   PDF (153KB) ( 10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照HACCP 基本原理对鲜桃商品化处理及冷链贮运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变化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原料验收、杀菌、包装、预冷、运输及销售6 个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和关键技术参数表,为有效控制鲜桃采后商品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温度和乙烯对京白梨后熟进程及其品质的影响
贾晓辉,王文辉*,佟 伟,张志云,夏玉静,王志华,丁丹丹
2010, 31(16):  282-28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2
摘要 ( 1216 )   HTML ( 0)   PDF (292KB) ( 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温度、乙烯对京白梨果实后熟进程及品质的影响。测定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果皮颜色ΔE 值和h 值、失重率、病果率等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温度和乙烯直接影响果实的后熟进程和后熟品质;后熟过程中果实硬度与后熟时间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 0.01),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导致果皮转色和果实硬度后熟不一致,适度的低温(14℃)延迟了果实乙烯峰值的启动时间,高温(28℃)抑制乙烯的生成和果实的软化,温度越高,失重率和烂果率越高;外源乙烯有助于果实乙烯的生成和呼吸强度的增加,乙烯加快了果实的后熟进程,并且后熟更均匀一致,且品质最佳。研究表明:京白梨后熟的适宜温度范围17~23℃,最佳温度20℃,最佳乙烯催熟用量为100μL/L。

热激处理对冷藏“解放钟”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李 磊,陈发河*,吴光斌
2010, 31(16):  286-29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3
摘要 ( 1513 )   HTML ( 0)   PDF (328KB) ( 3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福建莆田市“解放钟”枇杷为材料,采后50℃热处理30min 后分为冷库(2~5℃)和室温(18~25℃)两种贮藏条件进行贮藏。在贮藏期通过对枇杷果实的木质素含量、硬度、多酚氧化酶(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分析,研究贮前热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2~5℃)条件下贮藏,枇杷果实硬度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有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4。贮前热处理能够延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素含量及硬度的上升,降低PPO、PAL、CAD、POD 的活性。

技术应用
一步发酵法酿造桑椹果醋工艺条件
王振涛1,万永继1,钟 耕2
2010, 31(16):  291-29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4
摘要 ( 1674 )   HTML ( 0)   PDF (240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含有一定酒精的桑椹汁为原料,采用一步发酵法即直接向原料中接种活化的醋酸菌液进行醋酸发酵酿造桑椹果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酒精体积分数6%、搅拌转速130r/min、醋酸菌接种量15%(体积分数)。通过比较3 种单一澄清剂对桑椹果醋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1% 壳聚糖溶液对桑椹果醋的澄清效果最佳,其最佳添加量为1.6mL/100mL。采用此工艺可以得到澄清透明、呈浅玫瑰红色、具有醋和桑椹复合风味的桑椹果醋。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胡萝卜酸奶工艺研究
吴 定,孙嘉文,姚明兰,路桂红
2010, 31(16):  296-299.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5
摘要 ( 1470 )   HTML ( 2)   PDF (153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胡萝卜酸奶,建立新的胡萝卜酸奶发酵工艺。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胡萝卜酸奶的配方和发酵工艺。胡萝卜酸奶的配方:奶粉9g、胡萝卜13g、白砂糖8g、蒸馏水100mL。胡萝卜酸奶发酵工艺:固定化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与固定化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比为2:1 接种发酵液(菌种的总添加量为6g/100mL)、在37℃发酵培养7h、然后4℃冷藏12h。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化乳酸菌新技术可以发酵生产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胡萝卜酸奶。

发酵型茶酒发酵工艺参数研究
邱新平1,李立祥1,*,蒋其忠1,徐瑞瑞1,肖世青1,肖秀丹2
2010, 31(16):  300-30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6
摘要 ( 1726 )   HTML ( 13)   PDF (257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茶叶作为主要原料,经微波浸提的茶汤,辅以果汁进行发酵,研究茶酒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茶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酒精体积分数11% 为前提,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0℃,茶汤与果汁配比为1:3(V/V),发酵pH3.5,红茶发酵,安琪果酒专用酵母接种量体积分数为3%,并经发酵条件验证,可获得较好的发酵茶酒质量。发酵型茶酒经复合甜0.05%、黄酒香精0.25%、红茶香精0.50%、香兰素0.2%、乙基麦芽酚0.2% 调配,具有清雅的茶味和酒香。

脱脂花生蛋白营养面条的制作及品质特性研究
李 颖1,2,郭晓冬1
2010, 31(16):  305-311.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016067
摘要 ( 1606 )   HTML ( 1)   PDF (233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小麦粉与脱脂花生蛋白粉按100:0、95:5、90:10、85:15、80:20 的比例分别混合,测定混合粉的糊化特性及面筋特性。将混合粉制成速冻面条,通过正交试验及感官评定确定脱脂花生粉与小麦粉的比10:90,加水量40%,加盐量2.5% 制脱脂花生蛋白营养面条。对脱脂花生粉速冻面条的品质特性进行评价显示:随着脱脂花生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面筋含量及糊化性质降低,面条的质构特性下降,蒸煮损失率增加;分析0~28d 冷冻贮藏后品质特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面条的硬度、拉伸强度、拉伸距离在贮藏前期呈下降趋势,16d 后趋势平缓。弹性、内聚性、回复性略有上升,但不显著,显示花生蛋白营养面条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按中国营养膳食营养要求及每人每日食用200g 面条计算,配方提供的蛋白质含量占儿童、老年人所需的60%、44%。添加脱脂花生粉使得面条质地松软,有着良好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宜被老年人和儿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