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4年 35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4-02-25

专题论述
工艺技术
分析检测
包装贮运
技术应用
工艺技术
1 罗 磊,支梓鉴,刘云宏,朱文学,张玉先,朱 敏,王 强
正交试验优化苹果片低氧热泵干燥工艺

以红富士苹果作为实验材料,以氮气为干燥介质置换空气降低设备中氧体积分数,研究了温度、切片厚度、氧体积分数和风速对苹果片热泵干燥速率、L值、VC和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 ℃、切片厚度5 mm、氧体积分数5%,干燥后苹果片水分含量为5.83%,L值为83.01,VC含量为3.68 mg/100 g,总酚含量为68.26 mg/100 g。

2014 Vol. 35 (4): 1-5 [摘要] ( 1147 ) [HTML 0KB] [ PDF 2238KB] ( 337 )
6 张 悦,胡志和*,谢丹丹,吴子健,薛 璐,李 洋
高压结合酶法消减南美白对虾虾仁致敏性

以南美白对虾虾仁为原料,研究高压结合酶法对虾仁过敏原致敏性的消减作用。将南美白对虾去头去尾去壳去肠线后,采用超高压法和高压结合酶法消减其致敏性,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致敏性消减效果,确定消减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超高压法处理,在压力100 MPa、温度25 ℃、保压时间15 min的条件下,虾仁过敏原的致敏性降低了67.09%,且与处理过程中蛋白溶出量有关;采用高压结合酶法处理,在盐水质量浓度1 g/100 mL、酶与虾仁质量比1∶130、压力450 MPa、温度40 ℃、保压时间55 min的条件下,虾仁过敏原的致敏性降低了86.58%。由此可见,高压处理对虾仁过敏原的致敏性有消减作用,高压结合酶法的消减效果更好。

2014 Vol. 35 (4): 6-10 [摘要] ( 932 ) [HTML 0KB] [ PDF 1836KB] ( 228 )
11 费国琴,宁喜斌,李晓晖*,宋 娟,李文利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生物溶菌酶微胶囊制备工艺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响应面法试验对微生物溶菌酶微胶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选取7 种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筛选,得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壳聚糖质量浓度及醋酸质量浓度是影响包埋率的3 个主要因素。进一步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中心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建立回归方程,获得主因素的最佳水平,即质量浓度分别为:海藻酸钠2.00 g/100 mL、壳聚糖0.35 g/100 mL、醋酸0.33 g/100 mL,预测微生物溶菌酶最高包埋率为94.635%,经实验验证后所得的包埋率为92.10%。

2014 Vol. 35 (4): 11-15 [摘要] ( 1069 ) [HTML 0KB] [ PDF 2584KB] ( 202 )
16 李 霞,李永才*,毕 阳,马彦青
响应面法优化兰州百合干无硫护色剂配方

为有效解决兰州百合干制过程的褐变问题,开发兰州百合干无硫护色技术,选取护色剂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氯化钠为影响因子,以百合干色泽(L*值)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护色剂复合作用对百合干色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氯化钠>柠檬酸,复合护色剂的最优配方(质量分数)为:0.65%氯化钠、0.3%抗坏血酸、0.3% L-半胱氨酸、0.8%柠檬酸,在此条件下,加工的百合干色泽L*值为78.69,护色效果好。

2014 Vol. 35 (4): 16-20 [摘要] ( 1075 ) [HTML 0KB] [ PDF 2935KB] ( 273 )
21 刘振春,耿存花,孙慧娟,韩 宇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高粱醇溶蛋白工艺

以高粱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辅助提取高粱醇溶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高粱醇溶蛋白提取工艺,建立提取工艺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6 min、液料比10∶1(mL/g)、微波时间260 s,在该条件下高粱醇溶蛋白的得率为6.79%,与理论得率接近,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014 Vol. 35 (4): 21-25 [摘要] ( 2272 ) [HTML 0KB] [ PDF 2773KB] ( 210 )
专题论述
26 石 岭,赵 利*,袁美兰,苏 伟,刘 华,陈丽丽,温慧芳
响应面法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草鱼蛋白质

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草鱼蛋白质进行酶解,比较酶的添加量、pH值、温度、料液比以及酶解时间对草鱼蛋白水解进程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草鱼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8%、酶解温度55 ℃、酶解pH 9.0、料液比1∶15、酶解时间180 min,此条件下蛋白质水解度达到23.46%。

2014 Vol. 35 (4): 26-29 [摘要] ( 1404 ) [HTML 0KB] [ PDF 2683KB] ( 204 )
工艺技术
30 林 羡,邓彩玲,徐玉娟,唐道邦,吴继军,陈于陇,张 岩
不同高温热泵干燥条件对龙眼干品质的影响

以龙眼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和干燥风速对龙眼干一般理化特性、色泽、质构和活性成分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热泵干燥时,干燥温度越高,龙眼干的总酸含量越高,复水率越低;干燥风速相同时,龙眼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龙眼干燥后总体色泽的变化主要在色泽的变暗及变黄,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风速的增加都会导致龙眼色泽变化的增加;总体来说,不同高温热泵干燥条件下,龙眼干的弹性、回复性、硬度以及耐咀性的变化均不显著,干燥风速较低,龙眼干的黏性较大;当干燥温度为60 ℃时,龙眼干中保留的游离酚含量最高,不同干燥条件下,结合酚含量、多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2014 Vol. 35 (4): 30-34 [摘要] ( 1495 ) [HTML 0KB] [ PDF 2160KB] ( 340 )
35 欧阳玉祝,朱 露,李雪峰
响应面优化葛根总黄酮的钙离子沉淀分离工艺

以湘西葛根为原料,以总黄酮提取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沉淀剂用量、沉淀时间和沉淀温度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葛根总黄酮的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50 mL葛根提取液中,用70 mL饱和澄清石灰水作沉淀剂,60 ℃温度条件下沉淀45 min,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658 9%。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2014 Vol. 35 (4): 35-38 [摘要] ( 902 ) [HTML KB] [ PDF 2535KB] ( 184 )
39 皮钰珍,关楚谕,孙文华,岳喜庆
响应面法优化梅花鹿胎盘多肽超声波杀菌工艺

以酶解获得的梅花鹿胎盘多肽为原料,进行超声波杀菌,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脉冲时间对多肽杀菌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超声波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850 W、超声时间4.6 min、脉冲时间7 s,此时梅花鹿胎盘多肽的损失率为20.2%,多肽的杀菌率为87.5%,其中细菌总数为68 CFU/mL,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为零,均符合国家标准。在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梅花鹿胎盘多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比未经杀菌处理的多肽仅降低了3.3%,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降低了1.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降低了1.7%。这说明超声波杀菌后的梅花鹿胎盘多肽既达到了商业无菌的标准,又有效地保持了其生物活性。

2014 Vol. 35 (4): 39-43 [摘要] ( 1240 ) [HTML 0KB] [ PDF 2422KB] ( 191 )
44 杨 艳,任亚梅*,马 婷,周九庆,查 晶,张哲学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提取猕猴桃根熊果酸工艺

为优化猕猴桃根熊果酸的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熊果酸得率为响应值,利用中心组合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熊果酸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225 W、超声频率40 kHz时,超声波提取熊果酸工艺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3.8%、液料比7.80∶1(mL/g)、提取时间23.2 min、提取温度79.1 ℃。此提取条件下,熊果酸得率达到2.014%,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且提取液中熊果酸的纯度为49.7%。

2014 Vol. 35 (4): 44-49 [摘要] ( 933 ) [HTML 0KB] [ PDF 2961KB] ( 531 )
50 李 钰,吴 卫*,苏 华,易 斌
响应面法优化紫苏籽超声辅助提取原花青素工艺研究

为充分利用紫苏资源,优化其籽粕原花青素提取工艺,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温度、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响应面优化后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时间0.5 h、浸提温度70 ℃、超声功率100 W、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理论值为0.232%,实测值为0.229%。

2014 Vol. 35 (4): 50-54 [摘要] ( 1679 ) [HTML 0KB] [ PDF 2521KB] ( 384 )
分析检测
55 余永建1,邓晓阳1,陆震鸣1,2,史劲松1,3,许正宏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固态发酵食醋中有机酸的方法优化

优化固态发酵食醋中9 种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以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NaH2PO4溶液,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可在14 min内完成检测。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9 种有机酸的检测线性范围较宽,最低检出限为0.02~1.79 mg/L,加标回收率为96.02%~104.55%,相对标准偏差0.46%~3.52%。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稳定等优点,可用于固态发酵食醋中有机酸的测定。

2014 Vol. 35 (4): 55-59 [摘要] ( 1244 ) [HTML 0KB] [ PDF 2015KB] ( 536 )
60 郑 杨1,赵纪文2,张锋国2,黄明泉1,*,孙宝国1,郑福平1,孙金沅1
扳倒井芝麻香型白酒香成分分析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芝麻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保留指数3 种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扳倒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79种,包括酯类54 种、烃类51 种、酸类20 种、醇类19 种、芳香族化合物17 种、醛类7 种、呋喃类7 种、酮类4
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2-羟基丙酸乙酯(15.72%)、3-甲基-1-丁醇(11.20%)、乙酸(8.94%)、己酸乙酯(4.77%)、糠醛(4.17%)。

2014 Vol. 35 (4): 60-65 [摘要] ( 1521 ) [HTML 0KB] [ PDF 1878KB] ( 327 )
66 施文正,陈青云,尤其嘉,王锡昌*
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检测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采用65 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时间40 min;色谱条件采用程序升温:柱初温40 ℃,保持2 min,以4 ℃/min升至160 ℃,而后以10 ℃/min升至250 ℃,保持5 min。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草鱼背肉在30、45、60、80、95 ℃分别确定出23、43、52、68、74 种挥发性成分;随着温度的升高,草鱼背肉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也随之增多,醇类、醛酮类、烃类及芳香族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80 ℃与95 ℃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大部分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代表熟鱼肉的风味特征。挥发性成分中的1-己醇、1-辛烯-3-醇、己醛、2,3-辛二酮及其他饱和醛通常被认为对水产品风味有较大影响,当温度变化时,含量变化也较大。

2014 Vol. 35 (4): 66-70 [摘要] ( 773 ) [HTML KB] [ PDF 2093KB] ( 211 )
71 张 嫱,潘磊庆,吴林蔚,朱 娜,张 伟,屠 康*
利用反射和半透射高光谱图像检测水蜜桃早期冷害

研究了应用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霞晖5号’水蜜桃早期冷害的方法。通过分析桃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出汁率的变化,确定冷害发生的初始时间。进而针对早期冷害桃果实的400~1 000 nm波段的高光谱反射和半透射图像,应用独立主成分分析方法优选出冷害的特征波长,反射条件下为656、674 nm和704 nm,半透射条件下为640、745 nm和811 nm,并通过提取每个特征波长下的光谱平均值作为Fisher判别方法建模的特征集,所建水蜜桃早期冷害判别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0%和94.0%。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检测桃果实早期冷害,且半透射照射方式的判别结果优于反射方式。

2014 Vol. 35 (4): 71-76 [摘要] ( 1124 ) [HTML 0KB] [ PDF 2582KB] ( 188 )
77 毛立新,郭洁丽,杨小兰
同步荧光光谱法鉴别山西老陈醋

使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对不同品牌、不同年份山西老陈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品牌、不同年份老陈醋的荧光吸收峰都在280 nm和360 nm波长附近出现,但荧光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可据此对同一品牌老陈醋进行年份判定。不同品牌、相同年份老陈醋在荧光吸收峰位置和荧光强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可根据荧光光谱图进行判别。对所得的同步荧光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从得分图可以直观地鉴定各种醋。本研究建立一种运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别老陈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2014 Vol. 35 (4): 77-81 [摘要] ( 827 ) [HTML 0KB] [ PDF 4166KB] ( 241 )
82 张苏珍1,2,耿志明1,王道营1,诸永志1,刘 芳1,张牧焓1,卞 欢1,徐为民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鸭表皮组织中的松香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肉鸭表皮组织中的松香酸含量进行检测。肉鸭表皮组织中的松香酸用乙腈提取,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检测。色谱柱:反相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03 mol/L磷酸溶液-甲醇(8∶92,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 mg/L,检出限为0.10 μg/g,定量限为0.33 μg/g。在0.5~50 μg/g的添加范围内回收率为82.2%~88.0%。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显示,松香脱毛处理的肉鸭表皮中松香酸含量高达14.52 μg/g。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肉鸭表皮组织中松香酸的定量分析。

2014 Vol. 35 (4): 82-85 [摘要] ( 1317 ) [HTML 0KB] [ PDF 1950KB] ( 349 )
86 李 焕,陈侨侨,刘 辉,张生万*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联方法分析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别测定8 种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并结合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联(quantitative structure-retention relationship,QSRR)方法和标准品分别对每种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将这2 种方法的定性分析结果作对比,以验证QSRR方法在食用油中脂肪酸定性分析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结果表明:QSRR方法的定性结果与标准品对脂肪酸的定性结果基本一致,QSRR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性,为脂肪酸的测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4 Vol. 35 (4): 86-90 [摘要] ( 930 ) [HTML 0KB] [ PDF 1792KB] ( 212 )
91 陈尚龙1,2,李 超1,2,李同祥1,2,陈华云1
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豆蔻中金属元素

建立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豆蔻中Ca、Fe、Mg、Zn的方法。以微波消解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分析乙炔流量和燃烧器高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别确定测定Ca、Fe、Mg、Zn的最佳参数。在最佳参数条件下,测定白豆蔻中Ca、Fe、Mg、Zn的含量分别为7 641、982、5 367、87.7 μg/g,加标回收率为97.9%~106.3%,精密度为1.1%~2.1%。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污染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为食品中多元素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2014 Vol. 35 (4): 91-94 [摘要] ( 882 ) [HTML 0KB] [ PDF 1783KB] ( 275 )
95 朱 娜1,2,潘磊庆1,邬慧颖1,张 嫱1,屠 康1,*,尹方平1,赵吉宇1,谭学成1
基于电子鼻检测‘霞晖5号’桃果实的冷害

为了建立桃果实冷害的无损检测方法,将桃果实于0、5 ℃条件下冷藏,通过对感官评分、理化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果实冷害等级的评价标准;采用PEN3电子鼻获取桃果实挥发性物质的传感器响应值,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桃果实的气味变化。研究建议了桃果实冷害的4 级分类标准:感官评分达90 分以上为0 级;感官评分在80~90 分之间,出库后硬度正常降低的果实为1 级;感官评分在70~80 分之间,出库后硬度未正常降低的果实为2级;感官评分低于70 分的果实为3 级。利用Fisher判别建立的数学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1.7%,果实发生冷害时青香型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大,果香型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仅在发生冷害的果实中检出的物质为十四烷、十六烷、十九烷,其相对含量随冷藏时间延长而增大,可作为监测桃果实冷害发生情况的特征气体。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桃果实冷害的无损、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2014 Vol. 35 (4): 95-100 [摘要] ( 1329 ) [HTML 0KB] [ PDF 2317KB] ( 182 )
101 南立军1,李雅善1,刘丽媛1,王 华1,2,3,李 华1,2,3,*
架式对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目的:为需埋土防寒的酿酒葡萄确定一个适宜的架式。方法:以白葡萄爱格丽为试材,以传统的独龙干形架式(independent long-stem pruning,ILSP)为对照,以单爬地龙架式(single crawled cordon training,SCCT)为研究对象,3 个不同采收期采收的葡萄酿酒后,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爱格丽干白葡萄酒中共被检测出30 种香气化合物,含量为3.9 μg~1.531 1 mg,共计14.040 7 mg。ILSP有利于酯类的积累(除了花后80 d的乙醇酯)。提前采收的SCCT葡萄酒能够积累更多的高级醇、乙醇酯和有机酸含量。推迟采收的ILSP葡萄酒能够赋予葡萄酒更复杂的风味。结论:SCCT能够促进葡萄酒香气化合物的较早积累,从而保证葡萄酒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有利于葡萄酒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2014 Vol. 35 (4): 101-106 [摘要] ( 1134 ) [HTML 0KB] [ PDF 1662KB] ( 241 )
107 张 蕾1,2,曾 静1,*,魏海燕1,马 丹1,程晋霞2,张西萌1,张海予2
纳米免疫磁分离-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单克隆抗体、纳米免疫磁分离技术,结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建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纳米免疫磁分离-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副溶血性弧菌纳米免疫磁珠在菌体浓度为103 CFU/mL水平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捕获率达到74%。在纯培养、无需增菌情况下,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140 CFU/mL;通过134 株副溶血性弧菌和74 株非目标菌的测试,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食品基质添加实验中,其检测限为2 CFU/25 g样品,增菌时间缩短到8 h。

2014 Vol. 35 (4): 107-110 [摘要] ( 737 ) [HTML KB] [ PDF 1791KB] ( 205 )
111 朱艳梅1,2,赵其阳1,陈卫军1,焦必宁1,2,3,*,张耀海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QuEChERS方法快速检测柑橘中的残留苯丁锡

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建立快速检测柑橘中残留苯丁锡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和NaCl脱水盐析、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分散萃取净化,采用BEH C18液相色谱柱分离(2.1 mm×50 mm),等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1.0 mg/L范围内,苯丁锡含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 0;方法定量限为2.0 μg/kg;在方法线性范围内,柑橘果肉、果皮和全果中低、中、高3 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4.0%~97.7%,相对标准偏差为2.5%~6.9%。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精确度高,能满足柑橘中痕量苯丁锡残留的快速确证和定量检测要求。

2014 Vol. 35 (4): 111-115 [摘要] ( 1086 ) [HTML 0KB] [ PDF 2342KB] ( 601 )
116 韩 深,刘 鑫,李建辉,王珮玥,古 瑾,张朝晖*
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和确证食用贝类中多种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

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和确证贻贝、牡蛎、蚌类、扇贝等食用贝类及其制品中3 种天然形式的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中的原多甲藻酸采用乙腈-水体系均质提取,应用改进型QuEChERS技术净化,在乙腈-水(含5 mmol/L醋酸铵和0.1%甲酸)体系经Acquity HSS T3柱(150 mm×2.1 mm,1.8 μm)梯度洗脱,实现了3 种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基线分离。该方法基于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采用高分辨质谱一级全扫描和数据依赖扫描,对食用贝类及其制品样品中的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进行检测。3 种贝类毒素的定量限均为10 μg/kg(RSN>10);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应用该方法对国内外多个地区的贝类产品进行了筛查及确证,其中部分样品检出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食用贝类及其制品中多种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筛查分析。

2014 Vol. 35 (4): 116-121 [摘要] ( 900 ) [HTML 0KB] [ PDF 2467KB] ( 223 )
122 李 鑫1,刘登勇1,2,李 亮1,徐幸莲1,周光宏1,*
SPME-GC-MS法分析金华火腿风味物质的条件优化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金华火腿风味成分,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为监测金华火腿加工中的风味变化提供合适方法。选用75 μm CAR/PDMS萃取头,TG-wax MS色谱柱,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从可能影响响应值的因素中筛选出显著因素(P<0.05),对显著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优化条件。确定适宜分析条件为萃取温度55 ℃、萃取时间55 min、样品质量4.5 g/15 mL样品瓶,对金华火腿的风味物质分析得到55 种成分,分别为烷烃、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和含硫含氮等化合物。

2014 Vol. 35 (4): 122-126 [摘要] ( 890 ) [HTML KB] [ PDF 2176KB] ( 331 )
127 张顺亮1,郝宝瑞1,2,王守伟1,*,成晓瑜1,赵 冰1,潘晓倩1,郭爱菊1
清酱肉中关键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分析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富集清酱肉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借助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对香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确定清酱肉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有28 种香气化合物被检测到,其中包括醇类物质3 种、醛类物质9 种、酯类物质9 种、酸类物质3 种、酮类物质1 种和萜烯类物质1 种,还有2 种闻到但不能鉴定的挥发性化合物;醛类物质和酯类物质是主要的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乙酯(橘子味)、3-甲基丁酸乙酯(水果味、花香味)、3-甲硫基丙醛(烧烤味、土豆味)、辛酸乙酯(花香味、水果味)、乙酸(酸味)、糠醛(坚果味、爆米花味)和2,4-己二烯酸乙酯(酱香味、腊味)等对清酱肉风味的贡献比较大,为清酱肉的关键香味活性化合物。

2014 Vol. 35 (4): 127-130 [摘要] ( 703 ) [HTML KB] [ PDF 1585KB] ( 221 )
131 董 喆1,黄湘鹭1,曹 进1,*,张庆生1,肖盛元2,Ian B. Cole3,Susan J. Murch3
液相色谱-质谱检测3 种不同属新鲜黄芩中8种成分

目的:利用在线的方式,建立对3 个属的新鲜黄芩样品中8 种成分(褪黑素、5-羟色胺、吲哚-3-乙酸、金丝桃素、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野黄芩苷)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方法:植物样品的匀浆与适量填料混合后,被填入相应的样品仓,通过杂质去除,目标物质富集洗脱等步骤,用于成分测定。结果:测定黄芩样品中8 种成分,方法的检出限及定量限条件的回收率均大于90%,重复性及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1%。结论:可以用于对黄芩原料中功效成分的评价。

2014 Vol. 35 (4): 131-136 [摘要] ( 1353 ) [HTML 0KB] [ PDF 2344KB] ( 321 )
137 王 毅1,贺稚非1,2,陈红霞1,朱慧敏1,甘 奕1,李洪军1,2,*
不同部位伊拉兔肉脂肪酸组成的对比分析

研究不同部位兔肉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伊拉肉兔的肩胛肌、背腰肌、后腿肌和肝脏为原料,对比分析4 者脂肪含量和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4 部位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甘油三酯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少数脂肪酸在肝脏中的含量与其他3 部位差异显著(p<0.05),而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在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由于游离脂肪酸在肌内脂肪中含量较少,不足以对总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不同部位伊拉兔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肌内甘油三酯含量的显著差异引起的。

2014 Vol. 35 (4): 137-141 [摘要] ( 904 ) [HTML 0KB] [ PDF 1797KB] ( 191 )
142 庞之列,何栩晓,李春保*
一种基于LF-NMR技术的不同含水量猪肉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了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不同含水量猪肉检测方法。选择猪背部最长肌于宰后5 h内注射肉质量分数分别为0%、8.72%、14.23%和17.03%的蒸馏水,于注水后0、12 h和24 h测定肉色(L*、a*和b*)、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低场核磁共振中T2中第2个峰(T21)的峰时间(t21)增大、峰面积(A21)减小、峰面积比(P21)减小以及色差中的亮度值(L*)增大,其他指标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建议利用t21、A21、P21、L*这4 项指标组合,检测不同含水量的猪肉。

2014 Vol. 35 (4): 142-145 [摘要] ( 1670 ) [HTML 0KB] [ PDF 1977KB] ( 453 )
146 高向阳1,2,魏姜勉2,张 娜1
加标浓度直读法测定茶叶中不同溶解特性的铜

建立测定茶叶中不同溶解特性铜的一种新方法。茶叶样品依次经过水溶、醇溶和微波消解后,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加标浓度直读法测定。结果表明:pH 4.00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中,1.00 mol/L硝酸钾和1.00 mol/L氟化钠溶液的最佳用量均为5.00 mL。所用铜电极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转换系数大于93%。实验条件下,茶叶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n=11)、加标回收率为94.38%~101.22%,铜离子的检出限为1.20×10-6 mol/L,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照,测定的结果令人满意。

2014 Vol. 35 (4): 146-150 [摘要] ( 1013 ) [HTML 0KB] [ PDF 1971KB] ( 180 )
151 叶惠煊1,谭 舟2,刘向前1,*,周斌文2,熊力夫3
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湘葛一号中的砷、汞、铅

3 批不同采收期湘葛一号样品经硝酸-高氯酸的混合液湿法消解后,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As、Hg和Pb的含量。As、Hg和P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6.0、0~5.0 ng/mL和0~40.0 ng/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9、0.999 0和0.999 7;检出限分别为0.050、0.012 μg/L和0.038 μg/L(n=11);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3%、101.22%和99.43%(n=6)。该法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可用于湘葛一号中As、Hg和Pb的含量的快速测定。

2014 Vol. 35 (4): 151-154 [摘要] ( 1232 ) [HTML 0KB] [ PDF 1691KB] ( 403 )
155 周 巍1,2,张 薇2,刘 亮2,刘 东2,李永波2,田 浩2,张 岩2,*,张志胜1,*
婴儿配方乳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婴儿配方乳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方法。方法:根据阪崎克罗诺杆菌IT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法反应条件UvrD helicase、T4 gp32的浓度,人工添加阪崎克罗诺杆菌确定检出限,多种致病菌在建立的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体系中扩增验证特异性,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法检测婴儿配方乳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得到与设计序列长度一致的100 bp基因片段,检出限为10 CFU/g,优化反应条件UvrD helicase、T4 gp32的终浓度分别为0.1、5.0 μg。结论: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法用于检测婴儿配方乳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耗时短,为婴儿配方乳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2014 Vol. 35 (4): 155-158 [摘要] ( 647 ) [HTML KB] [ PDF 2504KB] ( 337 )
159 梁达清,苏肯明,张菊梅,郭伟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种有机磷农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分配,得到的乙腈提取液采用C18和N-丙基乙二胺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方式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达到0.01 mg/kg;回收率为
70.2%~105.0%,相对标准偏差为3.5%~13.0%。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满足香菇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2014 Vol. 35 (4): 159-162 [摘要] ( 1284 ) [HTML 0KB] [ PDF 2263KB] ( 622 )
163 林 芳,李 涛*,耿庆光,刘海静,朱小红,王 松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的14 种性功能药物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方法同时、快速测定抗疲劳类及增强免疫力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的14 种性功能类化学药物(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枸橼酸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达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那莫西地那非、康力龙、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甲醇(90﹕10,V/V),B:0.7%三乙胺溶液(pH 2.8),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采集230 nm波长处的色谱图进行初筛和定量。根据14 种药物的光谱特征建立光谱库,确证检出化合物。结果表明:14 种性功能药物在15.0 min内可有效分离,在8~80 μ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0.1%~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0.7%~4.9%,检测限为2~3 n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可作为检测抗疲劳类及增强免疫力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快速测定方法。

2014 Vol. 35 (4): 163-169 [摘要] ( 1572 ) [HTML KB] [ PDF 3165KB] ( 192 )
170 刘慧慧1,宫向红1,徐英江1,邹荣婕2,李佳蔚2,邓旭修2,张秀珍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米中10 种合成色素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米中新红、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偶氮玉红、苋菜红、诱惑红、亮蓝、赤藓红、罗丹明B 10 种合成色素的方法。海米中的合成色素用氨化乙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ODS-3 C18柱为分离柱,甲醇和0.02 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360 nm波长处检测,外标法定量。10 种合成色素在0.2~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10 种合成色素的检出限为0.4~1.0 mg/kg。3 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4.3%~9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3%。该方法能同时完成10 种合成色素的测定,可用于海米中合成色素的检测分析。

2014 Vol. 35 (4): 170-173 [摘要] ( 1124 ) [HTML 0KB] [ PDF 2079KB] ( 601 )
174 欧阳晶1,2,陶湘林1,2,李梓铭1,2,李云倩1,2,蒋立文2,3,*
高盐发酵辣椒过程中主要成分及风味的变化研究

以辣椒为原料、以高盐辣椒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测定在不同发酵时段的辣椒总酸含量与亚硝酸盐总量,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发酵时间高盐辣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酸度在发酵阶段变化不大,亚硝酸盐含量在全过程中未超过国家标准,共鉴定出包括烯烃类(4 种)、芳香族类(9 种)、醇类(13 种)、醛类(7 种)、酮类(3 种)、酸类(2 种)、酯类(18 种)等7 类化合物。随着发酵的进行,初始阶段辣椒中的醇类、酸类与酯类成分含量有所增加,而后醇类与酯类成分含量继续增加,而酸类减少,最终各类成分含量更为均衡。主成分分析得出22 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在整个发酵过程的第24天时的样品风味最为协调。

2014 Vol. 35 (4): 174-178 [摘要] ( 825 ) [HTML 0KB] [ PDF 2109KB] ( 392 )
179 韦 伟1,2,李正国2,程婵娟3,杨德芳4
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微球法快速检测细菌总数

通过制备海藻酸钠-培养基-刃天青-硅藻土(alginate-medium-resazurin-diatomaceous silica,AMRD)微球,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总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单倍培养基浓度下,海藻酸钠∶硅藻土为1∶1.4(m/m)时,AMRD微球变色时间与细菌数量呈最佳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2×102 CFU/mL,检测时间为2~16.5 h。AMRD微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62×103、2.03×103 CFU/mL。微球对细菌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参数1/n在0.5~1.0 之间,属于中等吸附,低浓度条件下受温度影响不大,吸附饱和需要30~45 min。AMRD微球细菌计数法是一种快速而经济的细菌计数新方法,有望用于食品、饮用水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细菌总数的定量检测。

2014 Vol. 35 (4): 179-185 [摘要] ( 1148 ) [HTML 0KB] [ PDF 2945KB] ( 823 )
186 刘运宏,邵宪章,曹 磊,吉艳琴,郭 文
提高辐照食品热释光检测方法效率的技术分析

提出一种提高辐照食品热释光检测效率的改进技术方法,先采用第1发光曲线筛分样品,再利用发光强度比值对筛分后的6 种待定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改进热释光方法具有100%检测准确率,而需进行参比剂量辐照及后续热释光测量的样品仅为BS EN 1788—2001方法的33.3%,优选筛分阈值后,这一比例还能进一步降低。改进后的辐射食品热释光检测方法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费用,是一种可行方法。

2014 Vol. 35 (4): 186-189 [摘要] ( 579 ) [HTML KB] [ PDF 2057KB] ( 202 )
190 杜 蕾,李新华*
黑、红花生衣中原花色素的分析

对黑、红花生衣中的原花色素成分进行考察。通过乙醇溶液提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以及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对花生衣色素成分进行分离制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色素中原花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原花色素成分的组成进行鉴定。黑、红花生衣色素中原花色素的含量分别为29.19%和43.04%。依据质谱信息初步鉴定出红花生衣中含有4 种原花色素二聚体和4 种原花色素三聚体,黑花生衣中含有3 种原花色素二聚体和4 种原花色素三聚体。该法测定原花色素含量简便、快捷,可以较好的鉴定花生衣中原花色素的主要成分。

2014 Vol. 35 (4): 190-194 [摘要] ( 1152 ) [HTML 0KB] [ PDF 2417KB] ( 192 )
包装贮运
195 侯媛媛,朱 璇*,王 英,龚 帅
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以新疆塞买提杏为实验材料,用质量浓度0.01 g/L的水杨酸以减压渗透方式处理,置于温度0 ℃、湿度90%~95%的冷库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冷害指数和冷害发病率及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质量浓度0.01 g/L的水杨酸处理能明显降低杏果实冷害发生率,减缓杏果实贮藏期间CAT和POD活性的下降,有效提高杏果实SOD的活性,抑制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增长。说明水杨酸处理可减轻杏果实的冷害发病率,这与水杨酸处理能防止杏果实冷藏期间过高的氧化伤害,维持杏果实活性氧代谢平衡密切相关。

2014 Vol. 35 (4): 195-199 [摘要] ( 1187 ) [HTML 0KB] [ PDF 2256KB] ( 487 )
200 丁浩宸,李栋芳,张燕平*,许 刚,徐舒展,黄天翔
南极磷虾肉糜冷藏过程中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及自溶特性

以总蛋白酶活力为指标,研究3 种自制南极磷虾肉糜(虾肉糜)5 ℃冷藏过程中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并以蛋白质组分、汁液流失率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研究其自溶特性。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虾肉糜所含的消化腺蛋白酶稳定性较高,未充分漂洗的虾肉糜受到持续的水解;虾肉糜的自溶特性主要表现为盐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的降解和水溶性蛋白的增加,且汁液流失率增大和感官品质劣化。未漂洗虾肉糜的自溶现象尤为显著,不宜冷藏保存,而2 次漂洗虾肉糜在冷藏过程中自溶特性不显著,虽然存在一定的蛋白质组分变化和汁液流失率增加现象,但感官品质未大幅下降,因而适宜于短时间内在5 ℃进行冷藏保存。

2014 Vol. 35 (4): 200-204 [摘要] ( 1887 ) [HTML 0KB] [ PDF 2015KB] ( 215 )
205 郭园园1,鲁晓翔1,*,李江阔2,陈绍慧2,张 鹏2
自发气调包装对青皮核桃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以青皮核桃为试材,研究了采用不同厚度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袋自发气调包装方式,在冷藏((0.0±0.5)℃)期间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E 袋包装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霉腐率,延缓劣变进程,保持青皮核桃的原有水分和色泽,有效抑制酸价的升高,提高青皮核桃仁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使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使青皮核桃的贮藏期延长到90 d。厚度为40 μm的PE 袋包装处理达到了最好的保鲜效果。

2014 Vol. 35 (4): 205-209 [摘要] ( 1633 ) [HTML 0KB] [ PDF 2306KB] ( 174 )
210 刘浩强1,2,李鸿筠1,向可海3,冉 春1,胡军华1,姚廷山1,郭宏荣4
保鲜剂对柑橘贮藏病菌的敏感性及贮藏保鲜效果

研究了4 种保鲜剂对柑橘采后主要病菌的毒性及对锦橙果实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50 g/L咪鲜胺乳油对青霉菌和绿霉病的毒性最大,半数有效质量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值分别为0.429 3 μg/mL和0.532 9 μg/mL,450 g/L噻菌灵悬浮剂对炭疽病的毒性最大,EC50值为14.238 3 μg/mL,经4 种保鲜剂处理的锦橙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和VC含量高于空白对照。根据保鲜效果来看:250 g/L咪鲜胺乳油效果最好,在30 d时保鲜效果在90%以上,45 d和60 d的保鲜效果在85%以上,其次为生物源保鲜剂1×1011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 d和45 d的保鲜效果在85%以上,60 d时上保鲜效果在80%以上,效果最差的为450 g/L噻菌灵悬浮剂,保鲜效果只能达到60%。根据实验筛选到的最佳的防腐保鲜药剂为250 g/L咪鲜胺乳油。

2014 Vol. 35 (4): 210-214 [摘要] ( 1464 ) [HTML 0KB] [ PDF 2111KB] ( 241 )
215 王国栋1,贺稚非1,2,李洪军1,2,*,王 毅1
不同盐分贮藏条件下天然肠衣的微生物及理化性质变化

探讨不同盐分条件下贮藏天然肠衣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改善肠衣贮藏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鲜猪肠衣为材料,置于盐含量为18%、20%、22%、24%、26%的盐水中4 ℃条件下密封贮藏,期间分别测定肠衣色泽、穿刺力、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乳酸菌总数等指标。结果显示:色泽、穿刺力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则相反,但各理化指标仅在部分时间段或盐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贮藏期间18%、20%、22%、24%盐水贮藏组的菌落总数先降低再增加后降低,这4 个盐分贮藏组乳酸菌总数则分别在第15、5、5、5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而26%盐分贮藏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均一直降低。总之,4 ℃条件下,大于22%盐含量能够安全贮藏天然肠衣90 d以上。

2014 Vol. 35 (4): 215-219 [摘要] ( 707 ) [HTML 0KB] [ PDF 1967KB] ( 326 )
220 李 昱,吴彩娥*,范龚健,李婷婷,吴海霞,华 菁
纳他霉素对银杏果的抑菌作用及保鲜效果

探讨银杏果贮藏过程中霉变问题的解决途径;以银杏果主栽品种大佛指为试材,分离筛选出其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致霉菌,采用纳他霉素作为抑菌剂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纳他霉素喷涂处理银杏果,研究其在0 ℃冷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相关营养和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250 mg/L纳他霉素对致霉菌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500 mg/L的纳他霉素处理银杏果,可有效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果实的细胞膜透性,维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和淀粉含量,较低的霉变率、萎缩率和石灰化指数。

2014 Vol. 35 (4): 220-225 [摘要] ( 895 ) [HTML 0KB] [ PDF 2699KB] ( 317 )
226 郑 炯1,2,宋家芯1,陈光静1,林 茂1,阚建全1,2,*
麻竹笋罐头贮藏过程中质构、果胶和色泽的变化

以麻竹笋为实验原料,研究麻竹笋罐头在常温(25 ℃)和低温(4 ℃)贮藏过程中质构、果胶和色泽的变化,并探讨麻竹笋罐头的硬度与果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竹笋罐头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原果胶和水溶性果胶含量逐渐下降,贮藏120 d后,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条件下麻竹笋的硬度分别下降39.5%和27.1%,原果胶含量分别下降66.4%和62.8%,水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下降68.1%和75.7%。各果胶组分与硬度之间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而原果胶与硬度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水溶性果胶与硬度之间的相关性。麻竹笋罐头贮藏过程中亮度值L*和红绿值a*逐渐减小,黄蓝值b*逐渐增加;常温和低温分别贮藏30 d和70 d时,总色差ΔE>2。

2014 Vol. 35 (4): 226-230 [摘要] ( 1167 ) [HTML 0KB] [ PDF 2083KB] ( 279 )
231 谭谊谈1,曾凯芳1,2,*
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与氯化钙复合处理对鲜切芋艿褐变的影响

研究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与氯化钙复合处理对于鲜切芋艿贮藏期间酶促褐变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切分后的芋艿片褐变度迅速上升,亮度(L*)值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总酚积累。与对照相比,2.5%抗坏血酸+0.05%半胱氨酸+0.4%氯化钙浸泡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鲜切芋艿贮藏期间的褐变度,保持较高的L*值和总酚含量,并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达到提高鲜切芋艿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周期的目的。

2014 Vol. 35 (4): 231-235 [摘要] ( 2030 ) [HTML 0KB] [ PDF 2680KB] ( 409 )
236 张 婷,杨润强,陈 旭,顾振新*
护色保脆复配物对鲜切牛蒡品质及酶促褐变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护色保脆复配物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钙和乳酸钙质量浓度,研究该复配物对牛蒡贮藏期间品质和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护色保脆复配物中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钙和乳酸钙质量浓度分别为0.29、1.2 g/100 mL和0.2 g/100 mL时,鲜切牛蒡护色保脆效果最好,鲜切牛蒡经此复配物浸泡30 min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同时苯丙氨酸解氨酶在贮藏前期被激活,第10天的活力为对照的1.5 倍。复配物处理后,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而总酚含量高于对照。贮藏前期的5 d内,复配物处理能较好地保持鲜切牛蒡的颜色和脆性。

2014 Vol. 35 (4): 236-242 [摘要] ( 1629 ) [HTML 0KB] [ PDF 3016KB] ( 342 )
243 侯晓荣,米红波,茅林春*
解冻方式对中国对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比较了冷藏解冻、静水解冻、室温解冻、超声波解冻、微波解冻5 种不同解冻方式对中国对虾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对虾物理和化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解冻对虾肉色泽具有显著性变化,冷藏解冻后的对虾肌肉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值还原值和羰基含量最低,Ca2+-ATP酶活性最高,为最适合中国对虾的解冻方法。中国对虾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014 Vol. 35 (4): 243-247 [摘要] ( 654 ) [HTML KB] [ PDF 1912KB] ( 241 )
技术应用
248 颜 静1,唐 成2,梁亚雄2,郭锐峰2,熊亚波1,叶富饶1,刘 继1,秦 文1,*
柚子原产地溯源鉴定技术

运用感官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元素指纹分析作为评价手段,研究不同品种柚子的一般品质特性差异并对柚子原产地溯源技术的探究。结果表明,在方差分析中不同品种柚子的可食率、果实横径、VC含量、酸度、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可食率和VC含量能大致区分柚子产地,再进一步对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钙、铁、钠、铬、镁、锌、锰元素能直观、显著地区分不同产地的柚子。此评价手段可作为柚子原产地溯源的基本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4 Vol. 35 (4): 248-252 [摘要] ( 840 ) [HTML 0KB] [ PDF 1945KB] ( 378 )